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斩明(10)/大明内阁团:大明王朝的命运,难不成是被一帮男秘书决定的?

 半城湖之缘 2022-09-07 发布于安徽


(费宏 形象)

费宏,字子充,江西广信府人,目前被嘉靖皇帝朱厚熜选中,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

在介绍费宏这个人之前,作者有必要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叫做内阁。

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肚子里的墨水实在不是很够,所以明朝立国之初,沿袭的是元朝的制度。

元朝什么制度?简而概之可以称为三大件。即“中书省,左丞相,右丞相”。

这个中书省,是部门,属于朝廷级别最高的机关单位。

而左丞相和右丞相是该单位的职位,同时也是官僚阶级中等级和权力最大的职务。

如果皇帝是朝廷的一把手,那么右丞相就是二把手,左丞相就是三把手。

二把手和三把手虽然权力很大,但也要为皇帝承担大量的政务,以此来缓解皇帝的工作压力。

到了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本朝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

时任中书右丞的胡惟庸同志贪赃枉法,不干好事儿,并且被朱元璋扣上了意图谋反,朱元璋假装不知道,然后又假装偶然得知之后,十分生气,不仅积极处理了胡惟庸,还顺带着把中书省这个部门和丞相这个官职全都废除了。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我不是针对你胡惟庸,我针对的是丞相制度。

我老朱就一句话:谁跟我分权,我跟谁拼命。

在朱元璋看来,中国的丞相制度虽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一直存在,但一直存在不代表这就是对的。

千百年来,相权和皇权的同时运作,是十分矛盾的。

相权太小的话,那么中书省就形同虚设,左右丞相根本帮不上皇帝什么忙,而如果相权太大,那么往往就会威胁到皇权,乃至于喧宾夺主,盖过皇权。

而盖过皇权,就是盖过他朱元璋。

平日里只有朱元璋盖别人,哪儿有别人盖朱元璋的道理?

有读者可能会问了,那在大和小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不就行了么?

理论上的确是如此,但想要实现这个平衡,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实践操作。

(明太祖朱元璋 形象)

皇帝不是科学家,他没有大把的时间用来做实验。

所以,胡惟庸倒了,丞相制度也没了。

不过,丞相制度一没,那些原本由丞相来做的工作无人承担,于是重新回到了皇帝本人的身上。

朱元璋是个工作狂,他可以熬夜,他可以肝,他甚至可以不眠不休的工作。

当然了,皇帝勤政不算长处,后来的朱允炆也算勤政之君,之后的朱棣也算是工作狂人。

但问题在于,朱允炆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心无旁骛,但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事情可就太多了,今天下西洋,明天北征,后天又修《永乐大典》,这种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朱棣实在是有点吃不消了。

权力是夺回来了,工作量可也成倍地增加了。

那个年代不评劳模,又没有加班费,皇帝加班也是白加。

(明成祖朱棣 形象)

朱棣呢,人们虽然时常称呼他为永乐大帝,但大帝是人,不是神,这么干下去,早晚有完蛋的一天。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朱棣专门成立了一个用来帮助皇帝的秘书机构,而这个机构,就是我们熟悉的内阁。

内阁这个部门,我们可以理解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团队。

领头的秘书,叫做内阁首辅,分管的秘书,叫做内阁次辅,剩下的一帮普通秘书,叫做内阁大学士。

当然了,这帮秘书不是专职专干,而基本上是从六部中临时抽调过来的官员,所以除了在内阁中任职之外,他们往往也身兼多职。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内阁中的秘书们的任期往往是不固定的,干的好就多干两天,干的不好就趁早走人。

在一开始,这帮秘书们干的真的就只是秘书们的工作,没事的时候帮皇帝抄抄写写,有事儿的时候帮皇帝出出主意,本质上他们除了“仅供皇帝参考”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权力。

用官方一点的话来说,决策权在皇帝的手里,行政权在六部的手里,而内阁只有评议权。

在皇帝这样的安排之下,内阁和六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明王朝的最高命令从紫禁城出发,通过全国一千九百三十六处驿站,全长十四万三千七百公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里。

(内阁一角)

不过,说是内阁没有权力,但他们毕竟总是在帝国的权力中心晃悠,久而久之,就开始逐步掌握了实权。

之所以掌握实权,有两个原因。

一来,是内阁阁臣是兼职入阁,尚书,侍郎级别的官员兼职入阁的情况又屡见不鲜,他们又在六部任职,又在内阁上班,一个人打两份工,这就等于是吃了两碗粉,只给一碗的钱,即有行政权,又有参议权。

二来,是有些内阁阁臣和首辅的个人能力相当优秀,朝廷上的粉丝啊,迷弟迷妹还是很多的,他们往往能在政务工作中挑起大梁,拥有诸多支持者和一定影响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内阁在政治环境中的分量,诸如帮助明仁宗朱高炽登上帝位的杨士奇,杨荣,景泰年间以吏部尚书身份入职的王文,正德年间的替弘治皇帝照顾儿子的全职奶爸李东阳和杨廷和。

