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导图】高考语文备考:运用思维框架图高效解读诗歌鉴赏主观题

 新用户37829311 2022-09-05 发布于陕西
读懂诗家语,巧解诗歌题
——运用思维框架图高效解读诗歌鉴赏主观题
 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具备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新型人才。诗歌鉴赏作为实现审美教育的必要途径,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赏析古代诗歌中的情感,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陶治情操,深化对语文学科的理解。
 整赏一首诗歌,可以先从诗歌的标题、作者,注解等方面入手,寻找解题的线索;然后仔细审题。寻找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笔者认为,如果不能读懂诗歌,那么一切的方法也只是纸上谈兵。从诗歌整赏的考点人手,运用知识框架归纳诗歌内容,以不变的方法应对万变的题型,是解读诗歌鉴赏主观题的高效之法。
  一、诗歌鉴赏主观题考点
  意象、语言、技巧、情感(主旨)、内容是诗歌考查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梳理2019-2021年高考卷诗歌整赏部分的主观題,我们可从中了解命题的趋势。
 
图片
 二、用诗歌知识框架图拆解诗歌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是具备一定难度的。主要原因在于诗歌的取材范围广,且古代诗歌有一定的格式,作者要在有限的字数中表达情感,就一定会经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思冥想。学生若想快速地读懂诗歌,不妨从知识框架入手。依靠诗歌的知识框架对诗歌进行拆解,从而更高效地破解诗歌的密码,掌握诗歌的内容,建构诗歌的意境,体味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1.标意象,明情感
  诗歌的意象通常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可以寄托人们情思的物象,意象是人的主观、抽象的“意”和客观,具体的“象”的统一体,两者因为具有某种联系,而被人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作答诗歌题时,可以先粗读--遍,标记出诗歌中的意象。将意象标记后,如果发现诗歌中有多个意象出现,学生便可根据思维框架图,将多个意象组成一幅画面。单薄的画面不足以帮我们完全了解诗歌的内容,接下来,就要找出诗歌中带有明显特征的意象。如果只有一个意象,那么便可根据思维框架图,结合意象本身的特征,直接推导情感或主旨。
  笔者以教材内的诗歌为例,展示如何利用思维框架图解读诗歌。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这两句诗由“风“天“猿啸““渚““沙““鸟“等意象串联。初步形成一.辐面面,但是这六个意象都源自自然界中非常普通的物象,组成的画面类似简笔画,下一步,就要找一找诗人眼中的它们会有怎样的特征。诗句用“急”“高”“哀”“清”“白”“飞回”分别描述了这六个意象的特征。结合  意象特征,画面变得灵动清晰,让人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先将诗歌中的意象拆解出来,再从句中找出描述意象特征的字词,将二者结合起来就能串联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再根据画面的内容剖析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氛围就容易了。
  利用单个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推敲作者表达的情感,与上述步骤相似。
  以2020年全国卷M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苦笋》为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歌由“苦笋”联想到魏征,由物及人。考生可先找意象,再找出意象的特征来丰富诗歌内容。一、二句先描述了诗人见到苦笋时眼前一亮的感受,三四句指出“耿介”是苦笋的本性,“苦节”是苦笋与生俱来的特征,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苦笋人格化,赋予它刚直不阿、廉洁自守、坚守情操的品性。由苦笋想到魏征。中间的共通点恰是“耿介”“苦节”苦笋因为“苦”而不爽口,魏征因直言进谏的“殊”,言行有时让人难以接受,再通过注解了解唐太宗对魏征持肯定态度,便可推知答案。
  综上所述,标记意象是准确把握诗歌内容最重要的一步。学生运用意象构建意境时,首先,要忠于诗歌内容;其次,展开联想和想象使诗歌描述的画面更加立体:再次,结合分析所得到的信息,探寻问题答案,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判断语言风格
  古代文人在长期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具有独特性,与其他人有别。需要注意的是,作者的语言风格并非—成不变,同一位作者在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不同。教材中所学的“豪放派”或“婉约派”诗人。他们的作品并非只有一种风格,只不过作品在整体上呈现了某一类风格。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就诗论诗”思维切忌机械僵化。
 诗歌语言的风格种类较多,针对古代诗歌阅读试题,笔者设计了以下思维结构图:
 
图片
 图中横轴的“积极“与“消极”指的是诗歌的情感基调,纵轴“广阔”与“狭小”指的是诗歌描述的画面。根据诗歌的情感基调和画面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推敲诗歌的语言风格。明确语言风格之后,诗歌的氛围也就随之可见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以陶渊明这两句诗为例,诗句大意为:我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诗句撟述的画面是狭小的,基调是积极的,那么,根据诗句的内容,便可判断出诗句的语言风格是质朴自然,闲适恬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杜甫的这首诗描述的画面是广阔的,天高地远,落木无边,长江滚滚,但是基调是消极的,给人以沉郁顿撞、苍凉悲壮之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这首词描绘了长沙的秋日风光,回忆了青年时代的革命斗争生活,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显然画面是广阁的,在情感上也是积极的,脱离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固化思维,展现了作者对革命的积极乐观的态度。由此我们可知这首词的语言风格是豪迈奔放的。
  再如柳永的《用霖铃》,上片刻画了有情人离别的场景,下片描述了想象中离别后的凄楚情状。词的画面是狹小的,基调是消极的,故而语言风格是婉约凄凉的。
 学生可以对诗歌的语言风格做一个专题归类。风格相似的诗歌在画面和基调上存在相关性,因此,在考试时遇到相应的题目可以从自己积累的知识库中寻找答案。
  3.明确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诗歌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规律和原则来表达诗歌的内容。作者在诗歌中无论使用何种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我们在考试中时常会遇到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简答题,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四部分。诗歌的综合性很强,表达技巧往往会与语言、情感的赏析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的简答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下笔春蚕食叶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考生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咀嚼桑叶的声音。同时,动中见静,用答题的声音衬托考场上严肃安静的场景。
图片
  分析表达技巧,首先应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否有明确的要求,是考查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某——角度的赏析,还是兼而有之的多角度赏析。其次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鉴赏,进而了解作者采用这种技巧的原因。分析抒发的情感,
  综上,诗歌鉴赏题是—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解答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妨立足教材,以教材中的诗歌阅读为例,根据本文介绍的诗歌思维框架图,重新探究这些诗歌,找到可更高效破解诗歌简答题的途径。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