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谭|以大型绘画形式解读《资本论》,这是第一次

 老玉米棒 2022-09-06 发布于广东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李忠杰

如何真正读懂并科学运用《资本论》的思想,是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

戴敦邦先生以八十多岁的高龄,闯进一个高难的新领域,创作了一组高难的新作品——《一个中国人画〈资本论〉》,从而在《资本论》研究和美术创作史上创造了一个高难的新纪录。《资本论》以多种方式和版本在中国翻译出版、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国高校许多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范式,主要来自于《资本论》。《资本论》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也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所以,由一个中国人来画《资本论》是值得的,要说“回报”,也未尝不可。但最主要的,还是以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资本论》的深邃思想,提示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因为《资本论》本身就是一部高难度的著作。我系统学习过《资本论》,也研究过《资本论》,深感要把《资本论》读懂就很不容易。坦率说,如果没有专业教师逐段逐句的解读,一般学生是看不懂的。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包括搬用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才勉强写出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资本主义部分,而社会主义部分,至今还不能说已经成熟。

而且,所谓读懂,不能仅仅指字面上理解了《资本论》中每个段落、每个章节的意思,更主要的还在于,从总体上掌握了《资本论》的理论体系,而且通过不同理论的比较,并运用实践加以检验,理清了《资本论》的逻辑关系并能够对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说清了它与实践的契合关系。这样的“读懂”才是真正的“读懂”。要达到这样的水准,难度就更大了。

还有更难的,是《资本论》与实践的关系,尤其是与中国实践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了《资本论》的基本思想,但也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丰富和发展了《资本论》的思想。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改变了对资本一概否定和消灭的态度,充分发挥了资本的作用,对资本的长短优劣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注意扬长避短,防止可能出现的弊端。

在对“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调查和研究过程中,我曾提炼出了价值创造的四句话:“劳动创造价值,资本提供条件,管理整合要素,科技催化效益。”只有将这四句话整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说清楚劳动价值的实际创造过程,也才能科学制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基本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

所以,在当今时代和当今中国,如何真正读懂并科学运用《资本论》的思想,本身就是一个难度极大的课题。没有一定的社会条件,没有对于真理的求索精神,没有对于实践的尊重态度,是很难做到的。对于这样一部高难度的经典著作,要用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这就更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了。

本图片摘自由戴敦邦绘、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一个中国人画〈资本论〉》。

把《资本论》极为抽象的思想转化成可以感知的具象

回归本源,人类思想的载体,最初就是简单的图画。后来逐步向两极发展:一极是越来越抽象、简化,便形成了文字;一极是越来越具体、复杂,便成了图画。文字和图画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文字,是记录语言和交流思想的符号,而图画,则是用线条和色彩构成、能给人带来某种视觉感受的形象。

文字与图画,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如能巧妙结合,往往有珠联璧合之功效。所以,写诗,都要讲究一个意境,当我们念起某首诗的时候,脑子里就会出现一幅图画。有此奇效者,才称得上是一首好诗。反过来,一幅图画,线条加色彩,也许观者百思不得其解,但加上一首题词或一首短诗,便立即顿悟,感到豁然开朗,意趣无穷。这种由合到分、再由分到合的过程,也许可以称作螺旋式上升、否定之否定吧。分分合合,合合分分,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传输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为此,就需要文字和艺术的各种探索和创造。只有不断探索和创造,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戴敦邦先生用绘图的形式展示《资本论》的内容,应该说,就是这种螺旋式上升过程中的一种探索、一种创造。戴敦邦先生将《资本论》中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闪光语言,将资本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的主要过程,特别是资本的本质,通过一幅幅精心构思的画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资本、颇为夸张的造型、严重挤压的空间,画龙点睛般展示了出来。而且,还联系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也包括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等,提供了《资本论》背后的社会历史背景。这些画作,把《资本论》极为抽象的思想转化成可以感知的具象,引领人们在观赏这些画作时,不由自主地跨进了《资本论》的大门。

国内对《资本论》的介绍已经很多很多,但以大型绘画的形式系统解读《资本论》,这还是第一次,可谓以重量级的系列艺术作品揭示经典著作深邃思想的重要尝试。戴敦邦先生为此做出了探索性的重要贡献。《资本论》的内涵极其丰富,仅靠一批画作是不可能完全读懂的。尤其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如何科学认识和运用《资本论》的思想,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所以,这批画作并非《资本论》的简单图解,而毋宁称之为《资本论》的一张名片或艺术Logo。从现实来看,它适应了新时代的需要,有助于激发人们重温经典的热情,进一步打开通向真理宝库的大门;从艺术来说,它以一种独特的风格,为中国画坛增加了一批新型的画作,丰富了中国艺术的宝藏。

(作者为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