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八部答疑之八

 建善建者行 2022-09-08 发布于湖北

    我大概是从20年的10月开始练习的内八部,当时主要是解决练习外八部但体质中的火旺问题。所以坚持在阳台上月下练习内八部。一般都是40分钟左右,但往往超出这个时间。具体时间因为进入婴儿状态了,所以就没有看表的概念,就没办法统计明确时间了。

    练习内八部的时候,起先我也是跟外八部一样的追求,细节化和吃透的想法。直到两个月后,有一天我看道长的视频,道长说了一句话:十月在母胎,能动不能言。昼夜母呼吸,往来通我玄。于是心下大悟,婴儿其实没有什么细节或者急功近利的想法,他就是单纯的动一动,摇一摇。

明白道理后,要做到这种心态也十分不容易。因为人的天性,有所追求,有所期待。可以说人有轻度的焦虑和压力反而对自己很有好处。所以一旦体会婴儿那个心态,人就空落落的,状态上十分别扭和难受。这就好比,掉进了一个深渊,没处抓手的感觉。这个状态一直困扰了我大概3个多月。随着功夫的深入,尤其是跟道德经联系起来后,又进入了一层新的地步。自然而然随时随地,都是清静平静。

    内八部对我而言,主要是把我学习到的国学,丹学,哲学,易学这些东西,用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串联起来了。以前就是一招半式,不成体系。不知道这些东西在整个体系里所处什么位置,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就是那种心血来潮,专家教授一分享,感觉还可以,就稀里糊涂的跟着做。做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深刻了。就扔了,继续下一个。久而久之,也不知道是退步还是进步了。好像懂了很多,但是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道长在讲解内八部的时候,说了很多著名的启发性的话,像阴阳交换处,火里开白莲。像人在气中不知气,鱼在水中不知水。等等,话不多,但是很有启发性和思考性。也不要贪多,一两句领悟了受用无穷。这些东西,我经常在练习中,心里反复咀嚼这些话,发现奥妙无穷。比如这句人肯定是知水的,因为人除了在水里生活,他还在陆地上生活。如果鱼也能在陆地生活,那它也能知水。反过来讲,人为啥不能知气。这是因为他一直在气里,他没有离开过气,他不知道气之外是什么?所以他更不知道他在气中,也就无法御使气咯。换言之,道德经中所说:外其身而身存。也就是清静经所说:先离欲,再知欲,而后控欲,最后用欲来修。也即是: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也即是: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那么说到底,怎么知气?当头棒喝为放下。实际做的时候,就是反复思考揣摩道长说过的那些话。每天都在练习中思考,坚持数月必然有云开月显的时刻。这些东西,不会平白无故两次就能让你大彻大悟。伏羲也不是看了一两天山川河流,就能演出先天八卦。牛顿也不是拍拍脑袋,一下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功夫不到,开悟了也是白搭,反而阻碍了认知。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我从梦中听来的,醒来后一只不知道什么鸟在窗外叫。古代不周山脚下有一个书生,每次赶考都名落孙山,也就是59.5分。于是众好友纷纷为他打抱不平,说是有黑幕什么老天不公。有一天他们在书堂里煮茶,进来了一个异人,书生们向异人请教为啥每次这人考试就差那么一点?异人哈哈大笑,拿起煎茶的壶,往里倒了一些冷水,烧到鸣叫的时候,就关火,怎么都不能烧开。书生也很聪明,于是说先生让我继续坚持去考?异人说:不是,茶旬已过,火候已失,所以我让你放下。下次别去,先让运气轮空一局,下下次再去。书生顿悟,下下次果然高中状元。这个故事的意思就是说,打破霉运循环,重新建立信念。其实书生就差那一点,就是他的心态,他能做到放下,看破,那么就一定能有所收获。他看不破,一直硬怼死干,这就成了障。

图片
图片

备注:茶旬就是头道茶,二道茶这种,精华不一样。反复烧煮茶里精华就没了。这里也比喻了人生只有一次体验,没有办法反复来体验上一秒。陷入死循环,就需要打破死循环机制,跳出循环看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