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兴寺双塔,辽代双塔并列的塔庙布局的唯一范例

 都护在燕然 2022-09-06 发布于北京
 

2022年8月随北京古迹群参观辽宁古迹,第二天住北镇,崇兴寺双塔(北镇双塔,国三)的知名度很低,其实崇兴寺双塔是第三批国保,在能够独立计算的辽塔国保排列中属于非常靠前的地位。并不是这两座塔有多么的出色,按时间排位崇兴寺双塔属于辽晚期的砖塔,在80多座辽塔中属于中流地位,之所以在文物界受到肯定,解释的原因是双塔并存是最早期塔庙的罕见形制,在辽塔中能保持魏晋南北朝时期塔庙布局的双塔样式,唯有崇兴寺双塔,这种孤例无疑提升了崇兴寺双塔的文物价值。

其实辽塔砖塔中双塔并存的寺院不止崇兴寺双塔,比如著名的朝阳南北双塔(国一、国八),双塔寺双塔(国七),妙峰寺双塔(国七),涿州双塔(国五),双塔庵双塔(国七),上述这些辽金双塔,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佛教早期塔庙布局。宿白老师的《东汉魏晋南北朝佛寺布局初探》对塔庙平面布局的有定义,塔庙寺院中的双塔在平面布局也有规范,归纳起来最起码该寺院以佛塔为中心,有中轴线对称分布的类似双塔,最重要的是必须是同一个寺院。以这个标准而言,朝阳南北塔和涿州双塔都分属不同的寺院,相隔距离在1公里和300米以上,是同属于一个古城两个寺院的佛塔,与寺院双塔布局无关。而其它依山而建的双塔并存现象,与自然地势有关,与塔庙设计无关,更没有对称的中轴线,一般都是寺院另外兴建的塔院(塔林),有的仅仅是寺院附属墓塔塔林中残存双塔而已,与早期平川式塔庙的佛教寺院制式没有一点关系,所以,崇兴寺双塔是辽代仅存的塔庙制式中的双塔布局,延续了早期寺院的习俗,弥足珍贵。

     关于双塔制式的摘抄:宿白先生文章中还提到了一种双塔式寺院形式。他举出的例子是《两京新记》卷三中所载长安大云经寺:次南曰怀远坊,东南隅大云经寺。开皇四年(584年),文帝为沙门法经所立。寺内二浮图东西相值,隋文帝立。塔内有郑法轮田僧亮杨契丹画迹,及巧工韩伯通素作佛像,故以三绝为名。

大云经寺,寺名是武则天时所改,寺中双塔却是隋文帝时所立,寺名原为光明寺。据《辩正论》卷四,寺中有佛殿(兴像殿)、钟台(起钟台)及“七宝之堂,九层之塔”,说明塔有9层。寺内有佛殿、讲堂、钟台之属。因而,这应是一座在前殿后堂平面基础下,再在佛殿前对峙两座佛塔的格局。

一寺双塔的最早例子,见于《南齐书》中所载故事:“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十层,不可立,分为两刹,各五层。”这说明,最早建双塔,是出于技术上的不得已。

另外,在南朝陈时,也有因位置不同而同时建造双塔的例子。如南陈太建元年(569年)东阳双林寺傅大士:“遗诫于双林山顶如法烧身,一分舍利,起塔于冢,一分舍利,起塔在山,又造弥勒二像,置此双塔。”

在北朝佛寺中,却较早出现将双塔对称布置的例子,如《法苑珠林》谈及五台山中台之上由北魏孝文帝所建的一座寺院:“顶有大池,名太华泉。又有小泉,迭相延属。夹泉有二浮图,中有文殊师利像。”这种用双塔夹峙一池的做法,应是刻意创造的空间形式,以期隆崇这座具有神圣意味的山池。

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壁画中,描绘了一座似用城墙雉堞所环绕的寺院。寺中央是一座高大殿堂,殿堂两侧似为双塔。

   以上早期所有举例或壁画中的双塔寺院都没有实物,而崇兴寺双塔是辽塔中的唯一存在,时间为公元10551123年,塔庙最初也是参照印度佛教的浮图寺设计,必定是庙中有塔,整座寺院以塔为中心建造。而佛寺真正改变以佛塔为主体的布局,开始以佛殿为中心时,已经到了隋唐。许多寺庙实际上已经没有塔,“塔庙”二字组成的词,逐渐淘汰。所以,我们今日所见以塔为中心的寺院,比如河南嵩山嵩岳寺塔,山西应县木塔,展示以塔为中心的寺院布局,都是最伟大的文物建筑,而以双塔为主的寺院本来就属于极小的分支,经历了隋唐寺院去塔的变革之后,依然可见最早期佛教寺院布局习俗遗存,难得可贵,见证了中国佛教寺院的发展轨仪。

