分享

小时候有哪些突出品行的孩子,长大后成了有出息的人?现在知道了,赶紧培养。

 送你一杯心晴茶 2022-09-05 发布于陕西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龙成凤,光耀门楣。但是万事都是有因必有果,就像种下一颗豆子,结出的必然是一串豆子。而不会是种下一颗豆子,长出一颗西瓜。

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品行就像是一颗种子,会注定了他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有出息的孩子都具备哪些必备的品行呢?

父母知道后,应该重视起来,帮助孩子尽量养成以下品行,才是真正成才的关键。

01
孝顺的孩子

现在很多人提起“孝顺”都会嗤之以鼻,认为是束缚人格的封建余毒,尤其是当很多不负责任的父母出现以后,孝顺变得更为困难。但是我想看完以下这个故事,也许你对“孝顺”会有新的思考。

东汉时期的官员,魏郡太守的黄香。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从小就学着操劳家事,侍候长辈。并且广泛地诵读各类儒家经典,写得一手的好文章。

在他九岁那年,母亲去世。黄香因为思念母亲,悲伤的形容憔悴,差点死去,被乡里人称为孝子。黄香除了对母亲有深厚的感情,对父亲也照顾的无微不至。

冬天怕父亲睡觉冷,就每晚先去帮父亲把被窝暖热,再去请父亲入寝。夏天怕父亲入睡热,又每天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才让父亲入睡。

因为这些种种孝亲的事情,在黄香九岁时,就名满京城,被人称赞为:“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在十二岁时,黄香的事迹被江夏太守听说,就把黄香叫到府里,给了他一个官职。并且十分的喜爱、敬重他。

黄香长大后,做了朝廷官员。有一次他告假回家,再回到京城的时候,正逢当时的汉章帝在中山王府给千乘王刘伉行加冠礼。汉章帝把黄香招到殿前,对殿下的诸王说:“这就是天下无双的江夏黄香啊!”诸王听了以后,没有不敬重黄香的。

古代有举孝廉的制度,现在虽然已经没有这个制度了,但是人们对能够孝顺父母的人还是普遍的尊重和赞赏,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不为其他,只是因为孝顺父母是符合人性的表现。尤其是父母不好,孩子也能孝顺,更会凸显这个孩子为人的仁厚与智慧。

一个孝顺父母的孩子,自然具备蓬勃向上的上进心,最大程度减少父母对自己的担忧。所以孩子最重要的品行就应该是孝顺,这样不仅父母省心,孩子也能自然成才。

换句话说,一个孩子从小对自己无微不至照顾大的父母都没有亲爱、感恩之心,那么这样的孩子会对谁有真心呢?对一个欠缺真心的人来说,谁又敢真正把重要的工作交给这样的人呢?

现在常常在新闻上看到一些打骂父母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未来不论学习怎么样,作为他的父母都是很危险的,大家承认吗?

还有现在越来越严重的青少年自杀,这些自杀的孩子爱父母吗?如果他们真地爱,会忍心留下父母在这个世界上独自伤心吗?

所以从小教会孩子尊重,爱护长辈,这样的孩子才是有前途的,否则会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将生活炸的四分五裂。看到现在这些种种悲剧,家长们还能不重视孩子的孝亲心的培养吗?

02
没有贪心的孩子

什么都想要,是现在大部分人共同的心理诉求。因为现在好东西太多了,成年人都在忙着追赶各种潮流,置换各种时下流行的装备。比如说新发的手机,流行的发型,潮流的衣物……层出不穷新物质生活,让大人都眼花缭乱,爱不释手。又怎么能要求孩子遏制自己的贪心,控制自己的欲望呢?

苏格拉底说:控制自己的欲望,认识自己的无知,做自己的主人。

换句话说,控制住欲望,就等于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明代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先生的父亲,王华。在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在水边玩耍。这时,遇到一个醉汉来水边洗脚,洗完之后就扬长而去。这时,王华突然发现醉汉掉了一个东西,忙跑去一看,原来是个钱包。

王华用手掂了一下,发现沉甸甸的,里面装了好多金子。王华心想,那个醉汉酒醒后,肯定会回来找钱包。但他又怕被其他小伙伴抢去,就急中生智,把钱包丢到了水里。

小伙伴看到王华往水里扔东西,就跑过来问他,扔得是什么?

王华就撒谎说,丢的是一块石头。

小伙伴们玩耍结束,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叫王华一起回去。王华假装肚子痛,坐在岸边静静等醉汉。

等了好大一会儿,才见已经酒醒的醉汉哭哭啼啼走来。王华便问他,你怎么啦?

醉汉哭着问王华,有没有见过一个装了好多金子的钱包?

