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7年前的端午,镇江教员在英日美军舰前效仿屈原投江,葬于北固山

 泊木沐 2022-09-07 发布于辽宁

1926年5月30日,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葬礼。

北固山是一座名山,三国时“刘备招亲”在此,北固山前峰的铁瓮城是当年孙权下令建造的都城,康熙帝曾形容此地“半面烟岚雄北固,一方形势控东吴”。

留在北固山上的鲁肃墓和太史慈墓都是古迹,而如今的镇江人选择将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员埋葬在两位名将身侧,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

那一天,来为他送行的都是当地各界的知名人士,更有数不清的悲痛的市民愤慨游行。

北固山上竖起了一座墓碑:王宗培烈士墓。

为什么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员之死,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五卅惨案引全国震怒

1925年2月,上海内外棉八厂厂主蓄意制造事端,殴打女工,开除男工,并且指使巡捕房逮捕了工人代表。

在中共党组织教育下的沪西日商纱厂的工人们已经觉醒,一致要求抗争,在一周内,22家日商纺织厂工人同时罢工。由于工人们的不懈努力,日商被迫签下协议,同意优待工人等四项条件。

积极投身此次罢工运动的顾正红同志,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光荣加入了共产党。

而仅仅在3个月后,日本资本家宣布内外棉七厂停工,不允许工人进场。

顾正红率领着工人们冲进工厂要求复工和发工资。

他振臂高呼:“反对东洋人压迫工人!”

日本大班早就注意到了顾正红,他凶狠地拿起了枪正对着他的小腿射击,顾正红受伤后依旧忍着痛苦高声呼喊着:“工友们,大家团结起来,斗争到底!

此时,一粒子弹飞来,击中了顾正红的小腹,他紧紧抓住了身边的一棵小树,支撑着自己不在敌人面前倒下。

“砰砰……”又是两声枪响,在顾正红意识模糊之际,敌人又用刀在他头部猛砍数下。

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就这样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除了顾正红之外,日本人还打伤了10多名工人。

顾正红惨案发生的第二天,8000多名工人一致罢工,抗议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的罪行。

5月30日,英帝国在上海南京路疯狂镇压游行示威的群众,持枪打死11人,多名群众受伤。

上海公共租界也与他们相互勾结,封锁舆论,逮捕工人,拘留学生,审讯被害者。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因为英国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掀起了五卅运动,反帝的怒火也迅速以燎原之势遍及全国。

特殊的端午节

此时已经将近端午节,距离上海不远的镇江,在听到消息之后,无比震怒。

江苏人民自古对端午节极其重视,不仅要包粽子和举办赛龙舟活动,还有悬钟馗图、天师像、焚苍术白芷芸香、抢鸭、射柳等活动。

而这一年,镇江人取消了早就已经开始准备的龙舟竞赛,市民也不包粽子了,积极参与到了各种斗争运动之中。

图|镇江英租界

6月2日,江苏省六中和九师的全体学生上街游行,一边高喊口号,一边沿途散发传单,号召社会各界能够加入进来,一同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

6月3日,镇江各界团结起来,决定为支援上海成立镇江外交后援会。

这其中除了县议事会、县参事会之外,还有商会、己未星期演说会、益友社、三五同志会,各校师生在第九师范开会,一直支持,气氛激昂。

6月5日,3万多名镇江群众参加了声讨帝国主义罪行大会。而镇江所有的工人们积极响应,站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列。

大家义愤填膺,共同宣誓:杀我工人,杀我学生,不报此仇,誓不同存。

群众从公共体育场所沿途示威游行,高声呼喊着:“誓雪国耻,收回租界,收回领事裁判权。”

在游行队伍到达交涉员公署之时,要求交涉署立刻致电北京市政府,英国政府必须惩办凶手,赔偿损失,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道歉。

游行的队伍不断有人加入,在行至银山门之时,因为道路狭窄,挤倒了租界墙,在场的女子高等小学校长和7名女学生受伤。

几名工人见墙倒下,一面高呼着口号,一面冲进了租界的巡捕房。

这一场群众运动,让英租界心慌不已,他们除了逃跑,根本不知如何应对。

因为这已经不是镇江人第一次举行示威游行了,上一次镇江万人冲向英国领事馆,造成的后果是整个领事馆付之一炬!

