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视角|周星:乡村振兴中,不能忽视了电影美育

 顺其自然h 2022-09-08 发布于北京

乡村振兴中,不能忽视了电影美育

“在今天这样的一个时代,影视和人们的生活、审美感知、精神愉悦息息相关。但遗憾的是,现代影视的发达和影响力,很多时候忽略了乡村……”在“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河北行”活动启动仪式上,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在周星的内心深处,这方红色的土地上,不仅有《晋察冀日报社》的军民鱼水情深,还有河北作家孙犁笔下《白洋淀纪事》中所描绘的在阜平的干净透彻的风土人情,“泉水不深,但很清澈,冬夏不竭,鱼儿们欢畅地游着,追逐着……”让周星欣喜的是,如今走进阜平马兰村,村边的胭脂河水还是那样清澈,平坦宽敞的水泥路纵横交错,道路两旁的墙壁上画满了鲜艳醒目的文明墙绘,眼前一幅新时代美丽中国的乡土画卷。

图片

周星教授即兴吹起了口琴,与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以及支教团成员合作演奏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光影,可以滋润人心,让人们感知到美的一种趣味、爱好,将人无形中滋润,让人表里都透彻。”周星说,今年冬奥会上,通过影像传媒,马兰花合唱团的孩子们用希腊语唱出的天籁之音和天然的不加任何雕饰的表演,让全世界几十亿人民看到了中国在世界上欣欣向荣的气度和美好形象,让人心潮澎湃。在周星的心里,电影是现代媒介,中国电影要想表现中国,就不能忽视5亿农民这个群体,他呼吁要通过影像反映农村及农民的变化。

在周星看来,影视艺术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青少年是接受影视作品的主要对象之一,在直观的影视作品面前,或悲或喜、或感知到生活的丰富、或接受关于生活景象的熏陶,或者感受剧中代表光明的英雄人物的鼓舞,当然也可能会看到复杂生活的多个方面。”周星深有感触地说,在城市,进影院看电影已经成为孩子成长中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在广大农村,很多孩子甚至没有真正看过一场电影。

“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活动进行的这段时间,由教育部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恰在同步举行。这场由“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拍、大学生评”的电影赛事,燃起了大学生的青春激情,也燃起一批优秀的电影新星。在周星看来,电影下乡支教活动本身就是大学生电影节的一个拓展。就像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期待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技能的普及教育,更重要的是通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从而以德育人,“让孩子们从小在心里崇尚美好、蓬勃向上,身心就像马兰花合唱团的歌声那样透彻。”

周星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二十周年,美育亦有上百年历史。审美教育不仅是艺术的教育,更是对人、人格和思想品质的教育。在周星看来,“电影下乡”活动通过露天电影放映、美育思政课、组建合唱团、举办歌会等踏踏实实的活动,让电影这一现代媒介深入农村基层,通过电影让孩子们感知音乐、感知美术、感知光影,感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青春有为,强师有我!这个活动功莫大焉。”周星说。

图片

责编:张惠娟

制作:周琬琦

审核:贺春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