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天宇

 _src_ 2022-09-07 发布于四川

何为“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解释《老子》第五章和第六章
(一)、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虚而不淈,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说天地之间如果像地震、刮大风、海啸等自然灾害,万物就要遭殃。“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是指高贵有权利的人、知识渊博的人、管理百姓的人,就像今天的上至总统,下到县官,他要是品行恶劣,百姓就倒霉;“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这是指人的上焦和下焦之间就像风匣一样来回运动,老子问你是不是这样?,如果上下焦之间不这样运动,人就要得病了,就要死去!“虚而不淈,动而愈出”,上下焦之间的运动,是永远的,永不停止的,动的大时都要出了身体;“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说多了没有用,还是守中的好,这个“中”是“中脉”(何为中脉,请看我的人体经络),中脉传输精炁到头顶。
《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i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系帛緜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神”即指胃经升脉的炁机,这个炁机是肛门和直肠的炁机。“<B>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是指肛门、直肠是上下焦之间的根;系帛緜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精炁就像绵绵的、细细的、看不见的、连绵不绝的、永远应也用不完。
(三)、这俩篇文章是连贯的,都讲了肛门和直肠功能的重要性:从哪里可以看出呢?老子的第五章前一部分用比喻、用对比的方法写出:说天地不仁万物遭殃、圣人不仁百姓遭殃。老子用这样重要的事情来比喻肛门和直肠功能的重要性。但是,老子没有说肛门和直肠只是问了“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古人把人的上焦和下焦比喻天和地(请看皇帝内经比比皆是),老子问您上下焦之间是否象风匣那样运动,如果不运动就要死亡;然后老子说了这种运动的形态,就犹无穷的、虚无的,永远不停的运动,有时象要出了身体似的;说多了没有用,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是守中,中,就是中脉,接着第五章讲到:“谷神不死”:这里的“谷神”是指胃经升脉的炁机,“是谓玄牝”:玄牝是指肛门和直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直肠和肛门是上焦和下焦的“根”,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我写的《人体黑洞》一文)文章中主要讲肛门和直肠有吸收作用,吸收了下肢骨的炁、膀胱的炁、中央水管的炁等,这个炁就是肠子蠕动的动力,是胃肠消化的动力;“系帛緜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老子非常激动、非常感慨的说:这种无法看到的东西,他却是存在,象棉絮那样轻柔,永不停止!永远用不完!为什么?因为您每天都要吃饭;这里随然没有讲到生殖器,但是,应该保括在内。其原因生殖器是人的生命源泉!再说,只要“谷神”运动正常,生殖器也受益了

;老子的文章就得从炁功角度来看,只有炁功修炼到一定程度,才能理解老子文章的原意,我把书上的写出来,供网友参考

>第五章〔章旨本章是承上章对“道冲”作进一步论述。此处由“天道”推论“人道”,由“自然”推论“社会”,核心思想是阅述清净无为的好处
本章用具体比喻说明如何认识自然和正确对待自然,论述天地本属自然,社会要顺乎自然,保持虚静,比喻鲜明生动

第五章〔译文】天地不存在人爱之心,它将万物看做草扎的狗;圣人也不存在仁爱之心,它将百姓看做他把百姓看做草扎的狗。天地之间,不正象风箱一样吗?其中空虚而不穷尽,愈鼓动风就越多出生。增广见识会加速困穷,不知保持内心的清净
第六章〔章旨〕
本章上承第四章内容,继续描述和颂扬“道”的意义和功能。用“谷神”形容“道”,他能生天地养万物,从时间而言,它历久不衰,天长地久。从空间而言,它无处不在,穷无尽。论述“道”是宇宙的根本

第六章〔译文】生养天地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