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刘公岛

 海曲上人 2022-09-08 发布于山东

刘公岛是一座面积仅有3.15平方公里的小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海湾内。刘公岛曾有多个名字,西汉时称“刘氏别业”,元代称刘家岛,明初称刘岛山,直到明隆庆六年,在官方奏章和皇帝诏令中开始正式出现刘公岛这一名称。海军公所,清代北洋海军提督办公的官署。算是中国最早的海军指挥部。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在刘公岛开工建设,1888年竣工。提督署正门的匾额是李鸿章的手书:“海军公所”。

一座刘公岛,半部近代史。刘公岛是近代中国第一支海军,也就是北洋海军的诞生地,是北洋海军在中日海战中全军覆没的伤心之地,是被日军占领,之后又遭受英国殖民达42年的屈辱之地。

丁汝昌,安徽庐江县人,北洋海军提督。甲午海战战败后,愤然自杀,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将领。

丁汝昌出身贫寒,小时候靠给人家放鸭,撑船做苦力为生。1853年,也就是咸丰三年投奔太平军,太平军失利后又跟随头目程学启投降到李鸿章领导的淮军,被编于刘铭传的部队,丁因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战斗中表现勇猛,先后被授予参将、副将、总兵等,领马营。1874年,同治十三年,丁汝昌对刘铭传裁减马营不满,愤然上告,和刘铭传结仇,刘铭传放话要杀了丁汝昌,丁只好带领几名亲兵,逃回安徽老家,闲居了五年。

1879年,光绪五年,丁汝昌到天津,投奔其同乡,也是老上司,当时的直隶总督李鸿章,被派往英国学习海军,并协办采购兵船。1883年,授天津镇总兵。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成军,升任总督,应该说对北洋海军的建构做出了突出贡献。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丁汝昌积极主战。黄海激战中,他身负重伤,仍坐镇定远舰督战。刘公岛被困后,他严词拒绝日将伊东佑亨的诱降,说:“余决不弃报国大义,今唯一死以尽臣职”。最后在感到陆上援军无望,突围不成又被内外勾结的士兵逼降的情况下,吞服鸦片自杀殉国。

起初清廷对丁汝昌之死,不仅“毋庸议恤”,还将其棺柩锁上三道铜箍,不准入土,以示惩罚。直到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夏天,由威海、荣成等地的绅士以及商民三百多人联名上书为丁汝昌平反昭雪。1910年,宣统二年丁汝昌被“奉旨加恩开复原官原衔”,此后棺柩才正式安葬在安徽省青龙山侧小鸡山顶,现属无为县严桥乡梅山。

1891年6月26日,丁汝昌曾带“定远”、“镇远”等6舰出访日本,那是北洋舰队的高光时刻。在日本丁汝昌和舰艇管带们受到了最高礼遇,天皇亲自接见,日本外相在东京红叶馆设立欢迎宴会,在宴会上丁与日本著名诗人宫岛诚一郎作诗唱答,成为诗友。

1895年2月,宫岛诚一郎得知丁汝昌殉国,写下了《乙未二月十七日闻丁汝昌提督之死》一诗:“同和车书防外侮,敢夸砥柱作中流。当年深契非徒事,犹记连吟红叶楼”。诗中既有诗人对丁汝昌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有对战争的忧虑。

丁汝昌的书法艺术造诣也很高。日本人占领刘公岛后,从丁汝昌寓所内获得数封丁汝昌和友人的往来书信,编辑成《丁汝昌遗墨》,有着很高的书法水准,并在日本广为传播。

在甲午海战中除了丁汝昌外还有一位壮烈殉国的英雄,他就是邓世昌。邓世昌阵亡时,是北洋舰队“致远”号的舰长。在“致远”已经快要沉没的时候,邓世昌下令撞沉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准备与敌舰同归于尽。但是不幸的是敌方发射的炮弹打中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致远”全员壮烈殉舰,朝廷上下,无不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

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

邓世昌以身报国,惊天地泣鬼神,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相比之下丁汝昌的死,则颇受争议。丁是被俘后,虽然拒绝投降,但由于平时对手下缺少管束,导致手下临阵叛变假借其名和日方签订《威海降约》。自杀又偏偏选择吞食大量鸦片,只能说明李鸿章用人不善,治军不严。仗打败了,丁汝昌作为主帅当然要负主责。

一百多年悄然而逝,刘公岛的屈辱早已成为过去,但落后就会挨打,所以要警钟长鸣;只有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刘公岛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