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学校,有一个神奇的组织

 赵雅丽 2022-09-09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团结互助共同成长

维持健康教研生态




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个神奇的组织,那就是教研组。为什么说它神奇?听完我们的故事,相信你便能感受到。
我们教研组目前共有20位老师,其中有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卓越成绩的骨干老师,有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成熟老师,也有已接近退休的老年老师,还有刚踏入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老师。这样一个年龄跨度大,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的团队却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教学成绩。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接下来我就从我们教研组的日常工作,以及我在其中的成长心得给大家做分享。

01

图片

明确底线,托底

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是教研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为了能够切实帮助到青年教师,我们教研组做的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帮助老师明确底线,托底。

NO.1 目标、计划先行

1.确定学期发展目标

老师走进课堂之前,对这节课要做什么是要做到心中有数的。开学之初,我们对于带着孩子朝哪方面发展要做到心中有数,所以,确定学期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开学第一次备课组会议,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学期发展目标。比如七上我们确定三点发展目标:

(1)养成热爱阅读、随时阅读的习惯——每周阅读课、分享会;

(2)写好规范、整洁的汉字——每天15分钟、定期展评;

(3)养成观察、思考、记录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课前分享、5行随笔。

学期发展目标就如一个标杆一般,指引着老师们的教学方向。老师们会根据学期目标来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教学活动。有了这个标杆,即使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也不会偏航。

2.学期阅读建体系
开学初的第一次备课组会议,我们还会做另一件事情,即根据部编版教材必读、选读书目,还有课后的习题链接等,列好本学期的阅读书单以及进度安排,搭建学期阅读体系,第一时间发布给学生。
阅读是需要贯穿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之中的,又该如何将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有机融合进教学活动中呢?学期阅读体系会帮助大家,在这一套体系里面不仅有孩子们需要阅读的书目、阅读进度安排,还规划了阅读过程中可以组织的活动。有了这套完整的阅读体系的支撑,一学期的阅读活动便会有序、有效地推进。
除此以外,还有教学进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作文教学等等,都会在开学伊始制定详细的计划。这些计划对于老师们在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与托底功能。

图片

N0.2解读教材,基于标准

在明确了目标,制定了计划之后,我们做的第二个重要工作就是解读教材。

1.教学目标的确定,最为看重

青年教师由于对教材体系的不熟悉,在拿到一篇文章时该教什么会感到迷茫,往往会出现满盘抓、贪多求全的现象。为了能够帮助老师们解决这个问题,教研组会采取一单元一次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帮助老师们精准确定教学目标。我们集体备课定标之路是这样的:课程标准——学年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集体备课时,先分课安排主备人,由主备人提出想法,再集中讨论、组长统一整合形成定案。交流内容有以下几点:单元目标、编者意图的落地?本篇课文的“特质”在哪里?根据单元目标和本课特质确定1-2个语文素养能力目标点。目标解读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人教社教材培训内容。

这样的过程,老师们明白了确定文本教学目标是需要综合考虑单元目标、编者意图,还需要结合本文的特性,以此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精准简化目标,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2.教学过程的差异,尽力避免

精准简化教学目标,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如何去教,便是集体备课需要解决的第二大难点。

老师的经历、经验、风格不同,设计的教学活动也是会有差异的。骨干老师对整套教材体系烂熟于心,课堂上旁征博引,而青年教师因为从教时间短,课堂上很难做到游刃有余。这些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又该如何去解决呢?我们的原则为:尽力避免。

组长向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备课时追问自己:这篇课文,学生阅读最大的障碍在哪里?我最需要教给他并使他学会的是什么?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不会脱离准绳,在知识点的落实上自然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向老师曾说过:一节语文课,老师要知道终点、明白起点,中间给孩子搭两三步台阶。关于台阶如何去搭,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就好,不必过于牵强,也切莫一味模仿名师名家的课堂,保持自己的风格就好,千篇一律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

图片

02

图片

诊断分析,掌舵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老师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必然会出现一些“插曲”,此时,教研组需要通过智慧的方法,帮助老师们找到方向,确保老师们不会“偏离航道”。

案例一:考试有差距怎么办?

阮老师参加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在几次教学成果检测中,她所带的班级均分与其他班级有差距,阮老师非常焦虑:“我这学生分数怎么就上不来呢?”“是不是我平时上课有问题?”“这个默写过关是如何落实的?”“这考差了我会不会被校长约谈?我接下来怎么办呢?”

为了帮助阮老师走出难关,组长向老师首先安抚了小阮的情绪:“慢慢来,慢慢来,学生与学生间有这么一丁点差距很正常,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呢。”

再给出教学建议,帮助小阮做分析。按照基础题、能力题等不同的题型,分别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出学生主要失分点。

然后集体听课进行诊断,听课的目的不在于找问题,而在于帮助她找信心。在听了阮老师上《老山界》后,老师们肯定了阮老师“用一句话文眼串起课堂”的智慧,给出“和学生对话时要精准点拨、追问及时”的小建议。

最后,备课组教研活动进行集体质量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商讨解决策略。通过团队的引领,阮老师逐渐走出了瓶颈期,找回了自信,也找准了方向。

案例二:只做这些作业能行吗?

