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LOFTER(乐乎)

 追梦者5401 2022-09-05 发布于北京

十一月份,漫画《龙与地下室》的作者小流士与脱马斯共同发起了一个同人创作活动,同人文、图画、音乐等各种形式不限,两位作者担任评委,选出优秀同人创作者加以奖励。事实上,在她们用个人微博号开始连载《龙与地下室》之初,便同时开启了一个名为“龙与地下室小电影放映厅”的官方微博,用于转载优秀同人作品。两位作者甚至会时不时化身为“匿名太太”,在官博号上“发糖”、“开车”。

可以说,《龙与地下室》的原创与同人创作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原作者本人在主动参与同人创作之外,还在原作中加入同人元素。例如,两人在主线故事中加入了男主“骑士雪山”给“黑龙黒钨”讲故事的情节,“明目张胆”地画了三话“白龙雪山”与“国王黒钨”相爱相杀的完结小短篇。这一行为也直接触发了那一段时间内小剧场同人创作的一个小高潮。

正如东浩纪在《动物化的后现代》中所说,后现代社会中作品与商品、原创与复制之间的区隔日趋模糊,介于两者之间,非原创也非复制品的二次创作成为了核心与主导。

细想之下,这样的同人创作其实是很微妙的。还是以《龙与地下室》为例,它并没有给出了一个明晰完备的世界观大背景,甚至连人物间的关系也只透露出只言片语,余留了极大的空间。

为了接下来的阐述更加清楚,我先在此将故事内容简要概括介绍:

男主之一的黒钨是西方龙,外形可以在人与龙之间转换,以十五六岁少年的姿态出场。这种姿态下的黒钨性格纯良耿直,与另一男主西方骑士雪山是朋友关系。两人从西方骑士时代开始便存活于世,但不知什么原因,他们来到了现代的中国,由于缺钱而被迫居住在一个废弃工厂中。随着故事推进,一个成年形象的黒钨又出现了,这是少年黒钨的又一人格,本性残暴,曾屠杀了雪山的整个军团,并和雪山订下契约,因此雪山也有了不死的能力。漫画围绕两人现代日常生活展开,并逐层剥开往事。

更新到目前为止,我们尚不知道两人到底为何生出了共生的命运羁绊,也不知他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更不知道黒钨的两个人格是如何出现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这种信息量还相当有限的条件下,《龙与地下室》的同人作品已经先一步踊跃而出了。这样的现象,或许可以在“大叙事”退场时代背景下得到解释。

所谓“大叙事”,是支撑着整个故事,但不会出现在故事表面的“设定”或是“世界观”。但后现代的数据库世界中,是没有作为中心的“大叙事”隐藏在故事背后作出规范的。在“大叙事”退场的时代里,读者虽然执着于作品世界里的资讯,却对其传递的讯息或意义却毫不关心。他们可以单独随自己的喜好,强化对那些原著故事无关的片段、图画或者设定片段的情感投射。也就是说,这个时代的作品可以让每位观众都尽情将感情投射其中,用自己喜好的方式去解读故事本身。

从这个角度来看,《龙与地下室》的同人创作根本也不是为了去探究两位作者所设计的故事世界构架。同人创作者更在意,并且必须体现在同人作品中的是原作角色的“人设”特征,这大概与东浩纪所提到的新型的消费行动“人物萌”相联系。

网络的发展为同人创作提供了自由而广袤的领地。在网络环境之下,角色的“萌要素”被分解并分类收录于数据库中。新的原创人物使用了数据库中的这些元素,这也使得它们具备数据库元素组合的特点。当今时代的网路小说或是漫画中,注意人设分类标签意识的产生,大抵也与这样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还是回到《龙与地下室》。我们对漫画中雪山过去的经历并不完全清楚,但这个人物自一出场就用身材修长白发似雪的青年形象吸引了一大批粉丝。此外,他双重性格的设定又加深了粉丝的喜爱——嫉恶如仇与大黒钨有着恩怨羁绊;同时又温柔如斯,与纯良的小黒钨相互扶持,共同生活。这些要素已经足够诱惑粉丝,并为粉丝依据自身喜好的“脑补”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至于角色背后具体的故事,似乎并不重要。也因此,在同人作品中,《龙与地下室》原作的人物身份与人物关系多半都被修改,唯独外形与性格的人设被保留了下来。尤其是人物的“萌点”,多数被放大。

可见,这个时代产生的作品,其故事的重要性被降低,而角色的重要性则被大大提高,作品中人物的魅力远胜于作品本身。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何小流士与脱马斯加入了大量可有可无支线与近似同人作品的小故事,而粉丝依旧买账,甚至将其作为神来之笔。——我们这一批在后现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读者已经在不自觉中调整了自己的感知比率。我们的审美与接收能力已经发生了改变。

由此,我联想这两年频繁提起的“国产动画复兴”。

自前年《大圣归来》打响“国产动画复兴”响亮的一炮开始,我们迎来了多个国产动画同时涌现的2016年。由漫画改编成的动画《狐妖小红娘》、《镇魂街》、《灵契》等,在画手、CV与二次元音乐人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众多好评。

但我们在热血与惊喜之后,再反观这些动画,它们无一不体现着情节弱化而人物形象高亮的特点。

例如,《狐妖小红娘》中的王权富贵是除妖世家子,但却为了救一只无害的蜘蛛精而发起反抗——这情节十分俗套简单。但当他叛出家门的画面出现时,弹幕开始疯狂地刷着那一句经典的台词:“如果我们能活着出去,万水千山,你愿意陪我一起看吗?”与其说大家喜欢的是王权富贵这一个人,倒不如说大家只是喜欢个人依据自身喜好,而主动脑补完善的“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翩翩少年”形象罢了。

复兴先声的《大圣归来》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这部动画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称为是西游故事的同人动画。电影播出之后,“大圣热”再一次在同人圈中兴起。在我看来,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大圣归来》中对于主角形象的塑造。在这里,孙悟空是一个落魄的英雄,马脸透露出一股痞气;唐僧则变成了一个萌娃娃,他的执着与本真唤起了沉睡英雄人物的回归。事实上,沉睡与唤醒的人物关系与人物形象并不新鲜,我们几乎可以在大多数热血日漫中看到这样的例子:如《free!》中的凛与游泳部四人组,《黑子的篮球》中的青峰、赤司与黑子……但观众面对这样看似“老套”的设定依旧展现出狂热的态度。《大圣归来》的上映,同时带动了观众对于央视动画片《西游记》与早年《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形象的重新关注。这样强烈的对比,正可以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对于人物形象的青睐更甚于故事本身。

但这样的现象是好是坏呢?

御宅族系市场的大量作品是与传统的不同理论产生出来的,理应用新的眼光看待。可“人物先行、叙事弱化”的特质是否会走向一个极端?

有人曾评价《大圣归来》说:“从小白龙出现之后,整个情节都弱化下来了,虎头蛇尾。尤其是最后和混沌的一战,完全落入了好莱坞英雄片的俗套。”在这个时代下,我们还要不要强调完完整整讲一个好故事?人物强化而故事弱化的特点是大的发展趋势,它确实也为二次创作提供了一个充斥着无数可能性的世界,可我依旧不认为这应该成为新的衡量标准。虽然我作为一个声控加颜狗,每当看到夏目、赤司这样能充分激发我少女心与中二之魂的角色时,都会一头热地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完全不在乎故事本身是否有趣。毕竟有谁能拒绝一个那样有魅力的角色呢?那么久顺其自然吧,我们所需要做的大概只是多一些思考,不是因为顺势与合理而一味栽培它,从而走向一个极端的死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