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另结新欢?

 送你一杯心晴茶 2022-09-05 发布于陕西

「心·念」

愿你一心,念念温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果要问这辈子谁对你折磨最深,那我想非枕边人莫属了!

能够结为夫妻的人,关系一般分两种,不爱的人互相伤害;相爱的人互相折磨。

我这么赤裸裸说出婚姻的真相,感觉好残忍,我好不忍心这么直白地说出来,但是现实就是如此。

所以古人对“婚”这个字的解释是头昏的人才会去结婚,头不昏的人绝对不会去选择婚姻。

尤其还用了一个女字旁,这说明女性总是更容易感情用事,也总是容易为感情上头,所以女性对比男性来说也总是更向往婚姻。

男人比女人更具有理性,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情意绵绵可能会延续很久,但是对于男人来说“媳妇娶进房,媒人丢过墙”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是在得到媳妇以后,不仅会把媒人抛诸脑后,很快连媳妇也一并会抛诸脑后。

所以现实中男人好像总是更容易变心,更容易另结新欢。

这其实是他们的生理性所决定的,他们的理性决定了他们不会沉迷于一段感情太久的时间,尤其是他发现对方除了没有新意的感情,再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其他益处以后,这种变心的时间也会大大提前。

这对于很多就是希望能在婚姻中稳稳当当度过人生的女性来讲,不得不说是一种很大的打击。

而且这种打击面相当之广,尤其对那些对感情看得比天大的女性,更是无法避免的摧残。

哪里有执着,哪里就会经受磨难,这是自然中一个很常见的规律。

所以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很多游离在道德约束之外的男人,或者是女人,反而看起来过得很洒脱。

他们对自己没有道德上的约束,也没有对他人一定要负责的心理,可以随时对一段感情说放下就放下。

这样的人里面男性会占大多数,但是过于洒脱带来的害处是,由于缺乏责任心,对别人没有持久的爱的付出,尤其是对下一代,那么所得到的结果是最后往往会成为一个孤家寡人,一旦失去年轻的魅力,晚年收获的唯有孤单和寂寞了。

而对于女性来说,如果不幸与这样的人成为了夫妻,那么对于自己感情上的伤害也无疑于受到核导弹袭击了。

于是在生活中,我们就会发现怨偶总会远远多于幸福的夫妻。

大部分的夫妻关系就算能延续到老,但是很多也是在吵吵闹闹中,相互讨厌中走过来。

2

年轻时,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逢有缘人,然后相亲相爱的过一生。

结果没想到遇到的是上辈子的仇人,一辈子都在上演尔虞我诈的谍战式剧情。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天故意在与人类开玩笑,还是故意要通过这种方式让人看清人生的真相,那就是懂得无论是不是在婚姻里,人都要具备自我价值。

当然现在人们把所谓的价值已经狭隘化了,认为只有真金白银才是价值。

但现实给我们做出的证明是,夫妻两个都很会挣钱的人,也依然处理不好婚姻生活的大有人在。

而关于金钱有一个真相是,金钱只能带来物质生活的丰硕,却不能弥补精神生活的欠缺。

这一点在很多有钱,但是大龄未婚的人们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物质条件很好,但是却一直无法走入婚姻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已经四大皆空了,而是因为一直无法找到精神契合的伴侣,所以才一直在蹉跎岁月。

跟朋友聊天,说起夫妻生活,也大多抱怨的是对方不理解自己,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过得日子却是鸡同鸭讲的生活。

由此可见精神生活对人的重要,那要怎么做才能让夫妻双方达到精神上契合呢?

其实这个道理是很简单,如果你去过寺庙,或者去过一些道观,看到过里面的佛祖、菩萨、神仙,你也曾很虔诚地焚香礼拜过,你就应该问一问自己,为何要五体投地,心甘情愿情愿的去拜那些泥塑木雕的塑像?

夫妻两个在家关起门来,可能互相对着对方什么污言秽语都能说出口,一点恭敬对方的意思都没有。

面对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自己都能那么不客气,怎么到了寺庙这些场所,还是对着泥塑的假相,自己怎么就能恭恭敬敬磕下头去呢?

这个原因自然是因为那些泥塑木雕的假相承载着一种精神,一种广大慈悲,无限包容的精神。

是这种精神折服了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让我们一到了寺庙,看到那些庄严的神情,想到这些古圣先贤的事迹,便不由得头低下,腿弯下,恭恭敬敬的伏在精神之光照耀万古的悲悯里。

所以如果你学会了这种慈悲、包容的精神,那么自然你不仅会与家里面每个人所契合,连自然万物也会与你契合。

当然也许你会说,对方太讨厌,我为何要让自己变得慈悲、包容,而让对方那么好过呢?

那我只能说,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是自己一手创造,尤其是夫妻两个,当自己希望对方不要好过的时候,对方翻天覆地的行为绝对不可能不影响到自己。

当你具备了慈悲和包容以后,你会发现慈悲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包容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包容。

当自己具备了这些强大的精神能量以后,才会发现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不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也是拯救夫妻矛盾的良药!

美文分享

余生,让我做一个有界限感的人

大学——好女人,不是姿色,而是心色;好妻子,不是相貌,而是心貌。

原来别人需要的只是一个认同

读完这篇文章,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点赞、转发、评论。

新浪微博|徐风月舞刺绣

点个在看感恩遇见,愿我们和挚爱的人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