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迷开悟侃烦恼(一九三)

 nygf 2022-09-07 发布于安徽

千古骂名随食传

文章图片1

地球人都知晓,炎黄子孙向来憎爱分明,嫉恶如仇。

当吃到某种食物时,眼前便会浮现起某个奸佞之人的丑恶嘴脸,就会联想其祸国殃民的秽行,大有“渴饮匈奴血,饥餐胡虏肉”之愤慨。恨不得将他咬个稀巴烂,吞到肚子里。

仇恨入心要发芽。将千古骂名寓于美食名称之中,让其臭名昭著,遗臭万年,这就是中国食品的高妙之处。

烧豆腐:泄愤坑杀者

《史记》载,汉代豆腐已成为民食,当时高平就有豆腐烧着吃的方法,这种吃法始于一桩历史事件。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关(今山西高平境内)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史称“长平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粮食成为致命武器。秦将白起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手段,欲置赵军于死地。

历时三年多,赵军伙夫考虑到受伤将士不能嚼食便物,便把黄豆磨成豆浆,将野酸菜浆掺入其中,以补充人体盐分。

那天,伙夫肩挑豆浆来到前线,激战一尽夜的士兵没有顾上食用,次日清晨,奇迹出现了,酸浆豆汤变成了“菽饭”,吃起来细滑软嫩,十分可口,菽饭后来被称作豆腐。

断粮46天,赵括中箭身亡,赵军被迫饿降。秦将白起只选出240个年小的士兵放归赵国,其余被俘的45万人被一夜坑杀。古籍记述:“尸骨遍野,头骸似山,血流成川,崔嵬杰起”。

白起的残暴行径激起了后世百姓的憎恨,遂把豆腐比作“白起肉”。除此,山西民间至今仍流行一种“炸白起”的小吃,是将豆腐块挖空,填入蒜瓣,象征白起脑髓,油炸食之。有诗云:“肩挑油灯漫街游,炉中黎起烧悲啼。来人传送长平史,不吃豆腐难慰藉。”

晋城诗人李慧英在《高平烧豆腐》一诗写道:“恶报武安坑赵卒,无辜豆腐代还刑。千年不断烹煎炸,难慰长平片片荧”。

撺双丞:控诉两酷吏

武则天执政时,朝中有两个酷吏,一个是尚书左丞周兴,一个是御使中丞来俊臣。两人专营特务手段,设计许多残酷刑具,刑讯逼供,草菅人命。

朝野之人无不对其恨之入骨。周兴长得脑满肠肥活像头母猪′;来俊臣刑讯时嘎嘎乱叫,像只母鸭,因此人们暗地诅咒两人为“猪鸭”。

当时长安西市有家菜馆叫张家楼,掌勺的人称“炉头刘师”烧得一手好菜。

一天,周兴嫌这家菜馆送去的菜晚了点,,竟将送菜的徒弟活活打死。“炉头刘师”悲愤交集,于是特用猪肚头和鸭胗做成一道菜肴,取名“撺双丞”,暗示向朝廷投递诉状(长安人叫撺状子)告发“二丞”。

人们品尝“撺双丞”菜肴,领会其意。几天后,朝廷收到许多告发周、来两人的状子。武则天早就知道这两人斑斑劣迹,为平息众怒,索性施行贿卸磨杀驴的伎俩,顺势收拾了二吏。

“撺双丞”一菜因此名扬帝都。后来,有人觉得“撺双丞”不像菜名,改成了“氽双脆”,成为陕西传统美食。

三皮丝:鞭挞三奸臣

中唐时期,京城长安出了三个有名的大奸臣,他们是殿中御史王旭,监察御史李嵩、李全交。

三人仿效酷吏周兴、来俊臣的酷刑,比如审讯犯人时,必定在地上铺满硌针,令犯人来回爬动,受刑人被刺得血流盈地;或者用碎瓦碴垫于犯人膝盖下,使瓦楞破膝,穿皮碎骨……,种种酷刑,导致冤狱累累,屈魂遍野。

