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尝太谷饼思友,双节前的祝福 郭 谦 2022年的中秋节来的特别早,为9月10日,这是亲友团聚的节日。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今年中秋佳节与教师节重叠在一起,因为我1980年1月当教师,2010年退休,至今都没有遇上过这两个节日重叠,可以说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以往,中秋节通常在9月15日到25日左右,1982年、2001年、2012年出现过最晚的中秋节,中秋节与10月1日的国庆节在同一天。天文科普专家告诉我们,这两个节日出现在同一天,这种“巧合”21世纪仅有三次,天文年历显示,中秋节和教师节在同一天,分别是2022年、2041年和2079年。中秋节与教师节两节相遇,这种“巧合”,对很多人一生里可能只能遇上一次。我今年66岁,我的一生还可以度过中秋节与教师节第二次相会的日子,但我知道第三次与我无缘。 ![]()
今年,中秋节来的早,朋友的友情也传送的早。我南通家乡的两个朋友在九月三号给我送来了一盒广式月饼、一盒苏式月饼;五号,我收到了山西晋中朋友快递邮寄来的两箱“巨姐”手工太谷饼。 ![]()
太谷饼,山西传统名吃,始于清代,因产于太谷县而得名。太谷饼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它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太谷饼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那首清脆悠扬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更是让太谷饼的美名传遍天下。 太谷饼为实心饼,主要原料是精白面、白糖、胡油芝麻、蛋清。当地俗称"干饼"、"烧饼"。饼呈圆形,直径11.65厘米,厚约六分,边与心的厚薄均匀,表皮为茶黄色,粘有脱了皮的芝麻仁。可冷食此饼,也可以用微波炉加热后食用,而且储存时间长。久储味道不变,既可作茶点,也可旅行食用。2006年,“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被审核通过,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年,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它与平遥牛肉、隰县玉露香梨、交城骏枣、吉县苹果等同列山西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山西汾阳是我的根,2002年11月,我第一次去汾阳始祖郭子仪衣冠冢祭奠,随后到过平遥,当时举目无亲,匆匆而过,只记得平遥旅舍的大炕床很有特色。 2007年,我在京城认识了平遥籍书法名家宋吉林老师,在他家我尝到了他夫人做的各种面食,有抿尖(平遥话称为抿圪抖儿)、剪刀面(因剪出的面条呈鱼形,亦叫剪鱼子)、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擦面(也叫“擦圪蚪”、“擦格斗”)等等。从此,我觉得山西的面食既丰富,又好吃,也就爱上了山西的面食。 我到过平遥、太原几次,也曾到过晋中榆次古城,面食吃了不少,但没有品味过太谷饼,说实话我到山西都是来去匆匆的,仅对到过的城市有些熟悉,对其本地特产了解甚少,有的属于无知状态。晋中这位送饼的好友是2015年与我在平遥相识的,我们一见如故,很快成为知心好友,他给予我多次的帮助我铭记在心头。虽然,我们不能经常见面,但八年来在微信里的交流从不间断。每次分享我的文化活动和成功时,他总是给我点赞、鼓励和鞭策,我经常想:拥有这样杰出的朋友是我一生的骄傲。每到佳节时,我特别惦念他,他也思念我,也常常说希望能再次相聚。 通过网络询查,我对太谷饼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填补了自己的知识空白。人生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每次接触到新事物,我总觉得新的刺激给我带来了一种莫名的快感……这要感谢晋中的好友, 品尝太谷饼,我觉得绵软酥松,味道古朴,与我过去品尝过的其他饼不同,耐嚼、耐闻、耐品……闭目品味,忽地,我脑海里思绪翻腾起来……这太谷饼不仅仅是饼,而是一种内含深情的念想之物,它让我从一位好友的身上转而想到平遥、太原、长治的诸多朋友……再想到山东青州、潍坊、济南、黄岛、曲阜、泰安、淄博的一群群朋友……又想到河南安阳、郑州、新乡的不同朋友……想到常思念的河北保定、承德朋友……西安、咸阳、宝鸡的朋友……浙江安吉的朋友…… 北京文学圈、艺术圈、媒体圈、出版圈,我有上百位朋友;南通的崇川区、通州区、海门区、如东县我不仅有很多朋友,还有很多同学、同事、学生、亲戚,这些人的友情一次又一次地给了我增添了信心、力量,因为得到了他们的帮助、鞭策等,我才取得了一次次成功。即使在网上相处多年的郭竹松、刘鑫伟等等朋友,我们从未见面,但他们的那份支持、帮助,也给了我锦上添花,他们的友谊在我心内是刻骨铭心的,一份份友情在我内心深处留下了一道道的烙印,让我永不忘怀。 ![]()
因此,我想借助这次中秋节,早一点向各个地方的朋友、博友、微友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各位好友,中秋节到了,食圆饼,阖家团团圆圆,我送上比月亮更圆的问候,比圆饼更甜的祝福,祝甜蜜伴随你每一天,温馨包围着你每一刻时光,平安、健康护佑你永远生活美满!!!” ——写于2022年9月7日 相关文章链接: 1.艺术人生日记:在小区花圃里寻美 (360doc.com) |
|
来自: 甘泉书屋i30tsw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