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见三伏天!这4个出伏后的养生要点请记牢

 黄之中 2022-09-0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好不容易熬过了超长待机的“三伏天”,暑气渐消,气温开始逐步下降,人体舒适感逐步上升,在外面待久一点也不会觉得要“热爆炸”啦!

但俗话说,过了三伏,仍然“上午凉飕飕,中午热死牛”,昼夜温差可不能小瞧哦!加上天气日渐干燥,各种心血管毛病、肺炎、支气管炎、鼻炎、过敏等招摇过市,稍不留神,就会中招。

所以,出伏之后,以下4个养生要点记得拿出小本本记好了!

图片

#01

天凉加衣服


出了三伏,昼夜温差大,所以需要随时关注气温的变化,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物

除此之外,这段时间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所以夜里外出尽量加件衣服,以爱护阳气,避免寒气入体。

在使用空调的时候,适当调高空调温度,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在空调房内也根据个人体感加减衣物,夜间开空调尽量避免整晚使用,或盖层薄被,以免着凉。

图片

#02

饮食润一润


三伏一过,气候就变得“燥”起来了,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渡,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而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避免燥邪伤害。

此时可以吃一些润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

图片

#03

多睡1小时


都说“春困秋乏”,人们在炎热的夏天大量出汗,导致人体内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处于过度消耗阶段,出伏后,气候已经逐渐变凉,人体消耗变少,身体负担也减轻了,但此时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

此时人们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想要减缓“秋乏”,睡眠是顶顶重要的,最好能比夏季时多睡1个小时,可以晚上提前睡觉,不要做夜猫子啦。

另外,除了保证睡眠充足外,还要加强锻炼,如早晚跑步、打拳、做操、爬山。

图片

#04

室内勤通风


最近大家也明显感受到,气温已经逐渐降下来了,气温下降给霉菌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温度,而且出伏以后的雨水会逐渐增多,只要空气中的霉菌遇到适宜条件,便会在媒介物上生菌,此时晒出去的衣服、室内角落处等都容易滋生霉菌

霉菌的活力很强,一般温度在25—30摄氏度、湿度在80%以上,并有充足的氧气时,它们便会生长繁殖。所以,在出伏以后要注意勤通风,准备换秋装的朋友,应及时把衣物从箱中取出,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如果有阳光,也提前晒一晒,以免穿衣物时感到不适。

图片

赵复金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66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原浙江中医学院,6年制)。从医50余年,浙医二院中医科退休,曾在中西医结合病房工作多年。中医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发表论文19篇,其中国家级杂志3篇(国家一级杂志2篇)。擅长治疗内科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尤其是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各种慢性腹泻、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康复治疗,支气管炎、哮喘、失眠健忘以及老年性夜尿增多症、老年性尿失禁。


 责任编辑:张祎婷
 图文编排:张祎婷
 照片拍摄:叶建华

 审核:孙铁  郑小乐  管金发





胡庆余堂各药店、医馆网点分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