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肾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衰竭有什么区别吗?

 肾之正道 2022-09-05 发布于河北

对于肾病患者在医院经过住院治疗后,最后的诊断证明或出院证明上都会写着:慢性肾脏病几期,也有少数会用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者慢性肾衰竭来表示。

那么,慢性肾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衰竭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首先来说慢性肾脏病(CKD)的定义:肾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超过3个月的时间,就称之为慢性肾脏病。

1、结构异常是指:肾脏的内部固有结构发生了变化,如肾脏的体积增大或变小,皮髓质分界不清,实质回声增强等。

2、功能异常是指:尿检异常,如出现尿蛋白或血尿,血液检查异常,如尿素氮和血肌酐升高。

慢性肾脏病(CKD)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名词,国际上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5期:

第一期:120ml/min>GFR≥90ml/min

第二期:90ml/min>GFR≥60ml/min

第三期:60ml/min>GFR≥30ml/min

第四期:30ml/min>GFR≥15ml/min

第五期:GFR<15ml/min

肾小球滤过率反应的是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够过滤的血液量,按正常情况下每分钟过滤120毫升的血液,全天24小时两个肾脏能够过滤的血液量为120*60*24=172800毫升,就是172.8升。通俗的理解:肾小球滤过率就是肾脏的工作能力,就是两个肾脏每天能干多少活儿。

在第一期的时候,肾脏每天能够干120份工作量,而到了最后一期,每天干的工作量不足15份了,这是因为大多数肾脏细胞已经坏死凋亡了。

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肾衰竭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就像人的名字,有大名和小名,慢性肾衰竭在患者人群中更常用。慢性肾脏病是国际通用说法,而慢性肾衰竭是中国专有名词。慢性肾脏病的范围更大一些,血肌酐正常或不正常,都属于慢性肾脏病的范畴。慢性肾衰竭特指肌酐升高后的时期。

慢性肾衰竭(CRF)是按照血肌酐(Cr)的高低来分期的,共分4期:

第一期:慢性肾衰竭(代偿期),血肌酐133~177umol/L,因肾脏代偿能力大,因此临床上肾功能虽有所减退,但其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能力仍可满足正常需要,临床上并不出现症状。

第二期:慢性肾衰竭(失代偿期),血肌酐186~442umol/L,肾小球硬化的比例增加,约损伤60%-75%,肾脏排泄代谢废物时已有一定障碍,血液中的毒素持续升高。患者开始出现贫血、高血压、酸中毒等并发症。

第三期:慢性肾衰竭(衰竭期),血肌酐451~707umol/L,肾小球硬化的比例继续增加,血液中的毒素显著升高,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并发症增多且加重,如严重的贫血、高血压、酸中毒、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由于血肌酐、血尿素氮上升明显及酸中毒加重,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此期如不加系统正规治疗,将很快发展到尿毒症期。

第四期: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也被称为终末期肾病。此时血肌酐>707umoll/L。尿毒症期患者的肾小球损伤超过90%,有严重临床症状,如剧烈恶心、呕吐,浮肿,尿量减少,恶性高血压,重度贫血,皮肤瘙痒,口有尿臊味等。

处于早期的患者要好好珍惜,积极治疗,能够治愈最好,不能治愈的也要尽量控制,控制不住的想办法延缓肾功能进展的速度,如果到了肾脏病终末期就要控制好并发症,做好替代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每个阶段的治疗目的是不同的,人生匆匆几十年,而且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