    崇兴寺双塔。双塔的创建年代,据专家考证,应在辽代清宁—天庆年间(10551123)所建。从结构材料和形制上观察,应属辽代建筑,双塔均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砖塔,东塔高43.85,西塔高42.63,塔基为须弥座。塔座上有砖雕斗栱、栏板和仰莲等。栏板刻曲尺万字纹样。每角刻一力士,作负重状。塔身第 1 层圆形倚柱上有阑额, 普柏枋, 枋上为斗栱, 斗栱每面补间3朵,转角2朵,为双抄五铺作计心造,斗栱上承塔檐。檐上覆筒板瓦,角脊上置兽,每面正中有砖砌拱形佛龛,内雕坐佛。东塔坐佛皆着宝冠,西塔南面一佛着宝冠,其余各面均作螺髻。龛外两侧各雕一胁侍。龛上雕有宝盖、飞天,并镶有铜镜。以上各层均用砖叠涩出檐,逐层内收,每面均嵌铜镜。塔刹有莲座、宝瓶、刹杆和宝珠等。佛教表现由区分,东塔是戴冠密宗佛,西塔是螺发的显宗佛,辽代以东为上,密宗在显宗之上,双塔表现的显宗和密宗的区别和融合,表现辽大佛教的世界观。

     另外介绍辽宋金之前的五座双塔布局的寺院,做为知识点存档,这些塔庙可能继承了更早期寺院的布局痕迹。其它我参观过的山西阳泉冠山天宁寺双塔(国七)、福建仙游龙华双塔(国七),这些等级较低的双塔不再做记录,元明清之后新建的双塔布局也不提了,比如著名的太原永祚寺双塔(国六),因为这些后来新建寺庙不存在早期塔庙的任何痕迹。

1、泉州开元寺双塔(国二),双塔始建于唐(865年),由木塔转为砖塔又转为石塔,现存双塔均为八角五级楼阁式结构,为石塔建筑的珍品。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相距约200米。东塔嘉熙二年至淳佑十年(12381250)改为石塔。高48.24米, 西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建为石塔。高44.06米,塔身布满佛教浮雕,石塔建筑本身和佛教浮雕都代表南宋时期最高的工艺水准。

2、宁夏拜寺口双塔(国三),西夏式(1038-1227)佛塔,双塔皆为八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两座佛塔的高度和外表装饰略有差异,东塔高36米,西塔高34米,东塔秀丽,西塔雄壮。双塔东西对峙,相距约百米。两塔直起平地,没有基座,底层较高,平素无饰,正南辟券门,可进入厚壁空心筒状塔室。

3、苏州罗汉院双塔国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两座七层八角楼阁砖塔,形式、结构、体量相同,底层墙表相距仅15米,高约33.3米,底层对边5.5米。双塔形制模仿木塔,二层以上施平座、腰檐,腰檐微翘,翼角轻举,逐层收缩,顶端锥形刹轮高8.7米。约占塔高1/4,整体造型玲珑秀丽,旧时喻之为两支笔。代表了江南建筑风格。

4、山西临猗妙道寺双塔(国六),并不十分确定是双塔布局,双塔为隋唐创建,宋代重修,建塔时间北宋熙宁二年(1069),双塔为方形残六级(七级)楼阁式砖塔,残高约22-23米,方形塔是重点,双塔相距80余米。依据山西临猗双塔寺西塔北宋地宫清理简报,此地宫建筑装饰讲究,石门上线刻佛像出神入化,出土石函、银棺、木棺、舍利瓶等多种舍利容器,这些容器制作工艺精美。还发现大量材质各异的“佛骨”舍利。

5、日本当麻寺(双木塔),仅存双木塔布局的寺院,当麻寺东塔建于奈良时代末期(611年),当麻寺西塔建于平安初期,所以,双塔相当于我国唐代的木塔。木塔为三重塔,高约22米,相距80米。在当麻寺建立前后的双塔布局寺院如:药师寺、东大寺,都是以中轴线来左右布置两座佛塔或塔院。当麻寺双塔的位置与中轴线完全偏离,垂直高度也不一样。所以当麻寺双塔是一处非同寻常的遗存。

    我们今天所见塔庙有早期寺院布局的痕迹,追寻这些痕迹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