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商洛洛南县花石浪遗址

 大美洛宁 2022-09-08 发布于河南

陕西商洛洛南县花石浪遗址
花石浪遗址距洛南县城5公里之具河 ,石门河、洛河三段交汇的夹角村东河花石浪。在花石浪东面的山坡上,有一处高约4米,宽约两米,深8.8米,面积约20平方米的山洞。洞内堆积有三层古人类居住、生存、生活遗留下来的珍贵,且具有考古研究价值生产、生活器物。这个洞,考古专家命名龙牙洞,是洛河沿岸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人类生存遗址,也叫花石浪古人类遗址。

花石浪龙牙洞穴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遗址范围包括:龙牙洞内部以及洞外,附近南洛河及其支流石门河,二级河流阶地坡积物部分。

花石浪龙牙洞,为发育在石灰岩山体上的裂隙型深洞,洞内面积约20平方米。(1995年-1997年)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区文管会及洛南文管会连续三年的发掘清理,证实龙牙洞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内涵十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热释光测年法测定,其文化层堆积的时代距今约为50-25万年间。

旧石器,是最早人类最早起源的证据之一。它在200多万年以前就应运而生,是那个遥远的时代的“见证者”,是连接现代社会与古老洪荒时代的纽带,是远古历史的“讲述人”。但是,在遥远的洪荒时代远古人类生活在河边、丛林和山河中,他们能够利用的材料非常有限。山中的岩石,河里的卵石、周围的树木,猎获动物的骨骼等等都成为他们使用的对象。远古人类根据不同的目的将这些大自然的“赠品”加工成工具。但由于树木难以保存,骨制工具又不易确认。因此,旧石器就成了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
旧石器是与新石器相对而言的。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石器又可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磨制石器大约出现在距今约1万年前,其制作规整、粗细,代表较为发达的生产力,因而称为新石器。而打制石器持续了大约从距今约250万年至距今约1万年的漫长阶段,其制作过程相对简单,粗糙,因而称为旧石器。正是因为最早的人类制造和使用了旧石器,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的童年时期。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时期,古人类发展历程的90%,在这一时期,人类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并且进一步演化成为现代人。人类文化不断发展,从简单的打制石器,发展到加工精致的细石器,并且孕育了最早的农业。旧石器时代与地质时代的更新世相始终,而新石器时代与全新世相对应。更新世和全新世也统称为第四纪。
洛南花石浪龙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工具。如:刮剥器、尖状器、砍砸器、石球等。刮剥器是最常见的一类工具,一般体积较小,具有1-2个修理过的刃缘,有的甚至更多,按需要刃缘的角度有所变化。刃缘较小,即比较尖锐的刮削器,可以用来切割肉类。而另一类角度较钝的刮削器,可能是用来刮肉皮的脂肪。尖状器,是具有尖部的石器,体积有大有小,大的可用来挖掘,小的一类可用来钻孔。砍砸器一般体积都较大,用来敲砸骨头,砍伐树木等。石球是一种加工成圆球状的工具,根据研究可用作狩猎时抛击远处动物的飞石索。
我国占有旧大陆东部的广阔区域。第三纪末第四纪初的地壳运动使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隆起,从而成为中国与旧大陆西部的天然屏障。我国远古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具有独特发展道路的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旧石器时代遗址遍布全国,时间从距今200万年开始,到今约1万年,为新石器文化时代代替,它经过了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而洛南县花石浪龙牙洞古人类遗址,应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花石浪遗址应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相当于晚更新世早期。从出土的6.5万件器物来看,这一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0万年至25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洛河河畔活动。这一时期石制品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除了石片石器稳步发展外,还出现了石叶技术和细石器技术。细石器技术及数量引人注目的端刮器,主要是用软锤法和压制法而成,十分精美,还有的直接使用,有的用制作复合工具。旧石器时代石器技术在此时达到了最高峰,也标志着狩猎采集的能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除了石器技术外,骨角器技术也有所发展,经过考古清理发现熊貌、大象、貌、河狸、鹿、野猪、牛熊、犀牛等20余种哺乳动物和鱼、龟化石等。
这些石制品多以取此于洛河边的石英岩和石英等砾石为原材料打制而成。类型有石片、石核、打制石器形成的断片及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工具。总之,花石浪龙牙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是洛河沿岸早期人类生活的一处珍贵的处所,应引起河洛人的骄傲。

