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吃醋的孩子,家长别掉以轻心!请给足他们充盈的爱与安全感

 拈花微笑图书馆 2019-05-24

文:vipJr

作为家长,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再“吃醋”,减少孩子的嫉妒之心呢?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在亲子节目《想想办法吧!爸爸》中,有一段关于戚薇女儿Lucky“吃醋”的场面,让人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节目中的嘉宾在一起吃饭,黄英的儿子小九儿自己吃饺子,这让在一旁的戚薇老公李承铉感到很惊讶,直夸小九儿好厉害,能够自己独立吃饭。这时,女儿Lucky就不开心了,非常生气地跟李承铉说她也要吃饺子,同时给了爸爸一个大大的表情包:翻白眼。

这个大大的白眼其实是在告诉爸爸:我“吃醋了”!为什么你夸别人家的小孩儿而不夸我!

看了这段视频以后,我乐不可支,想起了很多自己女儿日常“吃醋”画面:

爸爸和女儿一起在看电视,我拿一瓶酸奶递给爸爸,女儿看见了,马上撅起小嘴说:“你就爱你老公,不爱我。”

和闺蜜一起带着孩子爬山,我叮嘱跑在前面的闺蜜孩子:“宝宝,慢点儿。”女儿当时就酸酸地说:“又不是你家孩子,叫啥宝宝,你要是喜欢她,让她当你宝宝得了。”

我夸英语辅导班的一个小朋友:“这个孩子发音好标准呀。”女儿不乐意了,气呼呼地说:“你总是看别人家的孩子好!”

这些在大人眼里本来是很正常的小事儿,在孩子那儿却打翻了醋坛子,气得不得了,好象发生了很大的事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专家说:孩子爱“吃醋”,其实是嫉妒心在作怪!

一、孩子为什么爱“吃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有了“吃醋”心理。比如妈妈和别人聊天忽略小宝宝时,他就会用蹬腿、“咿咿呀呀”的叫声或者嚎啕大哭来表示抗议!

孩子长到一岁左右时,这种现象就表现得很明显了。

曾经在网上疯传过这样的一个视频,视频中妈妈抱着小宝宝,爸爸过来亲了妈妈一下,小宝宝看到了,小嘴一咧,马上哭起来,爸爸觉得好玩,故意又亲了一下,宝宝更不干了,马上又哭起来,同时下手直扒拉,好象要推开爸爸的样子……

研究表明:婴儿往往从一开始就会对某一位照顾者表现出强烈的偏爱,而这个人通常就是他的妈妈,和妈妈建立了稳定的依附关系的婴儿就把妈妈当作了他的安全港。

而一旦孩子觉得妈妈不是那么安全了,他就会大叫、大哭,这就是为什么婴儿会“吃醋”的原因。

而孩子慢慢到4-6岁时,这种“吃醋”行为就会扩展为对抗、哭闹,甚至报复。

专家把这个阶段称为“儿童的情感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关注父母是否爱自己,并且一直在确认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如果父母的表现达到了自己的要求,他们就会认为父母是非常爱自己的。而相反孩子就会非常的伤心。

这时候的孩子就表现得很“霸道”,希望父母只爱自己,不能够分心,所以爸妈有一点把“爱”分给别人的行为,他们就会不高兴,会用“吃醋“方式阻止爸爸妈妈做这样的事情,甚至会伤心哭泣。

在网上就有一个非常搞笑的的真实视频,记录了这个时期的小孩的“吃醋”表现:

片中,胖胖的小女孩因为爸爸抱了别人家的孩子而“吃醋“哭诉:“你还抱他,你还喜欢他,你有能耐你喜欢喜欢我啊!”

多伦多约克大学婴幼儿研究中心的负责人Maria Legerstee 认为:当有人威胁到稳定的社会关系时,人就会产生嫉妒心理,这是正常反应。

由此看来,孩子在幼年时期表现出的“吃醋”现象,在孩子成长阶段正常的情绪体现。所以这是家长必须要懂得的儿童心理,不要感到莫名其妙,甚至觉得他们是在无理取闹。

二、孩子爱“吃醋”,家长不要忽视

小孩子爱“吃醋”,家长有时觉得很好玩,根本不当回事,有时还故意逗他们,特意做出令他们“吃醋”的行为。

殊不知,如果儿童长期处于嫉妒这种消极的心理体验之中,情绪上会产生压抑感,使儿童产生诸如忧愁、怀疑、自卑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举动。