京师百姓对三人恨得咬牙切齿,于是根据三人各自特征,给他们起了绰号,王旭为“黑豹”,李嵩为“赤黧豹”,李全交为“白额豹”。

却说长安有家酒馆,掌柜姓吕,此人一向本分善良,嫉恶如仇。为了伸张正义,特意取黑色乌鸡皮、赤黧色海蜇皮、白色猪皮,加工成一道佐酒小菜,起名“剥豹皮”,暗含剝“三豹”皮之意,以发泄对三个酷吏的愤懑情绪。

“剝豹皮”菜名很快传到“三豹”府中,吕掌柜惨遭杀害。但由他创制的“剥豹皮”菜肴却传遍京城,大小餐馆争相仿制。顾客出于对吕掌柜的缅怀,纷纷点取“剥豹皮”菜肴,后来成为陕西古典名菜。

长安有一酒馆掌柜很讲究斗争策略,将直接指向“三豹皮”的菜肴改名为“三皮丝”,继续经营。人们在品尝“三皮丝”时既饱了口福,又感受到正义战胜邪恶的愉悦。

炸桧菜:唾骂臭秦桧

历代奸相中,就数秦桧名声最臭,至于借用食名咒骂他的轶闻更多。

炸桧菜,后来叫做“杂烩菜”,关于它的来历,民间还流传一则故事。

相传南宋时期,身为兵部侍郎的朱敦儒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奏了一本,宋高宗撸了朱将军的官职,卷起铺盖回到了老家。

这一年,朱敦儒时逢六十寿辰,便邀集一些亲朋旧友前来小聚。不料,突然从京城临安传来恶噩,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杀害于风波亭。一时间,国仇家恨交织一起,于是朱敦儒吩咐家厨将白菜、粉条、鸡蛋、豆腐、猪皮、竹笋及肉丸子掺杂一块,再加上姜、葱、香菜以及其它佐料熬煮一锅。

饭菜上桌,朱敦儒站起来,义愤填膺地对众人说道:“吃肉丸子好比吃秦桧的肉;吃猪皮好比剐秦桧的皮;吃粉条好比吃他的肠子;吃鸡蛋好比咬烂秦桧的两个小蛋蛋,吃竹笋好比吃掉他的根,让他断子绝孙。来,我们大家一起将秦桧吃掉,为岳元帅报仇泄恨!”

于是,满桌客人一齐响应,纷纷端碗吃光。有人问,这道菜叫啥名字呢?朱敦儒说,且叫“炸桧菜”吧!

人们出于对秦桧残害忠良的愤恨,民间纷纷吃起“炸桧菜”。后来,因为这道菜原料杂七杂八,渐渐误传为“杂烩菜”。

油炸桧,是杭州民间的一种传统小吃。民间传说,岳飞死于风波亭后,杭州百姓个个愤恨不平。

那时,在秦桧每天上朝经过的望仙桥畔,有一家油煎饼小店。一天,店主王二又见秦桧坐轿而来,便随手抓起两个面疙瘩,捏成一男一女人形,一边炸,一边高声吆喝:大伙都来尝一尝“油炸桧”啰!

消息传开,街市上的路人,忍不住涌来尝个新鲜。吃的人越来越多,很快“油炸桧”风靡天下,成为大众食品。

往后,为了制作方便,“油炸桧”不再做成人形,而用两根宽面条一绞,入油锅一炸而成,俗称“油条”。

葱包桧儿,是杭州特有风味的传统小吃。传说,望仙桥畔王二油饼店“油炸桧”出了名,一时众起仿效,油炸桧店林立杭城。

王二有时炸多了,一下子卖不出去,冷了又软又韧,味道不佳。他对秦桧夫妇还愤愤难平,就将冷的油炸桧置于热锅烤上片刻,再将其和葱段卷入抹有甜面酱的春饼里,平放铁板压烤,表皮呈金黄色,油炸桧吱吱声响才罢休。这种“葱包桧儿”一直流传至今。

焦盖烧饼,古称烧桧,是河南登封地方知名面点,怪就怪在揑制成老鳖形,如此这般为的啥?

