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上谈兵的赵括为你证明,你的儿子长大了就不再是你的儿子

 送你一杯心晴茶 2022-09-05 发布于陕西

「心·念」

愿你一心,念念温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赵括从小就聪明,熟读了很多的兵法,连与父亲赵奢讨论时,父亲也难不住他,但是父亲却始终不承认他有才干。

赵括的母亲不明白原因,就去询问丈夫,赵奢说:“领兵打仗是提着脑袋做事,而赵括谈起来却轻松自如。赵国不用他做大将就罢了,如果要用他,灭亡赵国的一定会是赵括。”

后来赵奢去世以后,赵王就拜赵括为大将,在出发前,赵括的母亲上书给赵王,指明赵括不可重用。

赵王问其原因,赵括的母亲回答:“当年我服侍赵括的父亲,他做大将的时候,亲自捧着饭碗去招待的将士有数十位,他的朋友有数百人。大王和贵族宗室给的赏赐,他全部分发给手下的将士;他自接受命令之日起,就不再过问家事。而赵括刚刚成为大将,就面东高坐,接受朝拜,大小军官没有人敢抬头正眼看他的;大王赏给他的金银财帛,全部都搬回家藏起来,每天都只忙着查看哪里有良田美宅可以买下。大王您以为他和他父亲一样,其实他们父子是心事迥异的两个人,还望大王千万不要派他去!”

赵王却说:“老太太,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决定了。”

赵括的母亲因此说:“万一赵括出了什么差错,我请求大王不要连累我治罪。”

赵王同意了她的请求。

如果你是赵括的母亲,你会不会把自己的儿子短处一五一十的禀告给国君?

而且从这个故事中赵括这个儿子也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从好学的程度来看,也是一个优等生。

身为赵括的父母,在赵括幼小的时候应该还是感到很安慰的。

但是一个孩子越长越偏,跟父母的期望越来越远,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赵括的为人处世完全和他的父亲背道而驰,这相信也不是父母想看到的结果。

而且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难道不想扭转他的思想吗?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赵括的问题,看看皇室那么多子孙都不能成器,就知道教育也并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有权有势,再加上有好老师就一定会把孩子教育成功。

每个能够教育成功的孩子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就像孙叔敖作为楚国大司马的儿子,从小就明敏好学,长大了也作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但是到了孙叔敖的儿子,却天生质朴平庸,连他爸一半儿的才能都没有,他爸贵为楚国的令尹,而他连做个靠耕种生活的农民都做不好。

这是多么大的差距,从这些历史的教训上就能看出来,一代人只能管一代人,教育最大的作用只能是教孩子尽量做个好人、善人,这就是最大的功绩。

一个懂得积福的孩子,生活总不会太差。

但是如果像赵括这种将敛财作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那么无论有没有才能,巨大的祸患都会在前面等着自己。

赵括的母亲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赵括出征前,言辞恳请地给赵王写了这么一封信,请求为自己免罪。

这是赵括母亲自私的表现吗?

当孩子长大以后,已经完全不受控制,他们要任性地随着自己的知见向着人生的深渊滑落的时候,父母是选择明哲保身对孩子的帮助更大?还是随着孩子一起坠落深渊才能体现骨肉亲情?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电影,讲的是一个媳妇和丈夫的感情特别好,丈夫不幸去世后,婆婆责怪媳妇克死了自己的儿子,为了排解失去儿子的痛苦,就每天跑出去赌博,甚至借了高利贷的贷款去赌。

而那个媳妇因为感念丈夫对自己的好,就孤身一人拖着孩子到处去打工,帮助婆婆去还债。

她费尽心思的去打工赚钱,婆婆却还是不管不顾的一直去赌,根本不把媳妇的辛苦当一回事,最后当这个媳妇给婆婆还完最后一笔债时,竟然劳累过度猝死了,只留下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儿,最后被送进了孤儿院。

这个媳妇应不应该这样拼命地为婆婆还债?

我想这跟父母要不要一直为孩子的问题兜底一样,都是世间的一大难题。

但是面对能眼睁睁看得到的飞速滑落的人生,不管对方是父母,还是孩子,我认为都应该学习一下赵括的母亲。

保住自己,才能在对方触底的时候还能有余力伸出援助之手,否则大家抱团一起死,那就只能带来全军覆灭的结果。

而且从现实来看,孩子的最佳教育年龄就在十岁以内,如果一个孩子在十岁以内将所有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基础都打好了以后,青少年时期的问题几乎可以消弭在最小。

如果错失了十岁以内的教育,那么后面再想让孩子进入一个井井有条的生活,就会变得比较难。

在这以后虽然也还是有机会将孩子引领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来,但会比较考验父母的耐心和所能做出的改变了。

当然作为父母来说,任何时候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重中之重,不辜负自己的一生,活出一个快乐有意义的人生,才是给后世子孙最大的财富。

晋献公逼迫最好的儿子自尽,历史证明儿女的不幸大都来自糊涂的父母


关于人生最不忍的真相就是:血浓于水,有时候也是假的?


如果还有来生,你还想不想见这一世的父母?


廿八
廿七
廿六

读完这篇文章,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点赞、转发、评论。

新浪微博|徐风月舞刺绣

点个在看感恩遇见,愿我们和挚爱的人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