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择贤而立的赵简子,为你证明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出一个贤能的人

 送你一杯心晴茶 2022-09-05 发布于陕西

The Lantern

Festival

「心·念」

愿你一心,念念温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元宵佳节

赵国大夫赵简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伯鲁,小儿子叫无恤。

赵简子不知道该立哪个儿子为继承人会更好,于是他把平时的训诫之言刻写在两个竹简上,分别交给两个儿子,并嘱咐他们,用心记住这些话!

过了三年,赵简子把两个儿子叫来,询问他们竹简上的内容。

大儿子伯鲁说不出话来,让他拿出竹简,他说早就丢了。

问小儿子无恤,则能顺利地将竹简上的话背出,问他竹简在哪儿,他立即从袖中取出奉上。

通过这件事,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便立他为继承人。

历史上的豪门贵族一直有关于立长还是立贤的争论,但事实是立贤确实是保证家族兴旺的关键所在。

试想一个长子如果无良,是个败家子,那么立长的结果一定是使家族衰败。

像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多年,因为有贤良的名声,一直备受国人的期盼,希望重耳能回国来执掌朝政,这就是人民的心声。

放在一个家族里也同样如此,一个贤能的人必然是一个愿意善待他人的人。

一个愿意善待他人的人来掌家,那么整个家族的人必然都能够得到受益。

可惜这样的思想已经不被当今时代的人所重视,现在大家关注教育,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分数高不高,而不再重视孩子是不是贤良。

不过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哪个时代的父母都没有这个时代的伟大,很多年轻的,还没有迈入老龄化的父母都比较反对养孩子是为了孝养自己的观念,认为自己有钱就可以了,都会自信的认为自己老了以后不需要子女的照拂。

还有很多人错过了最佳择偶的年龄,就选择了单身,同样认为只要有钱,以后可以进好一点的养老院,就可以解决自己的老年生活问题。

但仔细想一想,如果有人给你发上几千块的工资,让你去照顾一个陌生的失能老人,每天做着擦屎刮尿的事情,你能不能尽心尽力做到最好?

事实是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养老院隔三差五爆出虐待老人的事件,想象如果自己老了以后是一个无依无靠的老人,那么被虐待的几率是不是更会大大的增加?

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宵佳节

当然现在很多人也觉得就算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也未必会在自己老了以后,愿意好好地关注自己。

其实这个问题就在于现在的教育并不注重人的贤能,而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如果父母盲目跟风,没有培养出孩子的爱心,那也只能把有儿当无儿的生活来过了。

记得几年前我的手不小心被受伤后住院,同病房有位老大爷,因为在工地干活的时候,被大石把胳膊砸断了,住在医院接受治疗。

陪同他的是一个热情又朴实的小伙子,刚开始我一直以为那是老大爷的儿子,还在心里赞叹老大爷真会教育,竟养了这么一个孝顺的儿子。

有时候老大爷态度不好,训斥他,小伙子也能乐呵呵地一笑了之。

结果了几天以后,才发现那个小伙子原来是大爷的侄子,大爷的儿子也来了两次,据说职业是一位老师,听说很忙,来了态度也比较傲慢,对他爸也爱答不理的。

只是相对应的老大爷对待照顾他的无微不至的侄子倒像是正常对待儿子的态度,该说的说,该训的训,毫不客气。

对待儿子却是唯唯诺诺,还要看着儿子的脸色说话。

住了几天院,我就觉得这个事情比较有意思,我觉得从那个老大爷身上也能反映出很多为人父母的心理,儿子只要学习好,有个好工作就比什么都强,至于对自己好不好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是当孩子真正长大成人,也如父母所愿,有了能力独当一面,再不需要父母的支持,从而认为父母只是自己的负担的时候,作为父母会有何感想呢?

元宵佳节

三岁看到老,最关键看什么?孙叔敖的成长经历为你揭秘


生了个平庸的孩子怎么办?看孙叔敖的故事带来的启示


前看二十年,后看二十年,用时间证明的才应该是最好的教育


读完这篇文章,感到受益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点赞、转发、评论。

Lantern

Festiva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