洛南花石浪龙牙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其它人类发现的文物一样,能够带给人们进入神奇的考古研究,古人类发展的王国,它有着其它文物所不能代替的古老性。它可以引领我们走近人类的蒙昧时代,探索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进程。特别是研究河洛人类的发展,是永无可替代的考古资源。花石浪龙牙洞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的发现、发掘、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早期先民的经济和生活类型,以及第四纪以来的生态环境变迁等课题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它是探究远古以来河洛人类繁衍生息迁徙发展的摇篮,是河洛人的祖根。
程卫东作品集锦:
温旭阳
香山寺
李宗白
高门关
登莲花顶
清官师佐
崤山山脉
历史洛宁
话说寻峪
洛宁文庙
洛南文庙
洛宁夏鹿台
洛宁紫盖寺
大原的传说
马三宝传奇
洛宁铁佛寺
仓颉造字台
永远的怀念
城村张九思
千年太子柏
王范登云桥
洛宁福严寺
熊耳山山脉
伏牛山山脉
商山忆四皓
洛南老君山
武德将军韦仪
上戈乔家大院
全宝山的传说
全宝山祖师庙
飞速发展的洛南
神灵寨前世今生
探讨汉代金门县
风景如画的崤山
洛宁有洛出书处
再谈洛出书处之二
草庙岭郭家大院
嶕峣风景甲洛邑
一棵古槐的叙述
不能忘却的记忆
纪念碑前思英烈
龙头山千年古刹
洛宁老城城隍庙
洛宁长水二郎山
长水凤凰山的传说
高凹坪彭姓的传说
柳林镇里王家大院
历代名人咏香泉寺
洛宁县赵村镇杏树坪
洛宁县上戈镇双龙寺
洛宁历史人物贺澍三
洛宁抗日英雄李桂五
洛宁原著民——顿姓
党的忠诚战士贺崇升
洛宁县凤翼山石婆庙
洛宁东宋马村马陵道
洛宁县景阳镇龙泉寺
洛宁县故县镇隍城庙
洛宁县底张乡崛北寺
明朝工部尚书宋礼之一
明朝工部尚书宋礼之二
明朝工部尚书宋礼之三
洛宁县河底镇山陕会馆
河南府永宁古刹大钟寺
洛宁美丽传说——金山庙
赵翥轶事——初试锋芒
赵翥轶事——试探学问
赵翥轶事——推上重位
宜阳汉山下的崤底之战
洛宁河底城村张家大院
马王爷为什么是三只眼
对答禄与权家族的考证
对答禄与权家族的考证
洛宁姓氏文化:尚书耿裕
九岭十八坡,三关四洛河
洛宁县上戈镇杜河村卧龙寺
洛宁县小界乡祝家原村永寿寺
探访始建于唐朝初年的鹈鹕关
烽火春秋——记澎仲韬同志
洛宁县陈吴乡金门川的传说
明初礼、工、刑叁部尚书赵翥
陈吴乡禄北村安居寨里的范姓
程姓渊源及在洛宁的迁徙分布
洛宁杜姓渊源及发展——杜姓的来源
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弥佗净土寺
洛宁县下峪镇崇阳村松阳故关
你知道洛宁县涧口乡的龙穴白马寺吗?
再读《前五老图序》和《后五老图序》
洛宁大原的传说之二——黄龙下的小湾
洛宁大原传说之三——张姓的往事,白马送金银
洛宁大原传说之四——十八缸财宝
洛宁大原传说之五——百草圪垯
洛宁大原传说之六——双泉河
洛宁大原传说之七——回龙地
洛宁大原传说之八——知府程辙神道碑
洛宁大原古代之一——七寨九沟两胡同
洛宁大原古代之二——大关帝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三——大原各姓家庙祖祠
洛宁大原古代之四——土地祠
洛宁大原古代之五——石牌坊
洛宁大原古代之六——神仙庙(吕盤遗址)
洛宁大原古代之七——碧云阁(过街楼)
洛宁大原古代之八——奎星楼
洛宁大原古代之九——山神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祖师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一——大王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二——火神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三——广生圣母庙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四——福胜寺
洛宁大原古代之十五——十里果园万亩竹
三谈洛出书处与传说
四谈洛出书处
五谈洛出书
洛宁县关帝庙
六谈洛出书处
七谈洛出书处
锥子山怀古
洛宁县故县镇龙泉观
洛宁县赵村镇樊村西寺
八古今名人谈洛出书处
韦衮传奇故事之二
韦滚传奇故事之三——韦衮赶考
洛宁县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纪念碑
洛宁大原,走过变化的七十年当代之一
生活奠基者——当代洛宁大原之二
生活胜神仙——洛宁大原当代之三
穷到思变的西崖垴——洛宁大原当代之四
洛宁大原当代之五——穷山沟变成富窝窝
洛宁大原当代之六——城市的搬运工
洛宁大原当代之七——槐树院的变迁
洛宁大原当代之八——到外面学技术
洛宁大原当代之九——夏街大集
洛宁大原当代之十——从商的韦姓
永宁才子张烨
洛宁马店泰山庙
洛宁县王范清真寺
洛宁县兴华镇刘秀柏
洛宁县涧口乡崇兴寺
洛宁县景阳镇脚迹山
洛宁县兴华镇华严寺
翻阅历史,看深宅大院
洛宁县赵村镇马营村慈云寺
千余年佛教圣地——老庙顶
洛宁县王范镇三官庙
洛宁县景阳镇北村白衣观
洛宁县赵村镇南赵村安阳观
洛宁县陈吴乡谷圭村菩萨庙
洛宁县赵村镇大沟口山神庙会
山水赵村——洛宁县大沟口水库
韦滚传奇故事之四——奇法救人
洛宁县赵村镇陈宋雷公庙传奇故事
洛宁县陈吴乡月山原月山寺
洛宁县直谷水——大丰峪
洛宁县直库水传说——二、红娘子墓
洛宁县马店乡窑院村蝗庙
洛宁县涧口乡西陶峪万寿寺
洛宁县底张乡东南村灵官庙
洛宁县上戈镇泰山青帝圪垯传说
洛宁的古老历史遗迹——秦王寨
洛宁县底张乡北安沟村太玄观
悠久的佛教圣地——洛宁县上戈镇庙上村娘娘庙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