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中国人的血管容易“堵”?与这些起因有关,希望你尽量少碰

 笑谈人生iavo6h 2022-09-08 发布于河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似乎人一年到头就逃不过困的命运,这简直就是当代未解之谜。
不过,今天想问细问大家的是,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早上起床就犯困、吃完饭后犯困,如果不午睡,整个下午就无精打采,一整天满脑子都是想赶紧瘫在床上?
如果有,那可就要注意了!除了一般所能想到的空气不流通、身体缺氧、熬夜晚睡、长期睡眠不足等原因,老是犯困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种报警信号。
图片
而血液粘稠虽不是病,却也可能要人命!至于为什么,今天来给大家细说~
一、
血液为什么会变稠?
“血稠”在医学上指的是高粘稠血症,血粘度就是用于描述血液基本特征的一个词汇。
血粘度是一个相对值,如果将水粘度定义为1,正常血粘度则在4-5之间。
通俗地理解就是,血粘度越高,血流速则就越慢。
但其实,一开始的血液并不是这样的。
干净的血液就好像是山谷间流动的没有受任何污染的溪流,能够顺畅地流过血管。
它给身体各个器官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而且还会排泄各种代谢废物,有效维持着机体的正常功能。
图片
当血液中出现多余的脂类物质、糖分、代谢废物时,就会开始出现轻微的血管异常。
此时首当其冲的就是毛细血管,毕竟它是比较细的那类血管,那么越细越窄的地方就越容易发生阻塞问题。
但是在血管里面总体的血液还是能流动,就是流速开始变得缓慢,血粘度有所上升。
图片
这就好比河流里有些开始出现泥沙、垃圾堆积问题,比较窄的河道段的水速会有所变缓,但总体河流还是能流动的。
如果还不加以干预,血液中多余的脂类、糖分、代谢废物越积越多,又排泄不出去,那么不管窄的还是宽的血管,都会有堵塞问题出现。
此时通过血液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运送到各个器官的细胞中,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人身体的一些指标也会慢慢出现异常,比如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
不仅如此,堵久了,血管的损伤越来越严重,有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甚至引发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
二、
谁是血液粘稠的“帮凶”?
影响血粘度的主要是一些病理性因素,如唐氏综合症、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等则往往会使血粘度升高。
而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和部分慢性病往往会伴随血粘度升高,如抽烟、脱水、无规律起居、肥胖、高血压、慢性炎症等。
对于一般人来说,血粘度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会随时波动的。偶尔出现血液粘稠不用过分担心,机体能自我调节来保持相对稳定。
可对于老年人来说,或许就会引发一系列高危疾病风险。
那么当一个人血粘度变高,在没有出现更危险的疾病之前,还是有一些先兆性的表现能让我们自己感受到的。
●晨起时头晕,晚饭后清醒
对于血粘度高的人来说,想拥有一个神清气爽的早晨可就有点难了。
他们早上起床后会感到脑袋晕晕乎乎的,没有力气。一般要活动好久,大脑才会逐渐变得清醒起来。
等到晚饭过后,他们的精神状态反而变得特别好,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没有困意。
图片
●午饭后犯困,必须得睡觉
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轻微的犯困感,不过一般忍忍也能过去。
可血粘度高的人,吃完饭后面临的“犯困感”可就不是那么好忍了,如果不小睡休息一下,整个下午可能都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下蹲呼吸不畅,肥胖者更明显
血粘度高的人下蹲时会感觉呼吸不畅,这是因为下蹲时回到心脏、大脑的血液减少。
再加上血液循环不足,肺、脑等器官出现暂时性缺血,容易导致呼吸困难。
特别是身边一些偏肥胖的朋友,他们下蹲时会稍微困难些,而一蹲下就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
●视力短暂性模糊,突然看不清东西
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阵发性视力模糊。
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老年人血粘度偏高,导致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到视神经,视神经和视网膜会出现短暂性缺血缺氧。
图片
像有些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时不时就会出现视力短暂模糊,严重时还会突然看不清东西了。
三、
稠了,可以这样“稀释”
对于病理性高粘稠血症,我们就应该谨遵医嘱,在医生建议下积极配合治疗。
而对于血粘度适度增加的人来说也不必过于慌张。
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稀释”血液问题即可,无需动不动就输液“通血管”!
1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万能稀释剂
相关研究显示,人体平均一晚上要排出450毫升的水。
所以血液最黏稠的时间段是半夜到清晨,毕竟此时的人基本在睡眠状态,无法饮水。
图片
水作为万能稀释剂,多喝没错,但也要喝对。
睡前、早上起床、三餐前、饭后半个小时都是最佳的喝水时间。
只不过睡前喝水不要太多,大概200ml就行,否则喝多了会频繁起夜,影响睡眠。其他时间在医学生没有具体饮水量的推荐和限制,你就听从自身的需求,保持好体内水分“收支平衡”。
另外,最理想的“稀释水”是白开水,它是目前被认为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
2
合理饮食,改善血管危机
●少吃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脂肪酸,吃多了会增多脂肪摄入,加重血液粘稠。
三餐还是少吃这些高脂类食物或甜食,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粗细搭配着吃。
图片
●它们都是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
①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
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有害代谢产物的排出,清除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降低血粘度。
②可以抗血小板聚集的食物,如洋葱、黑木耳、香菇、魔芋、紫菜、海带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粘度。
图片
我的蔬菜摄入
主要靠麻辣烫
3
戒烟戒酒,防止意外发生
在临床上,有不少人喝了酒之后会出现血压明显飙升,引起血管爆破或脑梗等情况的出现。这是因为饮酒也会加重心脏、大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
另外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红细胞凋亡。
图片
所以希望大家多为自己健康着想,尽可能远离烟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