26年前怒烧英租界

那是1889年(光绪十五年)农历正月初六的下午,一个小本生意人康麻子挑着担,来到英租界大马路边摆摊。

印度籍的巡捕拿着警棍赶过来收取落地捐。

在英租界,洋人耀武扬威为所欲为惯了,就连当官的都管不了。拉黄包车或者推小车的经过英租界,都要交钱领所谓的大英牌照,没牌照的话就不能走;而挑着担子卖货的小生意人则要交“落地捐”,不交就不能卖。

这些巡捕一个不高兴就会打人、抓人,还把人抓进黑牢,有人在里面活活闷死。

地方官员对这些洋人们也是敬而远之,对这些违法乱纪的事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让英租界更加嚣张。

一般小贩见到巡捕来收钱,要不是乖乖交钱,要不就是赶紧走开。康麻子性子直率,也不惧这些恶势力,以生意还没有开张为由,拒绝交捐。

图|印度巡捕,头缠红色包头布的锡克族警卫、岗哨,被中国人称为“红头阿三”

没想到巡捕直接举起了警棍,劈头盖脸砸了上去。

康麻子虽然是个平头小老百姓,但很有骨气,他争辩道:“这块是中国的地方,我们中国人不能在这里做买卖?”

他越是争辩,巡捕越是殴打得厉害,抬脚就对着康麻子的下部踹了两脚,康麻子因为疼痛当场晕了过去。

巡捕反口就诬陷康麻子诈死,将他拖出了租界,还咒骂着:“叫你装死,你装死!”

图|英租界附近的穷苦百姓

围观的市民以为康麻子已经死亡了,义愤填膺,高声喊着:“巡捕踢死人了!”

群众越聚越多,将巡捕围在中间。对英租界激愤已久的他们指责巡捕的暴行,面对来势汹汹的人群,巡捕也怕了,赶紧躲进了租界洋行。

英租界被洋人视作自家地盘,哪怕是中国的孩子在这里尿了尿,都会要求家长冲洗擦干净,并且罚款。

从前人们敢怒不敢言,现在瞬间数万人闻讯赶来为康麻子讨回公道,跑到江边裕康洋行,对着洋行抛掷砖头以表达愤怒之情。

洋行见这么多人也害怕,赶紧交出了躲在里面的巡捕,巡捕又逃往镇江海关署躲避,群众涌向了巡捕房,将围墙推倒,拆毁了巡捕房。

英租界完全失去了控制,英国领事爱德华请求中国官府派兵弹压。

而当时正是正月,知府正在省城拜年,负责治安的保甲带人来弹压,结果群情激昂的群众将他的轿子都给拆了。

不识时务的英国领事命人朝着镇江市民鸣枪示警,然而群众根本不怕枪,反而更加愤怒,他们团团围住了英国领事馆,一把火将英国领事馆给烧了。

这一把火不仅烧了英国领事馆,就连附近的美孚公司堆栈的三层洋楼也烧得一干二净。

大火烧了两天,在英租界蔓延,镇江市民无人帮忙救火,后来火势逼近了华人的房屋,才将其扑灭。

那些以为中国人都是懦夫的洋老爷们傻了眼,只得狼狈逃窜。

一些洋人躲在木箱子里面冒充货物,由工人抬到江边的趸船上避难。

英国领事带着夫人悄悄逃到了江边,丹徒知县亲自将英国领事送到宝盖山兵营内住下,又调来了南京清兵一千多人,在租界和江边驻扎着,日夜巡逻。

英国两艘兵船就停在码头,美国也派了兵船来镇江。

一时间,英租界见不到闲逛的洋人,洋人都安排妻儿乘船前往上海,印度巡捕们也不敢耀武扬威了,灰溜溜逃到上海。

镇江人火烧英国领事馆的新闻全国尽知,备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顿觉扬眉吐气。

图|清末海关繁荣的老码头

镇江坐落在江南,自古名人雅士众多,但民风强悍,众志成城,这样的事情发生,外国殖民者也感觉到异常震惊。

懦弱的清政府在纵火案之后立马给洋人道了歉,抓捕了6名主要参与者和后来苏醒过来的康麻子,赔偿了4万两白银重建领事馆,并且下令禁止任何小贩进入英租界。

火烧英国领事馆没有让镇江市民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从此以后英国人不敢轻易开罪镇江老百姓,不敢激化矛盾。

