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振兴汗庭却日渐透明,清史稿都把他们张冠李戴的喀尔喀车臣汗部

 猴格 2022-09-05 发布于河南

喀尔喀车臣汗部,又作格根车臣汗部,克鲁伦巴尔和屯盟,简称车盟,是喀尔喀东路,原来有11旗,后来增设12旗,共有23旗,爵位26。

车臣汗部没有像土谢图汗部那样势力强大、霸道蛮横,也没有像扎萨克图汗部的双汗并立、内外交困,更没有像后起之秀赛音诺颜部出现策棱那样的闪耀人物。

虽然因为连续发生过诸子争立的问题导致车臣汗部孱弱不堪,还被清国趁势而入干涉喀尔喀内政,但是也不能无视为振兴汗庭而做出过努力的硕垒汗。


梦想振兴蒙古汗庭的硕垒汗

硕垒汗,又作锡垒,是格埒森扎的第五子阿敏都剌勒的孙子,父亲叫谟啰贝玛,阿敏都剌勒有二子,长子道尔察海·扎噶勒·都固尔格齐没有后嗣,谟啰贝玛唯有硕垒一子,也就是说,硕垒是阿敏都剌勒系的独苗苗。

硕垒汗和察哈尔的林丹汗是姻亲,他的妻子阿海哈屯是林丹汗囊囊太后【即皇太极的懿靖大贵妃】的亲姐姐,大约在1628-1629年左右,由于林丹汗的溃败,原属林丹汗的部众纷纷投奔他的姻亲车臣汗部的硕垒,一时之间,硕垒声势浩大,在1630年前后遂称车臣汗。

硕垒汗还拥有其他称号,例如达赖车臣洪台吉、达赖济农、库根汗、马哈撒嘛谛车臣汗

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去世后,硕垒汗致信给给林丹汗遗孀囊囊太后和太子额哲额尔克孔果尔母子,希望他们投奔自己,自己会担负起责任,重振蒙古汗国,同时还给爱新国的皇太极致信,希望以后能够和平共处。

这两封信在天聪九年【1635】五、六月之间都落到了满洲人手中,囊囊太后并没有机会看到这封信。和硕垒汗一样的想法,爱新国也在努力争取林丹汗的遗产。

早在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就派八大臣打探额哲的消息,当年十二月,察哈尔的墨尔根喇嘛带着蒙古大汗世代供奉的、八思巴国师用黄金铸成的嘛哈噶喇佛像投奔天聪汗皇太极。

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又派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统兵找寻额哲,并接受囊囊太后的投降,当年八月还获得传国玉玺,九月,天聪汗就把女儿马喀塔许配给额哲。

这样,不管是代表神权的嘛哈噶喇佛像,还是代表汗权的传国玉玺,都成了皇太极的囊中之物,蒙古正统的皇太子也沦为满洲人的额驸。因此,在崇德元年【1636】夏天,漠南蒙古十六部四十九个领主全部臣服爱新国,奉皇太极为他们的博格多汗,硕垒汗希望蒙古汗庭在漠北得到延续的想法破灭。

早在天聪九年【1635】年底,硕垒汗与其属下的乌珠穆沁部车臣济农、苏尼特部巴图鲁济农、浩齐特部伊勒登土谢图、阿巴噶部札萨克图济农等大小诺颜派卫征喇嘛为首的百余人组团前往盛京给爱新国贡献方物。

这是喀尔喀蒙古正式遣使爱新国,表达了向往和平正式通好的美好愿望。因为车臣汗硕垒的用词比较令皇太极满意,在第二年【1636】年初,派卫寨桑出使车臣部,带去他给硕垒汗以及其部属各济农的信,责令其与明朝断绝关系,还不忘笼络引诱离间车臣汗部属各部。

为了对抗满洲皇室,喀尔喀蒙古联合起来,土谢图汗衮布还把他的儿子拥立为哲布尊丹巴,重新建立神权。

崇德五年【1640】,在扎萨克图汗素巴第的倡导下,喀尔喀和卫拉特在塔尔巴哈台会盟,握手言和,签订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共同抵制大清国。

