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义津往事(31) |吃鱼头,有人求

 文乡枞阳 2022-09-08 发布于安徽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什么样的奇谈怪论都有可能发生。而“吃鱼头,有人求”就曾经在故乡义津,被传的甚嚣尘上,人人皆知。难道吃了鱼头,就真的有人来求吗?曾经的我,也被这句话弄的莫名其妙,还孬里八昏地以为吃了鱼头就真的有人来求呢。

那时候年幼无知,什么都不懂,听大人们说吃鱼头有人求,还信以为真。心想不就是吃点鱼头么,我何不也吃点鱼头,来番有人求呢!这样既可以光宗耀祖又能振兴门庭,也可炫耀一下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想到此我说干就干,没有丝毫的迟疑和犹豫,当然这事不能告诉任何人,要学小鬼子悄悄地进村,来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然也包括我的父母。

那时天真地认为,有人求是一件很风光体面的事,常看到求人者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痛哭流涕,为了求人使尽了浑身解数。而被求者高高在上,气定神闲,春风得意,似乎有享受不尽的尊严和快乐。那种被人求的滋味实在太爽了,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超强的诱惑力,足以让我大吃特吃鱼头了。

好在那时候的鱼也不太贵,每斤只几角钱而已,天天缠着父母亲买鱼,而且不能重样。什么胖头,鲢鱼,鲫鱼,翘嘴白,青混,白混,鳊鱼……轮流吃。目的自然是:吃鱼头,有人求。

父母也没有多想,不就是想吃点鱼吗?这要求也不算太高,而且经济上也可以承受,便很爽快地答应了。谁知吃了一个多月的鱼头居然没有一点动静,更没有一个人来求我。这是什么情况?是吃鱼头的力度不够,还是方法不对?始终弄不明白,后经高人指点,才知道吃鱼头与有人求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什么他妈的狗屁吃鱼头有人求原来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而我这个傻货居然吃了一个多月的鱼头,实在是荒唐之极。

父母亲在得知我吃鱼头的秘密之后,笑的前仰后合,好多天还在故意逗我,还吃鱼么?如吃我再买鱼去。他们哪里知道,我这一个多月鱼头吃下来,吃得我唇干舌燥,七窍冒烟,见鱼如临大敌,何敢再吃鱼头乎。

原来所谓“吃鱼头,有人求”并不存在,听人讲它只是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有弟兄三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某日老二的夫人买了一条好几斤重的大草混回家红烧,因手艺不错做的色香味俱全。这老二的夫人鬼精得很,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关心自己的丈夫。在吃鱼时,先把鱼头拨给了老大,口里念念有词:吃鱼头,有人求;又把鱼尾拨给了老三,同样念念有词:吃鱼尾,顺风又顺水。这一番操作下来让老大和老三直乐得心花怒放,觉得这鱼头和鱼尾吃起来特别有味。正当这两位大块朵颐之时,老二的夫人把一整段鱼腰往丈夫碗里一捺,仍念念有词:孬子孬,吃鱼腰。同时对老大和老三说,我丈夫没有你二位精明只能吃鱼腰了。见此老大和老三认为,都是自家兄弟,没有必要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也就无话可说了。从此,“吃鱼头,有人求”传遍了大江南北,当然也传到了我的故乡义津小镇,成为了大家的口头禅。

后来我读书上学,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所谓人求我和我求人,与吃鱼头风马牛不相及,再好的鱼头它还是鱼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就像一粒小小的螺丝钉,相互帮助,和谐共生,才能成就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谁也不能例外,所谓这求那求只不过社会分工合作不同罢了。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学好本领,充实自己,唯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此来报答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杏花春雨,如都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当然吃鱼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