当时有一位民间艺人,作了一首《火烧洋楼小唱》。

正月的初六,洋人猖狂,领了多少“红头”,

打坏了人家行商,上身一足,下身受伤。

众百姓不服,县大老爷作慌,带了那个兵勇,去护他的洋房。

马路上抓人,众百姓遭殃,不问那清白,抓到他洋房,

众百姓拼斗,放火烧他洋房。

哎,先烧三层楼,后烧“大英”、“大美”领事府的衙门,一烧净大光。

镇江人怒怼三国军舰

26年前,镇江老百姓为了争一口气,连年都可以不过,奋起反抗火烧英租界,和侵略者抗争到底。

今天,镇江市民再度集结在这里,让英国人心惊胆寒。

他们赶紧将自己的家眷安置进停泊在镇江江面的军舰里,将重要的卷宗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做好了随时逃跑的准备。

可见就算过去了26年,他们依旧对当年之事心有余悸,生怕镇江民众再一把火将他们烧了。

市民们冲进工部局,里面没有几个人,只有零星的物件,他们能砸便砸,将这些东西全部扔出去,一把火都烧了。

租界当局命令巡捕开枪示警,人群之中很多人都被流弹打伤,将伤员带走后,人们依旧不散,和租界的巡捕们对峙。

就这样一直僵持到晚上8点半,市民才陆陆续续回家。

图|镇江英租界工部局,位于现西津渡鉴园

殖民者们将镇江人火烧领事馆视为奇耻大辱,这一次更是大做文章。

美国、英国、日本领事同时发电上海驻沪总领事,要求派军来保护他们。

英、美、日的5艘军舰先后来到了镇江,600多名海军陆军士兵全副武装。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保护侨民的财产和安全,而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随便找个理由,就会伤害到镇江市民。

镇江交涉署得到了市民的强烈支持,发出了严正声明:

我方已派驻军保护租界安全,如果海军武装登陆引起冲突,有碍租界治安,我方概不负责。

因为镇江方面的强硬态度和此前镇江市民的彪悍团结,英、美、日的军队只得放弃登岸。

但他们的军舰就这样停在江面上,时时刻刻瞄准着岸上的老百姓,以示威胁。

图|镇江英国领事馆

当然,这些他们觉得还不够,对于此前镇江市民砸毁、烧毁租界物品之事,三个国家要求中国政府再次承担事故责任,赔偿8万元的损失。

6月15日,镇江交涉署给英国领事馆回电,委婉拒绝了赔偿事宜,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除了对英国领事馆的示威游行,镇江市民“抵制洋货”的热潮一浪接着一浪。

当时,上海学生联合会、工商学联会在附近的城市演讲,他们来到镇江,介绍了五卅惨案的真相,演讲现场抽泣声成片,大家对受害者充满了同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也更加深刻。

日本商人在镇江开设了“燧生火柴厂”,工人们义愤之下全部罢工,为外国轮船卸货的200名驳运工人也全部罢工。

紧接着,在日本商行和英国洋行工作的职工和工人也全部罢职、罢工。

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敌人的暴行,日、美、英还在痴心妄想几艘军舰能让市民们恐惧、屈服,而事态的发展与他们想象之中截然相反。