车臣汗的硕垒汗并没有亲自参加会盟,只派去了一个儿子唐古特额尔德尼洪台吉、一个孙子继承人巴布之子泰朋珲台吉

其实这是硕垒首鼠两端,两边都不得罪的做法,要顾及大清,所以不亲自参加会盟,又要顾及同宗喀尔喀,所以派一子一孙去参加。

但由于清国在顺治二年【1645】,在张家口、古北口增设满洲章京各一人,开始有意限制喀尔喀蒙古的贸易活动时,利益受到损害的硕垒汗不满了,开始放弃了骑墙的想法,并在顺治三年【1646】策划了腾机思叛逃事件。

腾机思是苏尼特部东路领主,先归属察哈尔,大概在1628年前后迁徙到喀尔喀归附车臣汗,崇德四年【1639】十月归附清国,尚多罗郡王阿达里之妹僧塞格格,授和硕额驸。

顺治三年【1646】,做为前领主的硕垒汗说动腾机思叛清,腾机思和弟弟腾机特叛逃喀尔喀,清廷大怒,派豫亲王多铎征讨,摄政王多尔衮还特别交代弟弟,要把主谋硕垒汗也抓回来。

硕垒汗做为前领主,出兵三万帮助腾机思迎战清军,结果大败,腾机思被迫再次降清,并死在路上。一起和车臣汗部出兵的土谢图汗再次联袂向清国请罪,缓和关系。

从硕垒汗时期,车臣汗部还与俄国有使者往来,俄国想让喀尔喀臣服,喀尔喀想寻求同盟,因此友好往来几番,但是喀尔喀知晓俄国的意图之时,坚定的拒绝了俄国并备战俄国,不管以后如何,在当时,车臣汗部坚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太卡女王执政与几代诸子之争

大约在顺治七年【1650】硕垒汗去世,他的前三个儿子去世的早,剩下的诸子争立,硕垒汗的妻子阿海哈屯开始监国,处理汗庭事务,当时因为动乱,有很多部属都脱离车臣汗部归附清国。

阿海哈屯,俄国人称其为太喀,或者太卡女王,在硕垒汗去世的当年十月曾经接待过俄国使臣。顺治十二年【1655】,在哲布尊丹巴的裁断下,硕垒汗的第四子【或曰第五子】巴布承袭汗位,巴布继位后就派儿子向清国赎罪,清国重新设定八大札萨克,车臣汗部只有巴布一人,可见当时车臣汗部势弱成什么。

康熙二十二年【1683】,巴布去世,两个年长的儿子也死在他的前面,诸子再次争立,其中第三子诺尔布恃强自立,还强夺侄子们所属的兀鲁思。

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国举行库伦伯勒齐会盟,诺尔布没有参加,当时大概就已经病重,由其长子伊勒登阿剌布坦做代表去参加会盟。

次年二月,伊勒登阿剌布坦上报康熙帝其父故去的消息,康熙帝想以这个为切入点,谕令哲布尊丹巴、土谢图汗、扎萨克图汗等人,命令让伊勒登阿剌布坦登上汗位,借此机会干涉喀尔喀继承权的问题。

喀尔喀诸人敏感的发现康熙帝的居心,本来大伙已经默认由伊勒登阿剌布坦袭位的,但是因为康熙帝的介入,哲布尊丹巴强烈反对,并上书康熙帝说伊勒登阿剌布坦和他爹诺尔布一样不像话,不堪袭位云云。

这边伊勒登阿剌布坦却迅速的派使者出使清国,进奉九白之贡,表示自己接受康熙帝的诏命,哲布尊丹巴、土谢图汗、扎萨克图汗等望天:尼A玛!