网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件悲惨的真实事件:

一个6岁的小女孩亲手将满月弟弟从楼上扔下去,导致弟弟当场摔死!起因竟然是因为邻居的一句玩笑话。

小女孩的爸爸妈妈怀了二胎,小女孩刚开始还挺期待的,每天回家还摸摸妈妈的肚子。

可是有一天邻居看到了小女孩,就想逗逗她。

邻居说:“你妈妈要给你生小弟弟了,你爸爸妈妈不爱你了,不要你了,你还是来我家来给我当女儿吧。”

小女孩信以为真,从此以后,生活在爸爸妈妈生小弟弟而要抛弃她的恐惧之中。

而在弟弟出生以后,全家人都忙着照顾小弟弟,每天都是围绕着小弟弟转,自然也就忽略了小女孩的感受。

小女孩愈加相信邻居的话是真的,要失去爸妈的恐惧越来越深,也就开始对新生的弟弟产生了恨意。

满月那天,很多亲戚朋友都来喝喜酒,又是夸弟弟,又是抱弟弟,小女孩的“醋劲”更大了,感觉没人再爱她了,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弟弟的到来引起的。

压抑已久的恨意在这一刻突然爆发,小女孩趁人不注意,将熟睡的弟弟从10楼扔下去,导致弟弟当场死亡。

所以说,吃醋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虽然说有时小孩子“吃醋”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如果这种情绪过多过强,大人又忽略它,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从而使孩子养成不良的性格。

因此,父母发现这种行为时,不能放任不管,而应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孩子总爱“吃醋”,大人应该怎么办

有人说,人性的弱点中,吃醋嫉妒永远是排在前位的。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再“吃醋”,减少孩子的嫉妒之心呢?

1、作正确引导,并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爱永远是百分百的

有一次我女儿因为我把好吃的分给了朋友的孩子吃,就“吃醋”了,当着朋友的面,气呼呼地跑回自己房间,把门关上,在里面故意弄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事后我和她温和地谈了一次。

我问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她说:“因为你把我的好吃的都给她了,明显是爱她不爱我。“我告诉她:“宝宝,你记住,这和爱不爱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妈妈这样做是出于礼貌,是最起码的待客之道。无论妈妈怎么做,妈妈永远都是最爱你的……”

用话语安抚她的的同时,我还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后有一天,我就听到她对到我家做客的小朋友说:“你吃吧,妈妈这样做是礼貌,不是不爱我。”我不禁哑然失笑。

2、关注孩子情感需求,不忽略他的内心感受

在综艺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中,蔡少芬带着自己的一对姐妹花女儿参加了节目。

她在节目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不忽略,不偏袒。

早在妹妹还未出生时,蔡少芬就开始关注姐姐汤圆的情绪,一直再跟姐姐说将来爸妈对她的爱一点都不会少,只会多一个爱她的人陪她玩。

二女儿出生后,蔡少芬还跟丈夫买了份礼物给她,对她说这是妹妹包子送给她的,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融洽姐妹俩的关系。

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蔡少芬从来不对老大说:“你是姐姐,你要让着妹妹”这样的话,而是采取退后一步的方式,让姐妹俩自己去磨合相处。

而我们在节目中也能看到,姐姐汤圆对妹妹包子特别宠爱,被调侃为“老母亲般的姐姐”,妹妹对姐姐也非常依恋,有时还主动让着姐姐,堪称“姐妹情深”。

对于有二孩儿的家庭来说,蔡少芬的做法,可以说是完美典范。

3、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有一位知乎网友分享了她小时候的经历:

我从小就被母亲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年幼的我我总以为母亲不爱我,她一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时,我就非常“吃醋”,也特别恨那个小孩儿......

家长有意或无意的比较,无疑加剧了孩子心中的那份不安全因素,还没有明辨能力的孩子只会怀疑父母对他的爱,从而处于忧虑之中,身心得不到舒展。

孩子爱“吃醋”,爱嫉妒,其实都是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在向父母进行情绪“反馈”!而父母这时最应该做的就是给他足够的爱与关怀。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曾经特别强调: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父母对待孩子情感需求的态度,对孩子的人格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教育专家说: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其实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只有给足了孩子充盈的爱与安全感,孩子才会少“吃醋”,少“嫉妒”,养成健康人格,从而走向独立的多姿多彩的美好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