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打人,别顾着生气,弄清背后原因比什么都重要

 愉耘 2022-09-07 发布于广东

昨天中午下班回家,婆婆非常生气对我说:“你看看你的女儿,她又咬弟弟了。如果不是我看着,弟弟的手指都断了!”

一旁的大宝若无其事地玩玩具。

婆婆接着说:“叫你防着她,你还不听!”

“她不是贼,防什么?!”

这不是朵朵第一次咬弟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多多被咬,我也心疼。但是,与其制止朵朵碰弟弟,不如弄清楚她这么做的原因。

01自我意识萌芽

孩子到了1岁,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说“不”。

有的孩子甚至会以打人的方式表示拒绝。

《读懂孩子敏感期》一书中提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会频繁进行因果关系实验。

比如,朵朵打弟弟,奶奶反应很大,下次朵朵打弟弟的时候,她不过是发现了“打人-奶奶生气”这样的因果关系。

她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而且,她觉得这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是奶奶和她在玩游戏。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

1.保持冷静。

2.蹲下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3.转移注意力。

4.提供适合的玩具。

当朵朵打弟弟的时候,我一般都是抱走朵朵。

两个人躲在角落里玩积木。等朵朵冷静以后,再耐心解释。

比如说:“妈妈知道朵朵不乐意弟弟碰你,下一次,我们试试说出来,说不,告诉弟弟,'姐姐不愿意’。”

在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的时候,如果出现打人的情况,请保持冷静,别紧张,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避免孩子把打人和好玩建立联系。帮助孩子安然度过说“不”敏感期。

02宣泄情绪

孩子到了3岁,会采用行动和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如果孩子打人,说明他心情很不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一个孩子脾气暴躁,那他肯定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母。

如果一个孩子通过打人宣泄情绪,那他很可能有一个家暴的父母。

小区里有个孩子,脾气火爆,一不如意就会打人。

大家都十分不解,为什么那么小的一个孩子,脾气会这么差。

直到看到了他的父母。

他的爸妈在看到孩子闹的时候,会直接动手打孩子。

一家三口的处事方式,如复制粘贴。

《读懂孩子敏感期》中提到:

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频频通过肢体动作宣泄情绪,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是父母保证自己情绪的稳定,并对孩子情绪无条件予以接纳。

另外一个方法,是陪孩子阅读,并且平日里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

孩子急躁是难免的,因为他们还不懂如何正确表达情绪。

我们可以理解并接纳孩子。

然后,蹲下来,平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很难。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难免会忍不住生气。如果不小心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一定要认错,并且学会控制。

可以和孩子相互监督,一起保持情绪的稳定。

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是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的内容。

03进入社交敏感期

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天性。

有的孩子天生比较热情,看到陌生人的时候,会跑过去打招呼。但是因为控制不好自己的行为,常常会被误会“打人”。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对别人的东西感到好奇,所以直接上手抢,或者打人。

其实,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行为。

朵朵小时候,看到一个小哥哥,直接跑过去找招呼。

结果因为用力不当,摸脸变成了拍脸。

爷爷看到后,吓得立马制止。

对方妈妈说:“妹妹想和哥哥打招呼,对不对?”

朵朵看到没人批评她,又开心地跑去找哥哥玩。

孩子间的打闹,是逐渐学会与别人建立关系的过程。

我们不必过于紧张,不要急着制止孩子的行为。

如果对方不理解,可以耐心解释。如果是被打的一方,也不必生气。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相处,只要没有危险就好。

但是,我们也需要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沟通。

比如:

“宝宝是不是想摸摸哥哥的手,宝宝想和哥哥打招呼,对不对?下次,我们试试挥挥手打招呼,好吗?”

“宝宝是不是想玩一下姐姐的玩具?那你试一下对姐姐说:'姐姐,你可以把玩具借我玩一下吗?’”

多次正面强化孩子的行为,帮助孩子培养乐于分享的品质。

04没有安全感

李玫瑾教授曾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被善待过,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善待孩子,最基本的就是建构孩子的安全感。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也提到,在温馨和丰富的社交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更有满足感,心理也更加平衡。

孩子没有安全感,经常会出现在二胎家庭。

当父母把关注点倾斜在老二,老大会感觉到失落。明明不久前自己还是被独宠的一个,怎么现在就不是了呢?

可可出生以后,公婆会对朵朵说:“弟弟还小,你要让着他。”

当朵朵要缠着我抱时,他们会把朵朵抱走,并且强调弟弟是个宝宝。

后来朵朵会说:“朵朵是个宝宝,朵朵是个宝宝。”

虽然我在努力建构大宝的安全感,但她还是在无形中被伤害。

她会去打弟弟,也是因为这个。

为了重新建构大宝的安全感,我做了这些尝试:

1.无条件满足。比如说,朵朵要抱抱,我会立马抱她。

2.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两个孩子。朵朵不被允许做的事情,多多也不能做。

3.信任孩子。偶尔朵朵会提出照顾弟弟,我会同意,在旁边协助她抱抱亲亲弟弟。

4.设立独处时间。每天晚上固定一个时间,只陪朵朵一个人。

作为父母,要建构孩子的安全感,培养与孩子一生的亲密关系。

孩子行为的背后,藏着无数个成因。

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这一个因,然后想办法解决。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辈子的修行。我们唯有时时学习,才能让这段关系正向发展。

我是愉耘,坚持打怪升级,持续分享个人成长经验、育儿干货。大家一起学习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