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露从今日白

 人生佳茗 2022-09-07 发布于云南

2022年9月7日 

壬寅年八月十二

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



  《诗经》之《周南》中有云:“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故一岁有二十四气。”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温度下降速度逐渐加快,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一直觉得二十四节气的名字生动传神,寓意之深、内涵之美,足以让我们为古人对汉字的娴熟运用、精准把握,生出无限的敬仰之心。

  清明——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惊蛰——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可收藏种子。

  白露——天气凉爽,气温下降,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

  读着这些形象、生动的节气描述,春夏秋冬仿佛历历眼前,四季冷暖恍若点滴在心。而文人墨客们根据二十四节气而衍生出来的那一首首优美隽永的诗词,更是为这些节气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杜甫的这句“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

  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我第一次记住“白露”这个节气,正是源于杜甫的这首诗。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在秦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杜甫与几个弟弟分散各处,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的杜甫,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其中,尤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流传最广。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白露节的夜晚,清露,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作者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却说得如此肯定,不容置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白露,一这个诗意的名字,美了秋天,迷了诗人的眼。读完古人的诗意,来看看我的白露是怎么样的吧。

  我的白露是从手机上的“叮咚”一声开始的,这几天睡得不怎么好,原因有很多。

  书社的中秋诵读活动在即,从发通知、组织报名,到场地布置……虽有理事们各司其责、群策群力,但总担心细节上还有什么问题,所以一遍遍在心里提醒自己,也在群里提醒大家。书友祥哥说叫我放松些,别这么认真。嗯嗯……确实,说到底,一个民间社团的文艺活动,以轻松和谐为主,即便出点小纰漏也无伤大雅啊。孔夫子说认真的人连水都喝不上,难怪我这两天喝茶都喝不出滋味了。

  马上就是中秋,一家老老小小的团圆也是个问题。老父亲会晕车,不愿意来城里过节,我只能回去陪他;小侄儿高三学业繁重,中秋放假不想离开本地,这下让我不知道是该顾老还是顾小。本来是有一件喜事的,儿子上周就已买好高铁票准备回来过节。今天却又打电话来说附近区域发现疫情,面临封控,不知道还能不能离开……挂断电话那一刻,老母亲的心啊,哇凉哇凉的。

    人到中年,虽然艰辛,但毕竟是生在太平盛世,比起杜甫当年“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的颠沛流离,这些问题其实也不值一提。但这样的鸡零狗碎,最是消磨一个人内心的诗意。

  所幸,还有唐诗宋词可以慰藉心灵。

  生活在车水马龙的喧嚣城市,能不能看到“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的露珠”是个疑问;没有母亲和团圆的故乡,今夜的月亮是不是还如记忆中那么明亮,已经给不出坚定的答案。今夜,让我去诗人的笔下梦一次我想要的白露吧。

  在梦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在梦里,白露掩庭树,秋风吹罗衣。

  在梦里,玉阶生白露,夜久浸罗袜。

  在梦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