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玉武:那年 那月 那月饼

 温馨微语 2022-09-06 发布于江苏


文/钟玉武

时光流逝,又临中秋,当遥望夜空悬挂一轮圆月,我总会想起儿时的情景:那时候还住平房,当月光撒满了小院,总觉得那时候月亮最大最圆,那时候的月饼最甜最美味,儿时在院里嬉戏的我们最快乐。
我出生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是物质生活很匮乏的年代。所以每到一个节日,吃到可口的美食是孩子们最大的期盼。到了中秋节,自然是要买月饼的。买月饼需要仪式感的,记得当年父亲领着我们一起浩浩荡荡的去供销社,一进供销社我们就被供销社的气味迷晕了。饼干的味道,月饼的味道,汽水的味道,水果的味道,酱油的味道,白酒的味道,好多味道弥漫在空气当中,我们大口大口的呼着气,好像也能把这些气味吞掉。好像当时的一包月饼,好像是一包五块,但也能拆零卖。每次父亲都是买上七块月饼,我家五口人,一人能分上一个,还给邻居孟大爷,大娘带上两块。
到了中秋夜,皓月当空,平房小院里支起圆桌,将七块月饼隆重摆上桌子中央,桌子上还有院子里种的苹果,花生,黄瓜,还有孟大爷,大娘带来种的最甜的葡萄。父母把孟大爷,大娘让在中间落座,我们围着圆桌等待着分月饼。母亲先分给孟大爷,大娘各一块,让后按着年龄依次将月饼分给我们,记得当时我将月饼轻轻捧在手心中,抬头望了一眼月亮,看看手中的月饼,轻轻地咬了一小口。一股蜜甜,清香封喉,沁人心脾。“妈,真好吃,里面还有花生、青丝和冰糖呢?”我和哥哥兴奋地喊着。一块月饼满足了我们所有的味蕾和嗅觉。虽然一年只有这一天可以吃到月饼,可能期盼很多天,终于在中秋夜月饼融化在我们嘴里,快乐也溢满心中。父母欣慰的看着兴奋的我们,也是满脸的笑意。母亲多年后回忆,那时候孩子虽然多,但可有干劲了,一下班看到孩子扑过来,就感觉再也不累了,生活可有奔头了。
待吃完月饼,母亲便给我们讲起月宫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入月宫的神话故事。不时地还牵起我们的手,指向圆圆的月亮:你们看,那不是嫦娥在月宫跳舞吗?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依稀好像也看见月亮上美丽的嫦娥孤独地逗弄着玉兔,吴刚则不停地伐桂。“妈,吴刚砍树不累吗?”母亲告诉我,他们是神仙,是不会累的。过了一会,我们吃饱了,听够了,便在院里嬉戏打闹起来,月光撒满了小院,笑声也充盈着小院。父亲沏了一壶劳保茶,母亲和孟大爷,大娘拉起家常。讲讲厂子里的趣事,邻里间的温情和年底的打算。月亮挂在天空,那样皎洁,那样明亮,见证着一个个百姓之家中秋之夜。
岁月变迁,现在月饼有椰蓉的、蛋黄的、凤梨的、豆沙的、甚至还有木糖醇的、肉馅的,可谓花样繁多,可是再好的月饼,都吃不出童年月饼的快乐。至今仍想起儿时的光景,我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对月饮茶时的神情,母亲讲故事时慈祥的笑脸。如今老父亲五年前已仙逝,母亲也已经八十有五。我们多想再回到从前,能在依偎在父母身边,全家人围在一起,仰望月亮,轻轻咬一口月饼,然后能大喊一声:“爸妈,这月饼真好吃啊,有青丝,有花生,还有冰糖呢......

作者简介

钟玉武,男,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传递思想,作品见于《人民日报》《辽宁日报》《辽沈晚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等报刊媒体。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钟玉武:父亲的手艺

钟玉武:从前慢

钟玉武:盼年

钟玉武:路

钟玉武:往后时光,善待自己

钟玉武:秋末农家

钟玉武:我的兄弟叫贝尔

钟玉武:百菜不如白菜

钟玉武:姥爷家门口有棵树

钟玉武: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