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八期“读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怆然辞”活动结果

 白云之边 2022-09-09 发布于山东

写在前面:刘军华

阅读名著,是与大师对话。同样,阅读优秀诗作,是与一颗高尚的灵魂对话。
刘年老师,是当今诗坛有名的行吟诗人,他的诗作广受读者喜爱,是有其原因的。一、对诗歌有着宗教般的虔诚。他说:“诗歌,是我的宗教。如果不是诗歌,我要么早已堕落;要么,已经自杀。”读到这些句子,内心犹如遭受一记重锤,眼泪夺眶而出。二、走出书斋,艰苦骑行,走读山河,用心体验,寻找诗歌素材及灵感,将大自然的奇丽风光纳入笔端,具有别样的壮阔与豪放。三、深怀悲悯,关注底层,同情弱者,反映百姓疾苦,传达民众心声。四、言浅意深。他的诗作,追求凡能识字者,都能读懂。语言浅显易懂,而内蕴却丰富深刻,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人世的感悟。五、形式自由舒展,别具一格。
第八期有酬诗歌点评引导大家来品读刘年老师的《怆然辞》,得到广大诗友的响应,阅读人数1418人,点赞41,遴选出点评18篇。点评老师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了精辟的分析与解读,将诗作的内涵尽可能地挖掘出来,以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并从中受到启迪与鼓舞。
写下以上文字,向刘年老师表达我们诚挚的敬意以及对广大诗友的真诚感谢。
   诗星光文学社诗评部
  96

“读一首诗”诗评活动 · 第八期

根据已收到的评、析, 经诗评部评选,本期产生来自福建的帜旗评论被评为最佳,将获得100元稿费以及木鱼社长亲赠的《世间所有的秘密——刘年诗歌自选集》第二版;同时感谢王培培、奇峰竞秀为代表的读者的热情参与,他们将获赠当期刊物(《齐鲁文学》秋之卷)。现展出优秀点评,供大家参考学习。

开展此项活动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助于让我们对具体作品产生更丰富、更透彻的解读,所产生的观点是否有持久的影响,不同想法和视角的评论是否具有启发价值。

  点击收听  ▾

怆然辞:刘年

什么时候,骑摩托沿着玄奘法师走过的路,再走一遍

什么时候,沿着蒙古大军的路,再走一遍

没有意思的世界上,寻找意思

于没有意义的生命里,寻找意义

什么时候,去人多处,将苏格拉底问过的人间,再问一遍

去雪多处,将屈原问过的天,再问一遍

选自《当代诗歌地理》◆ “觉醒·创造”丨诗个性


最佳点评


帜旗(福建)

无从知悉刘年写《怆然辞》是否受到《登幽州台歌》的启发和影响,但我们读完这首诗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因为他们都很“怆然”。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的怆然是因看到了天地的苍茫,感悟到时空的无限和个人的渺小与孤独。但刘年的怆然显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也许他正是看到了个人的渺小与短暂,才发奋要步伟人的后尘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于是他立志“于没有意思的世界上,寻找意思/于没有意义的生命里,寻找意义”。在充满热血的理想和追求中,他渴望“再走一遍”玄奘法师及蒙古大军走过的路”,再问一遍苏格拉底问过的人间以及屈原问过的天。
为什么要引用这些人和事,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诗人没有阐明,这是诗歌的留白,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首好的诗歌,它就是蕴含着那么多的不确定性。
这里,我想重点关注一下诗歌语句中两个特别的细节。“骑摩托”,为什么不是骑马或坐飞机呢?这体现了作者与时俱进的思想,既不脱离实际又讲究效率的作风。“去人多处”,有两层意思:一是做学问不能闭门造车,二是个人的学术成就要经得起大众的检验,并服务于大众。“去雪多处”,隐喻纯洁不带私货,并能经受得住严寒等恶劣的环境考验。
第二个细节是“什么时候”。这个词组说明作者还没有开始行动,尚未付诸实施自己心中的计划。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也许是羽翼未丰力有不逮,也许还有我们不得而知的障碍。总之他很想像历史上的伟人一样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毕竟现在他还没有迈出这一步,所以他很“怆然”!
大概有远大抱负的人都会有“怆然”的自责和迫切。读完《怆然辞》,我们是否也有自己的怆然呢?

