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种善举,实为恶行”,行善也要选对路,别再自以为是了

 新用户6516h3hB 2022-09-05 发布于山东

艺述史官方原创

有一种错位,比“好心办坏事”更令人难堪:有些人努力坚持的善举,却是在助长恶行,甚至本身就是一种恶行。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看似善举,实为恶行,很多时候是我们的道德标准不同、或者是没有考虑周全,比如我来给您举几个例子。

第一点,充当老好人。

老好人事事说好,遇见争执酷爱调和,两不相帮,也两不得罪。

比如最早的老好人,东汉末年的司马徽。

那时候的士人常常会对天下风流人物进行点评,但是司马徽别具一格,他不仅自己不点评,别人问到他,他就会说,好,很好。司马徽的妻子听得耳朵都长茧了,吐槽他说,你什么也说好,这怎么行?应该说点具体的才是。

司马徽却说,你这话,也很好啊。

您说是不是让人很无奈,于是大家称呼他“好好先生”,可以说是第一代“老好人”。

那夸人这还不算什么,就连别人丢了猪,跑来他家说这头猪就是我丢的,司马徽也不介意,还把猪让给人家。好在过了几天,这人发现认错了,又把猪送还。这是遇上好人,一旦遇上恶人,司马徽的行为,或许就是在助长恶劣行径,他可以不在乎,那下一个受害者呢?

这种善行是要求自己,有的却是要求别人,比如“道德绑架”。

乍看上去,都绑架了肯定不是好词。

但我们要知道,“道德绑架”的人往往是用极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比如公交车上指责坐在普通座椅上的乘客,说,你凭什么不给老人让座?再比如说,别人都捐了不少钱,你怎么才捐这么点。

他们看似抱着正向的意愿,可却未必考虑了别人的情况。如果人人都这样慷他人之慨,反而会让那些自觉的、微小的善意渐渐退缩,也让被误会、被指责的人心寒。

或许他们初心是好的,而第三种善举,初衷就未必纯粹。

是用善行来粉饰自己的行为。

比如有些明星,被人扒出黑料,这时粉丝会说,但他做了很多公益呀,做公益成为了许多名人的铠甲。那再比如,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福泽去放生,却没有从生物角度进行考虑,也不管被放生的动物能不能活,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说到底,这些所谓善行,都是一种“利己”。

善恶行径,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有些人或许是不留心走了歪路,想要避免这种情况,还需我们自己心中有一杆秤,有自己的标准,而这些界限,正是从思考中得来的。那么说到这,不如我们也来反思一下,有没有过好心办恶事的经历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