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内经》学治糖尿病 —— “消渴,治之以兰”

 为什么73 2022-09-09 发布于北京

“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经文提示以下意义:

一脾瘅是以口甘为主要特征的病,瘅者热也,脾瘅即是脾热;

二脾瘅是由嗜食甘美多肥的食品所引起;

三脾瘅可以转化为消渴,或者证说脾瘅是消渴之先兆病症;

四消渴可用佩兰治疗,以祛浊清热。

图片
02

古之消渴病类似今之糖尿病(当然消渴不完全等同于糖尿病),考糖尿病的形成除与遗传因素及自身免疫有关外,与长期嗜食甘美肥脂食品有一定关系,而这些食品可令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故《内经》作者提出“治之以兰”。

查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大多采用清热润肺、补气养阴、清胃泻火、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等方法,而芳香化湿、淡渗利湿之法被人们忽略了。

诚然,糖尿病辨证属虚、属热者居多,但属痰湿内盛、湿浊化热者其实并不少见。

据查痰湿内阻型糖尿病,多见于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此类患者胰岛素并不缺乏,而是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反应性降低,血糖利用率减少。

此型糖尿病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又名代谢综合征)。

实践证明,经临床辨证确属痰湿内阻型者,可采用芳化痰湿之方药,如苍术、陈皮、藿香、佩兰、竹茹、枳实、茯苓、米仁、通草等,不仅对控制血糖,而且对改善肥胖、高脂血症等有较好疗效。

图片
03

案例:阮某,男,48岁。

素体肥胖,体重指数约在28,平素身体尚好,偶有血压偏高,用药后即缓解,未能坚持服药,近单位体检发现:胆固醇7.8mmol/L,三酰甘油2.1mmol/L,空腹血糖8.1mmol/L。

家族中其母有糖尿病史,因长期服用西药降糖药,后并发糖尿病性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故患者情绪较紧张,尤其害怕西药的副作用。

遂来请中医诊治,诊其体型肥胖,舌体胖苔薄,舌边有齿痕,血压基本正常,脉濡滑,目前基本无明显自觉症状。

辨证属痰湿之体。

治法:拟芳香化浊,淡渗利湿。

处方:苍术15g,米仁30g,制半夏12g,茯苓15g,藿佩兰各15g,砂蔻仁各4.5g(包煎),通草3g,滑石30g,陈皮6g,竹茹6g,枳实9g,车前子30g(包煎),泽泻12g

此方加减中曾用黄连、连翘、汉防己、茵陈、葛根等,治疗1个月后复査空腹血糖6.8mmol/L,胆固醇6.4mmol/L,三酰甘油1.8mmol/L,还是无自觉症状,舌腻明显改善。

继进1个月后,再次复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正常范围,胆固醇6.5mmol/L,三酰甘油1.6mmol/L。

嘱注意饮食控制,适当运动,遂停药,随访半年,情况良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