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论语·季氏》

 阳谷人说论语 2022-09-06 发布于山东

季氏篇

16.1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①颛臾:zhuān yú,鲁国的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②有事:指有军事行动,用兵作战。③东蒙主:东蒙,即蒙山。主,主持祭祀的人。④周任:人名,周代史官。⑤陈力就列:按才能担任适当的职务。陈力,发挥能力。⑥相:搀扶盲人的人,这里是辅助的意思。⑦兕:sì,雌性犀牛。⑧柙:xiá,用以关押野兽的木笼。⑨椟:dú,匣子。⑩费:季氏的采邑。舍曰欲之:口头上说不要但实际想获得。舍,放弃。萧墙:照壁屏风。指宫廷之内。

【翻译】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就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是你的过错吗?颛臾是周天子任命的东蒙山主祭祀,并且在鲁国的疆域内,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说:“是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尽自己的力量去胜任自己的职务,实在做不好就辞职。’盲人有了危难不去护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而且你的话本身就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能不是守护人的失职吗?”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把它夺过来,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心口不一却又找理由辩解的做法。我听说,在诸侯国和大夫采邑里,不担心财力不足,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家国不安定。大概财富均分了,就没有了贫穷的差别;民众齐心了,就不会有人口少的顾虑;家国安定了,也就没有了倾覆的危险。做到了这些,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顺,就用仁、义、礼、乐收服他们;已经来了的,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顺,不能收服他们;国内民心离散,不能保全国家,反而图谋在国内动用武力。只怕季孙的祸患不是在颛臾,而是在他自己的内部吧!”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①失:指亡国。②陪臣: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称为陪臣。

【翻译】孔子说:“天下政治清明,制作礼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都由天子下达;天下政治昏乱,制作礼乐以及出兵征伐的命令就由诸侯下达。政令由诸侯下达的国家,能延续十代而不亡国的少有;政令由大夫下达的国家,能延续五代而不亡国的也少有;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能延续三代而不亡国的更少有。天下政治清明,国家的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手中;天下政治清明,百姓就不会非议朝政。”

16.3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①禄:爵禄,这里指政权。②五世:指鲁国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五世。③逮:dài,及、达到。④四世:指季孙氏文子、武子、平子、桓子四世。武子之子悼子卒于武子之前,未曾当政。武子后其孙平子当政。⑤三桓:鲁国孟孙、叔孙、季孙都出于鲁桓公,所以叫三桓。

【翻译】孔子说:“鲁君丧失国家实权已有五代了,大夫掌控实权也已有四代了,这样看来三桓的子孙开始衰微了。”

16.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①谅:守信用。②便(pián)辟(bì):君主身边的宠信小臣。指善于谄媚逢迎。③柔:改变。④便(pián)佞:巧言强辩。

【翻译】孔子说:“三类朋友有益,三类朋友有害。结交正直的朋友、结交守信用的朋友、结交学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善于逢迎的朋友、结交言行多变的朋友、结交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16.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①节:节制、受制于。②骄:骄横。③佚:放纵。④晏乐:豪饮之乐。

【翻译】孔子说:“三类乐趣有益,三类乐趣有害。乐于接受礼乐、乐于赞人长处、乐于广交良友,是有益的;乐于以骄横取乐、乐于放纵无度、乐于豪饮取乐,是有害的。”

16.6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①愆:qiān,过失。②瞽:gǔ,盲人。

【翻译】孔子说:“陪君子说话有三种不当:尚未谈及的话题抢先说,叫作急躁;谈到的话题沉默不言,叫作隐瞒;不明白君子的意思妄自而言,叫作盲目。”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种行为要避免:少年时代,气血尚未充足,要避免迷恋情色;到了壮年,气血旺盛,要避免好勇斗狠;等到年老,气血衰弱,要避免贪得无厌。”

16.8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①天命:上天亦即自然界的意志。②大人:长辈。③狎:轻视。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敬畏上天,敬畏长辈,敬畏圣人的话。小人因不懂得天命,而对之缺乏敬畏,轻视长辈,蔑视圣人之言。

16.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①民,平民。古时天子非学不可,平民则自愿学与不学,故不说天子及诸侯,只说“民”。斯,指示代词,这样子。

【翻译】孔子说:“生来知理,是最好不过;学后知理,稍微次点;遇困而学,又次一等。困而不学,民众这个样子最不好。”

16.1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①难:nàn,后患。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九个方面要重视:看物要看清楚,听人言要听真切,面色要温和,举止要谦恭,言谈要忠实,行为要有担当,有疑惑要请教,愤怒时要想到后果,面对所得要想到是否符合道义。”

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①探,测试。汤,热水。

【翻译】孔子说:“遇到善事就迫不及待去做,遇到不善的事就像以手试热水一样碰到即止。这样的人我见过,这样的话我也听说过。靠隐居来磨砺意志,凭做道义之事来实现理想。这样的话我听说过,这样的人我却没见过。”

16.12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①千驷:四千匹马。驷,量词,四匹马为一驷。②无德而称:没有可被称颂的德行。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当他死去的时候,百姓们认为他没有什么美德可言;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中,百姓们到今天还在称颂他们。说的不就是这个吗?

    解读:“其斯之谓与”中的“斯”指什么,文中没有交代,按句意,应指财富与德行的关系。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①伯鱼:姓孔,名鲤,字伯鱼,孔子的儿子。②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翻译】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父亲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言谈应对。’我就回屋学《诗》。又有一天,父亲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院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就回屋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次。”陈亢回去后高兴地说:“我问一件事却得到三点收获,知道了学《诗》的意义,知道了学《礼》的意义,又知道了君子并不偏爱自己子女。”

16.14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翻译】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呼她“夫人”,夫人自称“小童”,国人尊称她“君夫人”,向他国人介绍时称呼她“寡小君”。他国人称呼她,也称“君夫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