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十三陵——定陵地下宫殿

 蔓萝花 2022-09-06 发布于安徽

明十三陵的总面积是80平方公里,自1409年始建长陵,到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

定陵于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这还不算30年间的维护、管理费用。建成时,皇帝只有28岁,直到1620年才正式启用,该陵墓整整闲置达30年之久。该陵墓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的陵墓。

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长陵、永陵、定陵)。在对外开放的三个陵墓中,定陵是最大、最完整、最豪华的一个。

定陵的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万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一座唯一被发掘了的陵墓。

在“非常期间”,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棺椁被毁。且由于当时人们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和发掘技术有限,使定陵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未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迅速风化,因此,定陵的发掘也被认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此后,国家出台政策不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

定陵地下宫殿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其中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明定陵的发现,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地宫结构堪称明代皇陵规制的代表。

地宫是定陵的主要部分,深27米,由前、中、后、左、右5个厅组成,建筑面积1195平方米。其中左、右配殿是相对称的两个殿,中间各自有一个用汉白玉垒砌的棺床,两配殿有甬道与中殿相通。中殿内有3个汉白玉石座,并摆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长明灯。后殿是地宫内最大的一个殿,殿内棺床正中央放置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棺椁周围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装满殉葬品的红漆木箱。

       定陵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位于天寿山下的大峪山处,规模可与长陵相比。据记载,万历皇帝朱翊钧趁祭陵之便,带领文武官员、术士、钦天监等在天寿山亲自选陵址,确定建陵规制。修建定陵时,调动数以万计的工匠、民夫、军队参加营建,整整用了6年时间才告竣工。而且说,万历皇帝这个将永久住下去的地下宫殿,坚固地不怕任何盗墓,那么为啥后来就被轻易地打开了呢?

       其实,万历皇帝也是个倒霉蛋。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考古队准备挖掘长陵,可围绕长陵挖掘了几个月,一无所获,根本找不到地宫的入口,无奈便想改选其他的陵,于是就发动人员寻找线索。

       也就是在这时,有人在定陵宝顶发现了三个字“隧道门”,这可是个重要的线索,隧道门正是陵墓地宫的入口,不由引起考古队的高度重视。接着又有人陆续发现“右道”、“大中”、“左道”字样,经过考古队研究,就决定将挖掘目标改为万历皇帝的定陵。

       问题就在这里,那么到底是谁,把“隧道门”、“右道”、“大中”、“左道”这么机密的字样留在了显而易找的地方呢?这不是引火烧身,自己出卖自己吗?俗话说,“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没有偷”。

       考古队就在发现“隧道门”的这个地方开始往下挖掘,当挖开第二道探沟时,又有人发现了一块小石碑,上刻“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真是想什么来什么,这样一步一步引入,考古队找到了金刚墙。金刚墙是陵寝入口处用于加固性质的墙,找到了它,就等于找到了地宫的大门。因此有人说,这块小石碑就是打开定陵地宫的钥匙。

       据说,金刚墙也没封地像金刚一样,有明显地松动,直接就能拿下封墙的砖,可见这活儿干得二五眼,就这样定陵的地宫被轻易打开了,一时轰动新闻界。

       来到定陵,首先下了地宫,过了金刚墙,并没有阴森森的感觉,只见地宫宽阔,全是大石头拱券而成,由前、后、中、左、右五座高大宽敞的殿堂组成。前、中、后三大殿用三道石门封闭。前、中殿为长方形甬道,中殿有汉白玉雕的宝座,以及点长明灯用的大型青花龙缸和黄琉璃五供。后殿横在顶端,为地宫中最大的殿,棺床中央放置着三口棺椁,中间棺椁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左面棺椁是孝端王皇后,左面棺椁是孝靖王皇后,棺木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各个红漆木箱。据说,打开孝靖王皇后棺椁,里面装满了织锦、金、银、玉等殉葬品,似乎不是盛放尸体的棺木,倒像是一个珍宝的仓库。

       为什么孝靖王皇后棺椁里的随葬品这么多、这么珍贵?这就不得不让人联想起孝靖王皇后的身世。据传,孝靖王皇后,13岁被选入宫,为万历皇帝朱翊钧之母李太后的仕女,三年后,被万历皇帝看上临幸了,更巧的是竟然怀了孕,生下来皇长子朱常洛,这就是后来的明光宗皇帝。本来该母以子贵,可万历皇帝却移情她人不给王氏皇后名分,仅封了个恭妃,而且还长期打入冷宫,不让与儿子见面。

       万历皇帝驾崩后,皇太子朱常洛继承皇位,可惜不久就去世了,接着皇太孙朱由校继承皇位,这就是后来的天启皇帝。好一个天启皇帝,他重办了其皇祖母的丧事,将王氏随万历皇帝葬入定陵地宫,并正式封为“孝靖王皇后”,也许那珍宝仓库式的随葬品,就是后人对这悲惨女人的一种补偿和慰藉吧!

       所以说,我总觉得定陵宝顶发现的“隧道门”、“右道”、“大中”、“左道”字样,以及“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的小石碑,可能都与孝靖王皇后有关,因孝靖王皇后安葬得比较晚。为了顺利地使孝靖王皇后与皇帝合葬,也许当时的工匠们就留下了记号,以便好安葬,没想到这些记号,倒为多少年后挖掘定陵提供了线索。

       这既是天意,也是对万历皇帝“始乱终弃”的报应、惩罚。对自己临幸的妃子好些,都给你生了儿子,而且还当了皇太子,何必还那么虐待她呢!毕竟她是皇太子的母亲、未来皇帝的母亲。天道难违,万历皇帝终因自己的所作所为暴落在光天化日之下。

在已开放的三个陵墓中,每一个陵墓前都有这么一通高大的无字碑。墓制是一样的。

陵门,也称为重门。门有三洞,中间悬挂“定陵博物馆”五个大字,为郭沫若所书。

在已开放的三个陵墓中,只有定陵还完整地保存了当时的风格和规制。

在明十三陵这种浮雕被叫为“御路石雕”,在其他地方都叫“丹陛石雕”。

棂星门,象征天门,广泛地运用于陵寝、宫室、坛庙之中,是一种象征王制、点缀意义的标志性建筑。

院内的石桌石凳。汉白玉石的,很是精细。

石几筵,也叫“石五供”,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陈设于庭院中,有祭奠死者之意。

石供案作须弥座式,石供器由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组成。

这是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明代皇宫生活用具。

这是金锭和银锭。有大小两种,大的约10两,小的约二、三两。

皇帝的皇冠。非常细的金丝编成。最为神奇的是你看不到接头,好像是一根金丝编制而成。

这是九龙九凤冠。

这是宝城,由城墙围作圆形,也称“宝山”。很多植物已破墙而出。

明十三陵,唯定陵有地宫,在地下27米处。地宫的门厚有约80公分厚。

安放棺椁的位置。金丝楠木的棺椁已在非常时期被破坏。



这是顶门杠,从里面慢慢滑落到一定的位置,从外面是无法打开的。

碑亭。

前、后、左、右四面各辟券门,楼内树圣号碑一通,高6.195米,碑首为方形,前后刻双龙戏珠图案。

碑身发红,并不是石材的原因,在非常时期,被红卫兵刷了大红漆所致。

这是定陵博物馆的一面墙上的浮雕,很是漂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