优秀点评


王培培(山东)

怆然,顾名思义是悲伤的样子,刘年老师之所以用此词命名,我觉得很大成分是因为他悲痛于自认为平庸的现状,他要做一件对于人生来讲有意义的事情。“于没有意思的世界上寻找意思,于没有意义的生命里,寻找意义”,寻找世界的精彩,寻找生命散发出的明媚。

于是乎,他要效仿历史上最伟大的人,如,走玄奘走过的路,走蒙古大军的路,感受他们经历过的千难万险,以此来使自己成长,使自己的生命像他们一样有意义,丰富的人生之旅自此开启。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虽然他学识渊博,却在晚年被无知的小人算计,他所主张的公平正义,没有实现在自己身上,因本国法律的漏洞,葬送了他智慧的生命。在临刑前,仍然执着于遵守内心的公平正义,反问克力同:“难道逃狱就符合公平正义吗?”这向人间发出的疑问,最终没能让他继续活下去。苏格拉底坚守真理的执着和为理想信念献身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刘年老师。
此外,楚国诗人屈原以身殉国,也影响着作者的一颗爱国之心。据文献记载,“他的作品《天问》表现了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刘年老师很欣赏屈原的魄力和胆识,立志要像他一样,心中放得下万物,敢于打破常规,追寻真理。
这首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坚定的志趣,心中的那些伟大的不甘于平庸的人的精神,时刻指引着他,使其艰苦奋斗,开拓崭新的征程。


奇峰竞秀

这首行吟诗作,篇幅不长,但其涵盖量极大,融中外人物,汇古今风骚,极目千年,神游八荒。行吟思想高地,重温历史星丛中的发光点,追逐不断退缩般引逗的诗与远方。“走一遍”“问一遍”,诗人的执着和坚持,表现为对公平正义理念和价值观的自我要求。“自古圣贤皆寂寞”,从人性角度社会经纬来叩问灵魂深处的声音。在诗路上多想遇见玄奘法师、蒙古大军、苏格拉底、屈原等影响宗教、政治、军事、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人物,聆听他们的慷慨陈词,鲜活他们的面容,凸显诗人对祖国命运和前途的关切,同时也强化了做一个中国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当然我们还可以在诗题上读出潜台词、隐身人,即从心里掏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隐身得如同整首诗歌中没有一个“我”出场一样。诗人是否以陈子昂为崇拜偶像或者以陈子昂式的姿态自喻,不得而知。不能否定的是,诗人对曾经历过艰难环境考验的历史上英雄人物或形象十分崇敬,油然而生的崇敬之情于字里行间流露,结合自身征程并从古人的影像中找到自己长长的影子,将心灵折射植入辽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与厄运抗争精神和毅力。摩托车车轮滚滚向前,红尘后面都是过往,再后面就是灰飞烟灭。“于没有意思的世界上,寻找意思/于没有意义的生命里,寻找意义”,如何到达灵魂的圣地,何处是桃花源,诗人的求索之旅尽管有险阻,遭非议,但是诗人还是唱起了一首悲壮的信念之歌,对时代的深沉思索与强烈的激情和冷峻的笔墨揉合交织,产生出使人震撼的艺术审美力和艺术感染力。


欢迎广大诗友积极参与,请持续关注“当代诗歌地理”公众号,同时敬请期待第九期有酬诗评征集。 

更多资讯,敬请点击活动主页:

“读懂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独角兽

“读懂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独角兽 活动结果

“读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黎落 ◆ 爱情记

第三期“读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予衣 ◆ 蚂蚁

读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蚂蚁”活动结果

第四期“读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素手 ◆ 假设

第五期“读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石俊阳 ◆ 我再一次练习方言

第六期“读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马启代 ◆照耀

第七期“读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金铃子 ◆我是一个忘恩的人

第八期“读一首诗” 有酬征集点评:刘年 ◆怆然辞



活动主持:刘军华 

编辑: 王志武  张全枝  木鱼

· 齐鲁文学 ·

//////////////////////////////////////////

秉承“探索,创新,文明,诗意”

推进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