康熙帝通过制定车臣汗的继承人,正式干涉喀尔喀内政,伊勒登阿剌布坦仅在位不到两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去世,他的家族直接略过哲布尊丹巴等人,向康熙帝上书求袭,次年正月,康熙帝谕令达A赖支持伊勒登阿剌布坦的儿子乌默客承袭为第五代车臣汗。

年幼的乌默客袭位之际正逢准噶尔的噶尔丹肆虐喀尔喀时,哲布尊丹巴和土谢图汗仓惶出逃,车臣汗部遭遇准噶尔也是一触即溃逃亡大清寻求庇护。

康熙三十年【1691】,始称车臣汗部,次年定为东路。

被清史稿张冠李戴的车臣汗

车臣汗部从乌默客开始就默默无闻,到第三任汗王车步登班珠尔的时候,雍正六年【1728】承袭汗位,被赐号根敦车臣汗

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雍正帝指令车步登班珠尔的从叔祖车臣汗部中右旗的札萨克多罗郡王垂扎布代掌旗务,并在雍正十一年【1733】以闇懦削除汗位,让垂扎布承袭汗号。从这里可以推测,车步登班珠尔大概是智商上有点问题,不然不会用闇懦这个词形容他,闇懦之意就是愚昧怯弱嘛!

垂扎布以旁支承袭汗位,他本支中右旗札萨克多罗郡王职务就由弟弟恭格三丕勒承袭,雍正十三年【1735】,垂扎布去世,汗位又归还给嫡系,由衮臣次子、车步登班珠尔的弟弟达玛璘承袭。

达玛璘之后又承袭三代四任车臣汗,到第九任朋楚克多尔济绝嗣,嘉庆元年【1796】,由其族祖桑斋多尔济,也就是第四任车臣汗垂扎布的曾孙,中右旗的第六任札萨克多罗郡王承袭车臣汗,他所属的中右旗札萨克多罗郡王降一等,由其子头等台吉玛哈锡哩承袭札萨克多罗贝勒。

嘉庆五年【1800】十月,车臣汗桑斋多尔济缘事革退,降为四等台吉,以其子中右旗札萨克多罗贝勒玛哈锡哩承袭车臣汗。次年【1801】,玛哈锡哩的弟弟巴图鄂其尔承袭中右旗札萨克多罗贝勒职务。

为什么详细叙述这几任车臣汗,只因为《清史稿》以及《大清会典事例》此处失误,目前网上有不少引用者引用致错。

清史稿和会典搞错的原因,据某推测就是因为同名,大概修撰者把汗系的第八任车臣汗齐旺多尔济与中右旗第五任札萨克多罗郡王齐旺多尔济搞混了,因此发生张冠李戴的事情,让叔叔做了侄子的嗣子。

按《清史稿》与《会典》,第十任车臣汗桑斋多尔济是第八任车臣汗齐旺多尔济的长子,而第十一任车臣汗玛哈锡哩则是第九任车臣汗朋楚克多尔济的嗣子。

通过嘉庆实录以及大清一统志可以清楚知道,桑斋多尔济是中右旗第二任札萨克多罗郡王、也是第四任车臣汗垂扎布的曾孙,可知他就是中右旗第五任札萨克多罗郡王齐旺多尔济之子,而不是第八任车臣汗齐旺多尔济的次子。同样,玛哈锡哩也不是桑斋多尔济的族子,而是他的亲子,也是巴图鄂其尔的亲哥哥。

把传承关系捋顺:在嘉庆元年【1795】,第九任车臣汗朋楚克多尔济去世,无嗣,嘉庆帝认为中右旗郡王桑斋多尔济的曾祖父垂扎布曾经担任多车臣汗职务,就加恩令桑斋多尔济袭汗号,其本身的郡王职务由其子头等台吉玛哈锡哩承袭。

但是呢,在嘉庆五年【1800】,桑斋多尔济因为有过失被削职降为四等台吉,车臣汗职务就由其子玛哈锡哩承袭。本身的多罗贝勒职务在次年【1801】由巴图鄂其尔承袭。

如果蒙古人按照猪爸爸的命名方法,绝对不会出此纰漏。

就是这样。

图表系猴格自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