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道药膳食疗,3个中医穴位,排酸利尿,帮助改善痛风及高尿酸血症

 文炳春秋 2022-09-07 发布于浙江

 在中医的观点,痛风或称为“痛痹”、“风痹”、“白虎历节”、“白虎病”,也依症状表现又可分为湿热蕴阻、寒湿痹阻、湿热下注、湿浊内阻、脾肾两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等证型,必须依证施治,才能获得有效的控制。

【 2道食疗 】

红豆薏仁汤:

取红豆和薏仁各15至20公克,用水泡开后,与适量水分一起放入锅中焖煮,食材软熟即可食用。此汤尽量不要加糖。薏仁利尿解毒,且有排尿酸之效。。

玉米须茶:

取一小把玉米须,冲洗干净后,放入杯中,注入热水,焖泡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同一把玉米须可反复回冲至无味。玉米须清热利湿又利尿,有助降低尿酸浓度,但性质偏冷,容易腹泻的人应减量食用。

【 3个穴位 】

足三里:属于脾胃穴,可以帮助改善肠胃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排除体内尿酸。此穴位于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

太冲穴:位于脚背第1和第2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此穴是肝经的原穴,经常按摩有很好的保健之效。

合谷穴:位于虎口,大姆指和食指的相会之处。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经常按摩有助肠道功能正常运作,进而达到预防痛风的保健之效。

免责声明:文中中药方剂,穴位疗法,针灸,药浴,推拿,刮痧等用于专业中医学习与交流,仅供参考,具体个人诊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请勿仿方套方。

中医认为痛风的主要原因在于先天性的脾肾功能失调,或者饮食不节伤脾,劳伤过度损肾。脾的运化功能不足,湿浊内生;肾分泌浊的功能失调,湿浊排泄障碍。而过多的尿酸则属于痰浊、湿浊类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此时如果又酗酒暴食、劳倦过度等,则会促使湿浊内蕴,流注于关节、肌肉,造成气血不畅而形成痛风关节炎。

如湿浊之邪进一步深入则可导致肾损害,造成痛风性肾病甚至慢性肾衰。痛风病中医治疗以中医辨证辨病施治为原则,采用中药内服和外治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