王华告诉他,自己拾到了他的钱包,但怕被其他人拿走,就给他丢到了水里。并指给醉汉丢钱包的地方,醉汉过去,果然从水里捞出了自己的钱包。再打开一看,竟然分文未少。

醉汉很惊讶地说,听说古人有拾金不昧的故事,没想到今天这个眼前的小孩儿竟然做到了!醉汉为了感谢王华,就从钱包掏出一小锭金子,送给王华,并对他说,你拿这些钱去买零食吃吧!

没想到王华虽然是小小年纪,但是很大气的说,我家零食多得很,为什么还要你的钱去买呢?

王华坚决不要醉汉给的金子,醉汉便跟着到了王华的家中,对王华家的每个人都鞠躬致以感谢。

王华在十七岁时,就以“三礼”参加乡试,文章优秀。过了几天以后,县令特别复试王华。没想到出题以后,王华毫不作难的就答出了。县令怀疑是王华早作准备,押对了题。所以三度出题,但是每次王华都能很快写出答案。让县令大为赞叹,说他未来必然能够大魁于天下。

后来王华果然高中状元,并且培养出了近代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先生。

贪心少的人,一个是可以保护自己不在人生的陷阱里跌倒。再一个就是可以让自己更有专注力,可以专心致志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顺利的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人生在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本能;而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这却是一个人的智慧。

当一般父母迎接新生命降生的时候,都想着要将最好的一切都呈现给孩子。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这样做应该不会有很大的隐患,因为东西没有那么多,父母想给的也非常有限。

但是在物质这么发达的今天,父母无止境的给,带给孩子的未必是幸福,相反因为不停的刺激欲望,孩子反而会因为欲望越来越庞大,终于会因为有一天父母无法给予而心生烦恼与怨恨。

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下,孩子又怎么能分清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什么只是欲望的作祟呢?

所以父母更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爱惜一切物品的习惯,保护孩子纯洁、质朴的内心。不要让过多的物质刺激,破坏了孩子单纯的心灵。这样才是推动孩子走上幸福道路的更本方法。

03
有恭敬心,能忍受屈辱的孩子

恭敬心等同于礼貌,忍受屈辱等同于一个人内心博大的胸怀,和不与人斤斤计较的格局。但是观察周围生活,会发现具有这两种品质的人越来越少,而人与人之间也越来越难以相处。越来越难相处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就是寸步难行。如果孩子没有恭敬心和忍耐心,是不是成才的道路变得更为艰辛呢?

张良是辅佐刘邦建立朝代的第一功臣。传说在张良的少年时代,有天出门散步,在镇东石桥上偶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脱下来扔在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子!到桥下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看了一眼老人,心想:“你这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子丢下去,却让我去捡,我与你素未谋面,凭什么要帮你捡鞋子?

但是又转念一想,老人家年岁大,动作不灵便,走下去捡鞋子也难免十分困难,还是帮帮他吧。”这么一想,张良就走下桥去帮老人家捡了鞋子。

看着张良拿着自己的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但他又伸出脚,对张良说:“来!给我穿上。”张良心想:“既然已经帮他捡了,索性好人做到底,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张良挺直身子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把鞋穿在老人脚上。

老人对张良的行为非常满意,就与张良相约,五天后再次相见。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就匆匆忙忙向镇东石桥赶去,哪知道老人居然早就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五天后再来吧!”说完,扭头就走。

过了五天,天还没亮,张良就起了床,向那座桥飞跑过去。老人竟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非常生气地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迟到了。”半夜三更他就等候在桥头了。过了一会儿,老人才慢慢走上桥来。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看见张良称赞道:“年轻人就应该这样啊!

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年轻人来传授,现在我把它传给你!”张良深深拜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是当年姜太公留下的兵书!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见识与才智,最终成为汉朝第一功臣。

有人说,礼仪是一切美德之上加一层藻饰,使拥有美德的人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在生活中谁不喜欢被人尊重呢?从小为孩子培养出懂礼貌,对一切人事物都恭敬的习惯,不仅会为孩子感召来生活中的贵人,更会为孩子奠定一生幸福生活的基础。

忍辱心的培养对孩子来说就更重要,生活中常能看到一言不合就翻脸,甚至对打对骂的现象。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众多的今天,有太多孩子都是在长辈的宠爱中长大,更是难以培养出忍辱心。但是没有忍辱心的结果就是丝毫不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挣个子丑寅卯出来。

这样充满争斗的生活,就算孩子成才了,他能幸福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04
智慧是解决一切的根本

古人说静能生慧,而智慧是解决一切烦恼的根本。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整个大环境都变得比较浮躁,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很难能生出真实的智慧。所以在家庭里,父母就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可以使内心平和安定的环境。

当孩子内心平静,又能养成以上三个方面的品行,那么相信孩子的未来一定可期!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