以上,不过是内阁中曾经出现的一些佼佼者,而真要论内阁中的集大成者,首推嘉靖年间的严嵩和万历年间的张居正。

严嵩当首辅,专擅朝政二十年,除了嘉靖皇帝本人,他基本上是谁也不惯着,从本质上来讲,和做宰相也差不太多了。

(张居正 画像)

而到万历年间张居正当首辅的时候,十多岁的万历皇帝见了张居正也得打哆嗦,不是赶紧叫先生就是马上叫老师,而大权独揽的张居正的地位和现代社会的首相也相差无几了。

严嵩和张居正的故事,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提到,现在,让我们把聚光灯,照到费宏的身上。

其实费宏能成为新一任的内阁首辅,在大臣们看来,完全是一场意外。

当年朱厚熜初登帝位的时候,费宏可是跟在杨廷和后边混的。

杨廷和欺负朱厚熜,他跟着欺负,杨廷和反对朱厚熜,他跟着反对,从任何迹象都可以表明,费宏是坚定不移的在跟着杨廷和一起遏制皇权,所以他和朱厚熜的关系一直是对立的。

但奇怪的是,在杨廷和主动离职后不久,朱厚熜就把费宏提拔为了吏部尚书,并且很快为他在仕途上开了绿灯,使他直入内阁,成为了首辅。

朋友们,朱厚熜同志可不是张无忌,喜欢搞什么以德报怨那一套,当年那些反对朱厚熜的大臣们,后来无不被朱厚熜狠狠地整治了一顿,光是被按在地上廷仗,然后被活活打死的,就不下三十四位。

(明世宗朱厚熜 画像)

而之所以朱厚熜一反常态的重用费宏,是因为朱厚熜很早就发现,费宏和那些不遗余力从始至终都和自己作对的大臣,本质上是有不同的。

朱厚熜当年招安过杨廷和,一口一个杨大人,杨老师的叫,但杨廷和却不买他的帐,朱厚熜也曾经搞过贿赂,专门给曾任礼部尚书的毛澄送去一箱黄金,希望毛澄可以在朝堂上替自己说说好话。

没想到毛澄收钱收得挺快,真要给皇帝办事儿,越各种推辞拖沓。

只有费宏,在朱厚熜刚一接触到他的时候,他就有意无意地表示,自己不是成心要跟你作对的,只不过当下的形势如此,为了保住官位,为了能继续为陛下服务,我只能暂时和杨廷和站到一队。

这使得朱厚熜明白,费宏的成分并不单纯,自己是有争取的余地的。

由是,在大礼仪事件过去后不久,朱厚熜便把这位曾经对自己表露心意和暧昧的大臣送上了首辅的宝座。

费宏这位仁兄,人品没有问题,做首辅的时候能够一碗水端平,公正严明,但他的工作能力却不能如他的人品一样优秀,别的不说,在费宏同志当首辅的时候,有两件事儿办的就不太地道。

第一,是东南沿海地区偶有流亡的日本武士作乱,当地官员几次上疏,但费宏并不重视。

在费宏看来,撮尔小国,闹不出什么乱子,实在是不值一哂。

第二,蒙古大汗满速儿滋扰边境,甘肃巡抚陈九畴在击退敌军后谎报军情,说自己一炮把满速儿给轰死了,而费宏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情况下居然轻易相信了陈九畴的说辞,二话不说就向朝廷上报了。

(关外)

结果,费宏上报战果不到一个星期,尴尬的事情就发生了——“死而复生”的满速儿大汗向朝廷上了手书,希望可以和明王朝互通有无,做做生意什么的。

做人难得糊涂,但如果一直这么糊涂,那八成是有点问题。

在这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此时的大明,仍然处在严重的闭关锁国的氛围之中。

东南沿海讲究片甲不留,不能出海做生意,烫了头的外国人也很难了解到大明朝的情况,而大明以北的边疆地区更是在甘肃巡抚陈九畴的授意下,闭关绝贡,一点生意也不做了。

不过,依大明幅员之辽阔,这样的微小变化,实在是无关宏旨,就更没有必要上达天听,让皇帝知道了。

此时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自然也顾不上,他仍然沉浸在大礼仪之争的胜利之中,正兴高采烈的下令翰林院为他的父亲编撰一本《献皇帝实录》。

一个藩王,居然要编实录了,翰林院的官员们自认为这实在是太过无法无天了。

但他们又十分清楚地意识到,以前大臣们是天,现在朱厚熜是天。

大明的天,早就变了。

下一章:反贼买官记:通缉名单上的造反头子,居然成了正三品的朝廷大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