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捏脊到底是向上还是向下?

 为什么73 2022-09-06 发布于北京

今天介绍在推拿中别具一格的手法——捏脊,经常作用于小儿身上,民间有一种专门叫小儿捏脊的手法,也许你妈妈在小时候给你做过掐后背这种动作,你也隐隐约约知道捏后背可以“去火”,而去火只是捏脊众多作用中的一个。

图片

正规的动作是:让小儿俯卧,背部放松。用大拇指和食、中二指相对和捏起,在脊柱两旁,从长强(尾骨和肛门连线中点)沿着脊柱往上推动,一直两手交替推捏到大椎穴(人体后背颈椎的最下方凹陷),如此反复。捏三下提拉一下,要根据年龄控制捏脊的力度,从轻到重,让儿童逐渐适应,无特殊情况不要停止。

近几年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大多数家长喜欢给孩子吃高蛋白食物,忽略了粗粮和蔬菜健运脾胃的功能,又因为小儿胃肠发育尚未完善,动力不足导致很多小朋友胃肠积滞。捏脊是通过直接刺激脉络,比如胃俞、脾俞,从而改善胃胀、精神不振、大便不通、胃气不降、脾气不升等症状,若积滞经久不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有论文研究,实施捏脊相对于同疗程的服用健脾颗粒,积滞、腹胀、便秘症状消失得更快。(文献:蓝丹.陈伟刚.捏脊联合婴儿健脾颗粒治疗小儿积滞的效果.内蒙古中医药,2022)

不知道在看刚刚的捏脊手法时,介绍路线是清楚了,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到底是向上捏脊还是向下捏脊?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决定调理的目的到底是哪条经络,是督脉还是膀胱经?

图片

首先,捏脊捏的是督脉,膀胱经是捎带的,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按照经络补泻的原则,“顺经为补,逆经为泻”,那么,如果要想提振阳气,就要从下向上按摩督脉,这是补法

上捏脊能调动一身阳气,在碰到孩子积食,感冒,咳嗽、腹泻、抵抗力差、发育迟缓等情况,都可以采取上捏脊的方式。对于经常生病的孩子,阳气得到提升,抵抗力自然会增强,食欲也会变好。并且,通过有针对性的刺激五脏六腑的背腧穴,如肺腧、厥阴腧、心腧、肝腧、胆腧、脾腧、胃腧、三焦腧、大肠腧、小肠腧、膀胱腧等等,可以有效调理身体各方面的疾患。

图片

问题来了,膀胱经的运行方向是从头至足,与督脉的方向正好相反,这怎么解释?

我们在捏脊的时候,最后的手法是捏到大椎结束,然后用双手顺着膀胱经的循行方向,从肩部一直捋到臀部。也就是双手在上捏脊的时候,从长强捏到大椎,然后顺势自动分开,从肩部沿着膀胱经往下捋,一直到臀部。这种按摩的方式可以让阳气在督脉当中顺行而上,然后通过膀胱经一直补充到肾经,这才是捏脊的最佳手法。

那么,什么情况可以向下捏脊?

可以明确的说,传统的儿童保健,只有上捏脊,下捏脊是成人用,严格的说,是捏膀胱经。

主流的捏脊手法,都是从下往上捏。追根溯源,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到项乃止”。你看,传统的捏脊都是是从下向上捏。有名的冯氏捏脊,也是从下往上捏。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开始出现从上向下捏脊的说法,主要的理论依据是,既然上捏脊是温补,那么下捏脊自然就是泻下。一般用于治疗高热、大便秘结和呕吐,多用于实热证。

图片

总结一下,没有必要改变传统从下向上捏脊的规定。孩子的幼儿保健,就是上捏脊,没事别听那些想当然的“下捏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