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自清名篇《背影》的后面,竟有一个不省心的爹

 佳易博览 2022-09-06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山佳
中学语文课本中,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让我们知道了朱自清与老爸之间的父子之情。没想到,在朱自清隐讳的笔下,如果不是这篇《背影》的成文,也许他将会与父亲几近决裂。更没想到,对儿子有情有义的朱爸,竟因自己的不省心而将整个朱家拖入典当为生的境地……

01
朱自清,1898年出生在浙江绍兴。是不是很眼熟?没错,与文坛巨匠鲁迅同乡。说来话长,朱自清的老妈也姓周,与鲁迅同族。在绍兴,周、朱两家均为当地望族,时有联姻。鲁迅的原配朱安,也是朱家的远亲。
朱自清的老爸,大名朱鸿钧,1901年,他赴扬州上任。两年后,全家定居扬州。那一年,朱自清3岁。从此,他总爱称自己是“扬州人”。
朱家书香门第,朱自清作为长房长孙,自然受到祖母的宠爱。而在老爸眼里,长子担着扛起朱家大旗的重任。因此,朱爸对朱自清寄予了极大厚望。
朱爸对新式学堂的教学方法,总有着自己的偏见,于是他把朱自清送到了私塾,学习诗词歌赋及四书五经。那一年,朱自清6岁。
每天晚饭后,老爸总会检查儿子当天的学业。爱之深,责之切。有时,他还会因儿子作业的不规整而大发雷霆,甚至 将作业本扔入火盆中。面对着雷神式、说一不二的朱爸,朱自清敢怒不敢言,只能暗自垂泪。好在祖母的万般抚慰,才让朱自清没有在父亲的严苛下轰然倒地。
1916年夏天,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寒假,朱自清回到扬州,奉父母之命与武仲谦结婚。
这位武仲谦武小姐,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的独生女儿。从小富养的武小姐,生性爱笑,不管遇到什么难事,都是天真烂漫的模样,一笑了之。
有时家中的仆人犯了错,生怕武家老爷发怒,就找到武小姐求情。一经武小姐的细语撒娇,武老爷当然不会再发火,此事就此翻篇。
武小姐与朱自清同庚,两人彼此情投意合,很有共同语言。朱自清个性沉闷,与爱说爱笑的武小姐倒是互补,他喜欢看着妻子明媚的笑脸,而深感岁月静好。


02
1917年的冬天,朱自清的祖母病逝,而在徐州担任肥缺的朱爸也丢了工作,这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说来话长,祖母的死,主要原因竟是源于朱爸。朱爸一直担任相当于烟草专卖局局长的职务,其中油水颇多,再加上祖产,朱家家境日渐殷实。饱暖思淫欲,朱爸有权有势后,当然免不了得瑟,开始娶姨太太。
朱自清的老妈周氏,虽说是正房太太,但也不敢对丈夫纳妾说个不字。于是,姨太太潘氏进门。日子久了,潘氏竟然在朱爸的纵容下,仗着自己年轻貌美不把正妻周氏放在眼中。因对自己的母亲太薄情,朱自清自然对老爸很有看法。
1917年,官运亨通的朱爸,又去徐州走马上任。天高皇帝远,朱爸就在当地 又娶了姨太太。这下,远在扬州的潘氏不干了,“未经我的首肯,你朱鸿钧竟敢另娶他人?太不把我放在眼中了,那就鱼死网破,等着瞧吧!”
于是,潘氏杀向徐州,兴师问罪,竟到徐州官府状告“朱鸿钧贪污公款迎娶姨太太”。至此,朱爸上了当地报纸头条,影响恶劣。这样,朱爸就在中年之际,丢官卸职,颜面尽失。离职前,朱爸还不得不变卖祖产,填补亏空。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朱自清的祖母听到消息后,经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一病而亡。而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的朱自清,更是对老爸颇有微词。那一年,朱自清19岁,朱爸48岁。


03
料理完祖母的丧事后,朱自清前往北大继续读书,而朱爸也要打起精神,前往南京谋职。于是,有了朱爸送儿子朱自清到南京浦口火车站的场景。
朱自清是个孝顺的孩子,他深知家道中落,因筹办祖母的丧事,父亲还借了一笔高利贷。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朱自清提前从北大毕业,并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
有了收入后,朱自清总会将自己一半的薪水寄回扬州家里。剩下的一半,他留给自己的小家用。那时,他的长子迈先已经两岁了。
1921年,朱自清回到扬州八中任教务主任。可到了发薪之日,朱爸竟凭着与校长的私交,直接领走了儿子的全部薪水。
朱自清很是不满,我也是有家有业的人了,您为什么连声招呼都不打,就直接领款走人?而在朱爸看来,老子花儿子的钱天经地义,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多此一举!
朱爸自从丢官之后,一直未能谋得理想的职位。自此,朱家一直靠典当为生。对比昔日的花团锦簇,朱爸更是感到了沉闷冷清,脾气日益暴躁。每当他看到长媳武仲谦一副笑意盈盈的样子,总是气不打一处来,“家中境况如此惨淡,你还笑得出来,真是没心没肺!”
朱妈也瞧这位儿媳不顺眼,自从这位武小姐嫁入朱家,老爷子就丢官失财,真是一个丧门星!公公婆婆整天没个好脸色,日久天长,武仲谦也渐渐笑不出来了。当朱自清发现妻子的变化后,心痛不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朱自清决定带着妻儿前往宁波教书。既然惹不起,那还躲不起,走为上策!而这在朱爸看来,简直无法无天,大不孝!既然如此,也没什么好说的,父子二人陷入僵局。


04
冷静之下,朱自清决定还是先向父亲低头,之后他带着妻儿回到扬州老宅。毕竟,父亲大人在上,儿子有不孝之处,这厢有礼了!但没想到,父亲压根不让他一家进门。后经朱妈苦苦哀求,朱爸拂袖而去,朱自清一家才得以入宅。
从始至终,朱爸从未给儿子一个笑脸,连带着儿媳也满腹心酸。见惯了职场上的血雨腥风,回到家还是寒气逼人,朱自清不愿老妈夹在中间难为人,于是带着妻儿转身离去。
两年后,朱自清工作稳定后,就将母亲接到了自己身边,好让她老人家过一过没有低气压的安生日子。朱爸一人在扬州,也从未想过向儿子服个软。强硬一辈子的老人,要向儿子低头,难啊!
1925年,朱自清已是北大的教授。一天,他收到老爸的来信,大意就是身体不佳,恐大限将至,还惦念着孙子等等。
收到信后的朱自清,百感交集,这是年迈的老爸开口向自己要梯子了。心潮澎湃之际,朱自清提笔写下了《背影》一文。
等到朱爸看到此文时,已是1928年。三弟朱国华回忆当时的场景: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光彩。
打开心结,父子和解,最欣慰的还是朱爸。人逢喜事精神爽,他老人家一直活到1945年,76岁的古稀之年。

少时读《背影》,读到的是浓厚的父子之情;人到中年时再读,竟忘不了朱爸“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没有岁月可回头……
当我们有所失去的时候 ,我们才会理解得到的珍贵;同样,只有在我们得到的时候,我们才能懂得我们曾经失去了那么多。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