上海有20多万名工人罢工,他们要生活,要养家糊口,就算每人每月补助8元,一个月就要100多万。

镇江外交后援会立刻响应,向镇江社会各界募捐,这不仅仅是支持正在上海作斗争的工人兄弟,也要给予镇江罢工的工人们经济援助。

荧昌火柴厂的工人们收入很微薄,但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凑足了100元。

镇江各个钱庄6月中旬认捐,端午节全行业停止宴会,将原本用来过节的费用都交给了镇江外交后援会。

路边的烧饼摊、小面馆等等,也陆陆续续捐款小洋118角、铜元2921枚。

6月中旬,镇江外交后援会汇出了2000元给上海总工会。

这次募捐工作一直在坚持着,到8、9月份上海工人逐渐开始恢复工作为止。

为了响应全国的抵制洋货运动,镇江外交后援会立刻宣布,镇江人民对英国和日本的经济断交,不会购买洋货。

镇江学生联合会负责稽查日货,工人和商界也派出了代表协助学联,他们在码头设置了稽查处。

大多数的爱国商人将日货登记后全部封存,主动停止买卖,哪怕有所亏损也要支持;但也有只看得见眼前利益的奸商依旧在偷偷出售日货,甚至是高价出售。

这些奸商的行为被店里的员工或者厂里的工人看在眼里,向负责稽查的学生报告。

有一家南货店,偷偷售卖日本的冰糖;一艘货轮运来三件日纱;一家北货店运进60余件海参,都被稽查处罚款,以示警告。

镇江“和兴煤号”在6月19日出售了70吨煤给了日本的船只,21日还用日本的驳船运回了4000吨日煤,就停在了江心。

联合稽查组在江边日夜看守着这艘货轮,想要找到这名资本家谈话,但资本家避而不见。

学联只好对看管船只的人员说,如果资本家再不出面,就焚烧他的店面。

资本家这才被逼得出现,央求商会的正副会长调停处理,这才以罚款17500元结束。

镇江外交后援会一共收到30000多元的罚款,《新镇江周报》主编陈斯白先生建议在伯先公园(为纪念革命先驱赵伯先所建)建造一座公共演讲厅。

图|五卅演讲厅

群众关心国内时事,有志之士希望能够有个讲台宣讲自己的爱国观念,革命领袖更需要一个场所来团结一切力量……各界人士纷纷赞同。

很快,五卅演讲厅建设完成,这是镇江人与帝国主义斗争的纪念。

帝国主义的军舰就在江面上虎视眈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

作为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青年人,青年学生们有着随时和帝国主义开战的决心。

他们决定组建镇江学生军,还借了枪械作为军事训练。

王宗培投江掀起反帝高潮

排山倒海的抗议浪潮,让段祺瑞政府感受到了舆论压力,他曾经放言要代表民意与列强交涉,维护国权。而就在民众觉得现在国内已经有同仇敌忾的大好趋势之时,段政府却显得格外无能。

他们没有一致的方针,所派代表浑浑噩噩,临事畏缩,没有主见。民众这才发现,段祺瑞是想要拖延交涉,只希望五卅惨案能够不了了之。

而英国乘此机会斡旋各国,利用外交手段,联络日美,争取法国,很快造成了外交上的优势。

梁启超谴责当局政府“一点主意不出,一点实事不做,一味跟着群众唱高调,充当留声机器,把群众的话承转到敌人”。

王宗培是镇江西乡牌岗村的小学教员,1925年7月20日晚,他登上了招商趸船。

他对帝国主义列强太过憎恨,对当局政府的延宕外交太过绝望。

他在夕阳之下,面对着正在趸船上乘凉的人们述说着五卅惨案,最后一次叮嘱大家,一定要坚决抵制洋货,并且痛骂政府的崇洋媚外。

说着说着,他痛哭流涕,猛然一跃,跳进了滚滚长江之中。

附近的民众连忙划船去拦、去捞,然而天很快黑了下来,王宗培很快消失在了江涛之中。

当时为五卅惨案宣讲的青年人很多,情绪激动者亦有,而王宗培这般效仿屈原以死抗议的,着实让周围的民众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学联得到消息之后,连夜带人来打捞,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三点,才从长江之中捞出了王宗培的遗体。

他的自尽并非是一时兴起,他的身上早就准备了遗书。

他是经历了多少个日夜的痛苦煎熬,才做出了如此决绝的决定,想要以死唤醒国人。

镇江市民在江边大观楼设临时治丧事务所,为王宗培置办衣棺。

学联发电报给北京政府,抗议政府的延宕外交。

王宗培的棺柩抬送至小街福寿庵寄厝,外交后援会建立了治丧事务所,将王宗培的遗书《致镇江诸父老公鉴》印发成传单:

中国不幸,外患频凌,迩来英日肆虐,迭次摧折,我青沪汉粤人士性命,等于草芥。蔑视公理,斫伤人道……而执政者甘心媚外,竟将诸案延宕至今不决……宗培自恨才力薄弱,不能为国一雪耻辱,以尽国民天职,似此无用废人,尚有何面目立于中华民国天地之间……故决意葬身鱼腹,以谢国魂,愿我父老前途努力,一致力争!

外交后援会募款将王宗培入殓,追认为烈士,并且为其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

王宗培烈士的血性事迹传到全国,经过《申报》报道后,各国报媒亦在宣传,掀起了又一阵反帝高潮。

王宗培为五卅惨案而投江,在五卅惨案一周年之际,镇江民众将他安葬在北固山中峰,中山纪念林塔附近……

1929年,中英举行镇江英租界正式交接仪式,长达66年之久的镇江英租界“寿终正寝”。

曾经,八国联军统率、德国元帅瓦德西面对列强甚嚣尘上的“瓜分中国”的狂想,曾坦言:“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及守法易治。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

图|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镇江老百姓

回望百年前的镇江,那个充满着危机又无比团结的端午,并非是因为出了一个大人物而让人肃然起敬,而是因为每一个手无寸铁的普通人而让人感到深深的感动和振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