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豆瓣评分9.7的纪录片,让我和娃都上了瘾..……

 帝都果妈不焦虑 2022-09-07 发布于北京
前段时间,我迷上一部纪录片,一口气看了10集。看完后,觉得不够过瘾,又看了一遍。

这部纪录片,就是2015年播出的《河西走廊》,豆瓣评分高达9.7。

 

正好是假期,看我很起劲,果果便陪我一起看。本以为他会对枯燥无味的纪录片不感兴趣,谁知他也很上瘾。

ps,自从有了远像光屏(戳链接了解详情:雾视屏),终于实现了用眼自由。

其实,早在2020年人大附早培真题里,就出现过有关于“河西走廊”的试题。

 

这部纪录片,涉及了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领域知识。对孩子扩展多方位知识点,启发很大。

果不其然,看完纪录片,引发了果果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历史求证、地图查询、宗教追溯...

真不愧是豆瓣评分9.7的纪录片,不仅好看,更能让人们从中受益。

激发孩子广泛阅读兴趣


纪录片第一集《使者》,详细地阐述了张骞出塞的详细过程。看了之后,让人感叹,原来真正的张骞是这样的..……

这位多篇诗词里的英雄,教科书里的四字成语,在《河西走廊》里,犹如重生般屹立在我们眼前。

公元前138年,为了帮助汉武帝刘彻完成宏图大业,打通河西走廊,联合大月氏共同摆脱匈奴的威胁,陕西城固人张骞,自请出使西域。

 

却不曾想,他半路被匈奴俘虏,好在匈奴没有杀掉张骞,而是把他软禁了起来。在被软禁的第九年,张骞终于找到机会逃跑,但是他并没有返回长安,而是继续西行,寻找大月氏。


他翻过帕米尔高原,横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途经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西域数国,虽然没有与大月氏达成合作,但是他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中亚、西亚等地,深入了解了西域社会。

 

当他打算返回长安时,却第二次被匈奴人俘虏,本以为必死无疑,结果匈奴首领再一次饶恕了他,直到,匈奴君臣单于病逝,张骞才有机会再次出逃。

终于在公元前126年,也就是13年后,张骞带着葡萄、核桃、石榴等植物种子以及西域地图,回到长安城。

 

张骞13年起伏跌宕的出使经历,让汉帝国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为汉武帝开展军事和外交攻势打下基础。

司马迁称赞张骞这次出使西域:“有“凿空”之功”

看完张骞出塞的全过程,果果直夸张骞太有毅力了,被匈奴人软禁了9年,都没有磨灭意志。不过,张骞究竟是靠着什么坚持下来的,咱们也不得而知。

因为纪录片每集只有47分钟时长,不可能讲这么详细,我就鼓励果果,去历史书中寻找答案:

看看张骞究竟有什么魔力,能两次逃脱于匈奴人的残杀? 

他从西域除了葡萄、核桃、石榴,还带了什么回来?

纪录片可不是白看的,激发学习兴趣才是关键。

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我小时候学历史,最苦恼的就是记时间,完全没有概念,每次都记混。

这也是我让果果看《河西走廊》纪录片的第二个原因:帮他梳理历史时间线

《河西走廊》是按照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的时间线,讲述伴随朝代变迁的中国西部历史,展示了河西走廊跨越千年的起起落落。

每个阶段,都会着重讲述最具影响人物的故事,很多不为人知的小人物,也呈现在这部纪录片里。

在第三集《驿站》里,讲述了敦煌郡悬泉置行政长官置啬夫的故事。

 

在汉帝国打通河西走廊后,邮驿被视为“国之血脉”,承载着中央政令下达,基层情报上送,政府往来人员接待等工作,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邮政快递机构,只不过在当时,邮驿被称为“置”。

悬泉置,隶属于汉帝国河西重镇敦煌郡,在悬泉置迅速发展的十几年时间里,有一位不知名的置啬夫,与长罗侯常惠打了一辈子交道。

常惠,是横跨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个朝代的外交活动家。

 

曾经出使西域不下五次:与乌孙商讨合作、征讨龟兹、乌孙和亲等,五次都经过悬泉置,五次都是这位置啬夫接待。

这位置啬夫见证了常惠一次次胜利出使,经历了悬泉置最鼎盛的发展时代。虽然,历史没有留下关于他的丝毫印记,但是他在悬泉置发挥的历史作用却不容小觑。

去吗?配吗?这褴褛的披风 

战吗?战啊!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不仅汉代,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很多类似于置啬夫一样的小人物,他们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发挥着点点星光的作用,共同填充着河西走廊的发展脉络。

小朋友看了这部纪录片,似乎也懂得了“不是只有大人物才是英”,并开始对小人物的故事刨根问底。

顺着置啬夫的故事,果果又详细了解了《敦煌》战国时期李工的故事,每个小故事都让他对人性的伟大产生敬畏心,对历史上陌生的人和事产生了很多好奇。

积累作文素材


《河西走廊》看到第二遍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老师喜欢点名让孩子看这部纪录片了。真的是,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积累作文素材。

第二集《通道》,讲述了大将军霍去病的故事。


霍去病年少有为,17岁时,便立下战功,获封“冠军侯”,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再接再厉,直到击退匈奴。

此时汉武帝为了表彰霍去病,为他建造了豪华府第,但是霍去病却上奏皇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的这份豪情壮志,就此传为佳话,流传千古。


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故事,可以作为孩子写励志文的素材案例,角度非常新颖。

要说霍去病是写作的正面案例,那隋炀帝就是急功近利的反面教材。

《河西走廊》第六集《丝路》,讲述了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隋炀帝。

 

他在位的14年时间里,可谓是激情满满、大刀阔斧。在他继位的第五年,不顾朝臣反对,西巡河西走廊,邀请各国首领,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国际大聚会。

 

除此之外,他开凿运河,开疆扩土,经营西域,重开丝路,可是却因此耗尽国力,人民叫苦连天,随后便爆发了隋末民变,隋炀帝被叛军杀害,隋朝就此走到尽头。

后世学者对隋炀帝的评价是:“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短短四句话,道尽隋炀帝一生的功与过。

隋炀帝急功近利的案例,可以告诫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深谋远虑。

《河西走廊》,每集都有经典案例+金句输出,每集都值得孩子反复观看,豆瓣9.7的评分可谓实至名归。




趁着中秋小长假,我就把这部纪录片安利给大家了。从中秋到国庆,搞定!

多问孩子几个问题,激发孩子探索历史的兴趣。也可以边看边梳理时间顺序,谨防记错记乱,简单的历史框架,也有益于孩子的学习。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句,也可以记下来,既扩展知识面,又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说不定看完之后,就能给孩子打开一个认知新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