原来,岳飞遇害后,登封百姓十分愤恨秦桧。岳飞曾用过饭的小饭铺的厨师,更是缅怀岳将军,他气恼之余,将饼坯做成丑鳖样儿,放在炉中烘焙,称为“烧桧”。

路人一见皆心领神会,争相购食,一边咬一边骂:“秦桧秦桧你是鳖,谋害忠良如蛇蝎。吃你肉,喝你血,最后再把你鳖盖揭!”

南乳肉:贬斥卖国贼

“奸臣误国唾千古,乡菜传世加一品”。南乳肉本是浙江民间普通菜肴,为什么名冠“一品”头衔变成了盛宴大菜呢?

原来,南宋末年,蒙古军队(元兵)大举入侵,抢占了中原大片土地后,又直指偏安临安(今杭州)的南宋政权。朝廷岌岌可危。

连任理宗、度宗和恭帝三朝宰相的贾似道,当下独揽南宋朝政大权,置社稷安危和百姓性命不顾,在西湖葛岭大兴土木。除了建豪华之庭“半闲堂”,筑奇花异卉的“养乐圃”,还修了座收藏奇珍异宝的“多宝阁”。期间广纳美女淫乐,痴迷蟋蟀斗趣。

公元1275年,蒙军兵临城下,其间告急文书接连不断,可贾似道压下救援书,不发援兵,还打压陷害主战的文武大臣。

杭州百姓对贾似道劣行恨入骨髓,因贾贼仗着昏君庇护,惟有将怨恨发泄到人人都喜爱吃的“南乳肉”上。

南乳肉是一道浙菜系的杭州特色传统名肴,选用净猪五花条肉为主料、以腐乳卤作主要调味品烹制而成,其特点色泽鲜艳,肉酥而不腻。

老百姓欲吃贾贼的肉,饮贾贼的血,方解心头之恨。于是普通的“南乳肉”,便被人们易名为“一品南乳肉”,食之如啮贾贼之躯,多少也倾泄了一些怨气。

不久,这事传到皇上耳朵里,便追问起缘由。皇帝慑于众怒难犯,终于狠下心来,下令将贾似道革职查办。贾贼被押往福建途中,被郑虎臣处死于茅厕里,落得个名符其实的遗臭万年。

混蛋加三级:诅咒太子党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大凡饭店餐厅的菜名,多是取于三方面:吉祥富贵之语;成语典故或民间传说;与此菜相关的食材配制。

当然,亦有骇世惊俗的菜名,如清末时北京就有一道菜肴,取名为“混蛋加三级”。追究起来,这一骂人菜名竟与袁世凯有瓜葛。

袁世凯最常用的一句骂人口头禅是“混蛋加三级”,在官府和家中,无不知晓。后来演绎为“国骂”。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来到中南海求见袁世凯,递上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看过气急败坏地脱口而出:“日本真的是混蛋加三级!”

“混蛋加三级”菜名,当初称“总理衙门”,创制有其政治背景的。

公元1861年,清政府成立一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负责办理外交事务,是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中最让人眼热的权力部门。

一些清朝官宦子弟,无不贪恋里面的油水,一个个削尖脑袋往里钻。可是又因这些人资历不夠,按规定不能任用。但“总理衙门”主管人事的官员又多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碍于情面,便找出各种理由,对这些王公大臣的子弟临时“加三级叙用”。

当时著名外交家钱恂对这种乱象十分憎恶,可又无法改变现状,于是指导家厨做了一道“创新菜肴”:主体是鸡羹,江湖俗称“混蛋”。另加鸡丝、鸡皮、鸡肫,此谓“三鸡”。这道菜处处与总理衙门“加三级叙用”暗合。

史籍载,此道菜肴,官称“总理衙门”,江湖名号叫“混蛋加三级”。既幽默地调侃了这个权力最大政府衙门的腐败现象,又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这些纨绔子弟的蔑视与憎恶。

一招鲜,吃遍天。难怪“混蛋加三级”一经面世,便成为清末餐桌上的“打卡菜”。

食名蕴含千古恨,扬善抑恶万代传。我们应当为中国老百姓的幽默和智慧点赞,还应当向那种笃信正义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