初到这个备课组时,极不适应,发现这个备课组的教学方式和我们的习惯有很大差异,平时没什么书面作业,只是做着观察、分享、阅读、练字等一些很“闲”的小事。这样下去能行吗?但看考试数据,这个备课组所带的第一届毕业生在生源质量并不佳的情况下,中考成绩却很好。数据是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明这样做效果并不差,这组数据让我们有了信心。

临近七下期末考试,别的科目都在复习了,我们还在上新课,老师们的焦虑再次跳出来了——怎么办?考试临头了,我们学生还在看课外书,诗都没有复习背诵一首,要是考砸怎么办?

这份焦虑在组内得到的回答就是:“不慌!按我们既定的节奏走!”

我们既定的节奏是什么呢——

每周2节阅读课(阅读课 1节自习);

每周1次读书分享会;

每天15分钟练字;

每周1节书法课;

每天15分钟语文作业时间(写个5行随笔,读15分钟主题读本、听写小检测);

每节课前小分享、逢周三看文化视频、经典电影欣赏;

……

事实证明,这样的节奏并没有影响到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在上学期末的全市调研测试中,我们组的语文成绩依然突出。这也让老师们明白,语文是需要慢慢滋养的,教语文不能将孩子带进应试的误区。

在教研组的托底与掌舵中,青年教师快速而稳步地成长着,教研组发挥了它最重要的职能。

图片

图片

03

图片

培养专家,互助

在一个组里,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老师,有青年教师,也有成熟教师和骨干老师,他们的经验如何惠及他人?他们自身如何得到成长?“培养专家”,是我们教研组的“秘诀”。

我们学校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学校不会硬性规定教研内容,比如我们的教研会,学校没有规定会议频次和必研内容,都是在教研组长征求老师们的意见,了解老师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后,再组织会议。但很有趣的是,这样我们的教研活动反而召开的频次和质量都不低。

【故事一】

2022春开学分享会,张甜老师分享了作文打假的经验,向婷婷老师分享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妙招,罗方荣老师分享了开设公众号发表学生文章的历程……老师们觉得受益颇丰。“各有各的妙法儿,能不能把大家的好招式都分享一下,让我们的娃娃都会写作文呢?”一位老师这样提议,向老师迅速响应,于是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组会议重点便确定为“作文教学策略分享会”,并邀请作文教学成绩斐然的刘冬梅老师作为主分享人。

会议现场类似“记者招待会”。老师们的问题纷至沓来:

您班上的作文高分都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您每周学生写几篇作文?

作文随笔有内容、字数等方面的明确要求吗?

随笔和大作文分别用怎样的形式批改?

您班上作文卷面特别干净,平时是怎么把书写脏乱差现象突破解决的?

……

对于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刘老师慷慨解惑,老师们奋笔疾书记下作文教学锦囊。这些妙招被我用到了后来的作文教学中,效果还真的很不错哦。

【故事二】

课外充分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但很多孩子却难以坚持下来,如何引导孩子们坚持阅读,久而形成习惯呢?刘晓莉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阅读爬爬梯,即在教室的墙上张贴孩子们的阅读进度表,孩子们每读完一本书就可以自主填写表格。在阅读书目达到规定的数量后,即可在老师那里领取奖励。阅读书目越多的同学在阅读分享等活动中也有优先的权利。刘老师在她刚刚带完的上一届学生中就使用了这个办法,效果是非常有效的。有了这样的先例,老师们也纷纷效仿,每间教室的墙上都张贴了精心设计的爬爬梯,大大增加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扩充了孩子们的阅读量。

【故事三】

2021年秋开学,罗均芳老师赴贵阳参加名师优课训练营回来,迫不及待聊起王君老师的课堂风格,于是教研组会议立即召开,邀请她分享培训心得。罗老师从她个人的角度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再现了王君老师的魅力。向玉平老师赴苏州大学参加国培归来,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得立即分享给大家,如肖培东老师的备课九问、徐飞老师的专题读写实验等。她们的分享并不高深,而是贴近一线老师的接地气的内容,有益于老师们在实操中借鉴操作,很受欢迎。两位老师的分享激起了我们也想要走近教育名家、学习教育名家的欲望,在这场分享会的促进下,我的案头也多了许多名家的专业书籍。

中考备考经验支招、试题命制的沿袭与变革、主题读本的使用方法……我们的教研会没有固定的模式套路,没有硬性的会议频次,但老师们都能积极参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教研会是基于老师成长需求的,真正的帮老师答疑解惑,为老师的成长给予了丰富的养分。

何为“专家”?字典上的解释为:在学术、技艺方面有专门技能或者全面专业知识的人。但我们认为:只要能在语文教学的某一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某一板块有一定的经验,并能把这种见解和经验传授给他人,惠及大众,促进团队共同发展的,就可以称之为专家。我们教研组的年轻老师们,以及教研组的整体业务能力,就是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几年里,我们在教研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深深浅浅的足迹,团队始终遵循互助共生的原则,骨干老师不吝赐教引领在前,青年教师勤奋刻苦紧随其后,团结互助共同生长,维持着健康的教研生态,在这种健康的生态环境之下,老师们拔节生长,团队的教学水平与日俱增。教研组是学校里最神奇的组织,它就像一个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长者和智者,无私地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阳光、空气与水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