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肾炎到尿毒症的三个阶段,你更应该关注哪些指标?

 肾之正道 2022-09-05 发布于河北

在我们国家,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肾功能衰竭的首位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所以我国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的最多,治疗的药物和方法也最多。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有机会治愈的总是那些发现早的、病理类型较轻的、积极治疗的患者,因为肾病是个哑巴病,很多患者发现的时候,肾功能损伤就比较重的,甚至就已经处于尿毒症期了。

慢性肾炎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炎症反应期、纤维化期(肾衰竭期)、瘢痕期(尿毒症期),每个阶段的治疗重点和应该关注的指标都不一样,正确的关注点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及控制,同时也可以让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炎症反应期

简单来说,就是肾脏内部的损伤以免疫炎症损伤为主的时期,这个时期,肾小球硬化的比例较小,血肌酐还未升高,主要表现为尿蛋白和血尿。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指标就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彩超中实质回声有无增强、血流信号是否减少。

尿蛋白定量的多少代表着肾脏炎症反应的强烈程度,尿蛋白定量越多,说明肾脏炎症反应越剧烈,肾脏损伤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尿蛋白定量越少,说明肾脏炎症反应越轻,肾脏损伤速度就越慢。如果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g/天以内,几乎不会对肾功能造成影响。所以尿蛋白的控制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肾脏病的预后。

这里有个误区,以前也曾经讲到过,举例说明:如果查尿蛋白始终都是2+,代表的不是病情稳定,而是炎症发展速度的稳定。除非是尿蛋白转阴了,或者尿蛋白定量控制在0.5g/天以内,才能算是稳定。

尿蛋白的重要性,在这个时期还可以延伸一下,同时满足血肌酐<265μmol/L、肾脏长度>9cm、肾小球滤过率>45ml/min这三个条件时,尿蛋白控制程度的意义要比血肌酐重要的多。举例:如尿蛋白降低一半以上,就算是血肌酐升高了几十个,也不用太担心,尿蛋白少了,很多时候血肌酐还能够降下来,或者上升速度会大大减慢。如果只是一味的降肌酐,而不管尿蛋白,即使短期内肌酐下降了一些,后期的发展速度也会更快。因为肌酐只是一个结果,是炎症损伤肾小球的结果,而尿蛋白代表着肾小球炎症的轻重程度,是原因。

肾脏彩超中的实质回声如果增强,如果不是肾脏炎症反应比较重,就说明肾小球开始硬化了,或者肾小球硬化比例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在彩超上显现为实质回声增强。

二、纤维化期(肾衰竭期)

纤维化期是指肾小球硬化比例较大,血肌酐明显升高(>265μmol/L),肾脏体积明显萎缩,主要表现为体内各种毒素的明显升高,以及多种并发症的出现。

纤维化期为不可逆期,肾功能逐渐恶化是不可避免的了,这个时期的治疗重点就是控制并发症,保护好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延缓病情的进展速度。

该时期应该关注的重要指标是血压、血红蛋白(代表贫血程度)、甲状旁腺素(中分子毒素,可以导致骨病)、心功能(心电图及射血分数)、二氧化碳(代表酸中毒)、电解质(钾、钙、磷)、体内毒素水平(主要看尿素氮)。

以上指标的平稳及达标程度,关乎着肾功能的进展速度和患者不适症状的缓解情况。

即使在这个时期,我也没有提到大家最关注的肌酐,首先是因为肌酐只是个结果,而不是原因。其次是因为肌酐的升高已经不可避免,上述指标的控制有利于延缓肌酐升高的速度,控制不好则加快肌酐升高的速度。最后,肌酐的毒性真的很小,大家或许都见过肌酐1000多没有任何感觉的患者,但在上面提到着重关注尿素氮,是因为尿素氮的毒性是很大的,较瘦弱的患者尿素氮超过30mmol/L就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了,是因为尿素氮具有腐蚀性,可以损伤胃肠道黏膜,同时还可以引起尿毒症脑病(如幻觉),包括口中的氨臭味也是尿素氮的味道。

总之,这个时期所关注的指标,更应该是那些影响生命安全的因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三、瘢痕期(尿毒症期)

这个时期是慢性肾脏的终末期,开始做透析准备,或者已经进入常规的透析(血透或腹透)。

在这个时期的治疗目的是控制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所以,除了关注第二个阶段的重要指标,还应该注重加强营养,改善体质,提高抵抗力。因为导致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前两位因素,除了心血管病,就是感染。

该时期,对于饮食的限制较第二阶段有所放开,主要是对优质蛋白类食物(肉、蛋)的限制没那么严格了,可以按照正常人的蛋白摄入量,蛋白摄入适当增多,营养状态好了,抵抗力也就好了,感染的机会就少了。营养状态主要看两个指标,血红蛋白和血浆白蛋白,而且很多研究表明:血浆白蛋白的浓度和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呈正相关。

这个时候看肌酐就更没必要了,尤其是对于尿量已经明显减少的患者,肌酐上下波动一二百个都没什么区别。

把重心放在应该关注的方面,会活的更好、更长久。

希望今天的分析,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如果把关注点放在了不该关注的地方,就会走弯路,弯路的后果就是耽误病情,经济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