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与陈云的“窑洞对”,隐藏着主席真正的“屠龙技”

 品讀历史 2022-09-06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大凡武林绝学,有一个共同特征,表面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真正能领悟武学真谛的人还是少之又少,落实到实践层面的武林高手更是凤毛麟角。

一个师傅教出来的徒弟,有人打遍天下、问鼎武林盟主,有人却一生穷困潦倒、郁郁寡欢,为什么?悟性有差别。

悟性有差别,这句话太过笼统,能不能说的再详细点?咱接着往下讨论。

文章图片2

实事求是是一个耳熟能详,甚至妇孺皆知的词语,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

关于实事求是,毛主席在多篇文章中提及,特别是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出了概念性的解释。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之《改造我们的学习》)

实事求是,就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到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以此来指导实践。

这就是毛主席的“屠龙技”,就这么简单。

文章图片3

单从字面来看,实事求是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似乎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成为顶级高手。

但实际效果却实在是差强人意,虽然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事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但却事事犯错误,事事不达预期。

问题出在哪里?主要是“思想方法问题”,这也是所谓悟性的真正差别所在。

“思想方法问题”这六个字不是我说的,而是毛主席对陈云说的。

文章图片4

党中央在延安开展学习运动期间,陈云前后三次向毛主席请教“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问题。这就是党史上传为佳话的“窑洞对”。

陈云和毛主席连谈三次,毛主席每次谈话的基本意思都差不多,“犯错误不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不对头,要学点哲学。”

后来,陈云把毛主席从井冈山到延安写的著作都找来看,研究主席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经过一番苦苦的探索之后,陈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错误的结果都是由行动的错误造成的,而行动的错误是从认识的错误来的。认识支配行动,行动是认识的结果。”

“人之所以犯错误,都是由于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匆忙地决定对策,主观与客观相脱离。当然,我们过去所以犯错误,也不是对实际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了解的情况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面的,误把局部当成了全面。片面的情况不是真正的实际,也就是说,它并不合乎实际。所谓难也就难在这里。我参加革命二十多年,犯错误都是因为认识上存在片面性。”

文章图片5

看完陈云这段话,忽然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原来我们以为的实事求是,一直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片面性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人一直错把片面当全面、把局部当全局,这样做出来的决策,不错误才怪。

我们上面讨论的,仍属于思想认识范畴,更重要的是怎么落实到实践,简而言之就是怎么才能真正的做到实事求是。

陈云在领悟到实事求是这个基本思想后,瞄准“怎样做到实事求是”这个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总结出了“十五字诀”,即: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既是通俗易懂的唯物主义,又是独具特色的思想方法。

《毛选》中的这句话,隐藏着主席理解和把握人性的顶级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