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眼中的美》:中式之美,美在何处?

 与春天同行 2022-09-05 发布于青海

《中国人眼中的美》是艺术史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长北讲解中华美学精神、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通识读物。以解读中华文化即汉民族文化为主干,以思、气、神、意四个字为纲,以十个专题为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人的审美意识进行观察,结合绘画、器物、文学、建筑、民风民俗等具体事例论述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高度概括了中国文学艺术讲求气韵生动、中和圆融、传神写意、比德思维、意在言外等十个审美意识。

文章图片1

作者着意于探究中国人群体的审美行为及其固化而成的习俗以及由习俗而形成的文化基因。本书纲与纲之间、目与目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浑成一体,向我们揭示了种族、环境、时代等因素对中华民族文化面貌形成的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各种文化现象形成的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

本书对中国人推崇备至而又看不见摸不着的“气”“象”“神”“韵”“意”等诠释非常到位:“气指天、地、人、万物可感的生命力量,艺术的活力与生机尽在于气,艺术技巧则在其次”,“气”指向创作主体精神生命与大自然精神生命的融合,反映到作品中就是人的气质、气格;“象”指可见的气化了的物质形态,是世间万物乃至宇宙可见、可感而不可形的生命力量,象从气生,无气则无象;“韵”是“气”的节律化,气的运行旋转有节律,就有了韵味,“韵”表现为主体情感与自然节律和谐感应而呈现出的美的律动;“神”是主体精神的体现与放飞,中国历来有着“神贵于形”“略形取神”的艺术传统;“意”则是传达自心,“写意”比“传神”所达到的境界更高。中国式审美讲究的是气韵之美,重在传神写意而形次之,惟妙惟肖从来就不是中华审美的最高标杆。

此外,作者还阐释了中国式审美的比德思维、引譬设喻,类比寄托的特征以及喜欢吉祥的世风。其他如中国的禅悟式审美,中国人线性思维而呈现出的艺术的曲线旋律美等等也有论及。通过对中华民族审美特质的论述揭示了中国文人丰厚的文化心理结构,以及中国审美意识对整个东亚性格塑造的深刻影响。

作者还精辟阐述了民间艺术和文人艺术之间的关系:民间艺术给文人艺术以长期的滋养,文人艺术又反过来影响民间艺术,中国式审美扎根于整个民族的文化之中,文化就这样升进。在论述中国式审美中“天人合一”的特色时,还从环境科学和环境设计理论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的风水术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的智慧的产物。

“中国人认识自身艺术的特殊审美,其意义在于理解和欣赏中国艺术,从而了解自身却绝非固守自身;外国人认识中国人的特殊审美,其意义在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作者希望在全球化的格局中,我们能加深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认知,牢牢扎根于自身的民族文化,并加以吐故纳新。

通讯员张铁燕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