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心情变得美味”青少年压力应对支持小组案例

 以字为马 2022-09-09 发布于北京
一、基本信息
小组性质:支持性小组
服务对象:11-16岁社区青少年
服务人数:15人
小组节次:5节
每节时长:1小时    
负责社工:覃秀娟
二、背景及理念/理论
(一)背景
社工于2022年针对辖区内儿童青少年群体开展年度需求调研,通过调研报告了解到“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中,50.67%的儿童青少年有学习压力的困难。对于心理压力,如果未及时进行梳理和调整,会危害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生活。
社工计划开展青少年压力应对小组,希望通过小组活动的专业方法,帮助存在压力的社区青少年减轻压力,学会一些常用有效的减压方法,找到生活的动力和希望。
(二)理念/理论分析
小组动力理论: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小组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个物理学上所讲的场,当组员进入小组时就进入了一个由自身和不同力量组成的心理场中,个人行为会受到这些力量和变量组成的心理场的影响。
把有相同需要的人组织起来,通过小组互动,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自身社会功能的改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并作出相应过程。只要包括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它强调个人的行为、思想等是由个人与环境交互作用决定的,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模仿别人而学会的,并认为行为可以通过赞赏与惩罚得到强化。
在小组工作中,通过示范行为,让组员去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从而使行为社会化。并在此过程中对行为给予奖励和惩罚,从而进一步加强学习的效果。
(三)需求及服务介入点
结合以上分析,社工开展青少年压力应对小组,以具有减压需求的群体为服务对象,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压力管理、应对技巧等活动,提高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中面对压力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缓解能力。
三、目的及目标
(一)目的
社区青少年学会感知压力和了解一些减压方法,提升其面对压力的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目标
1.通过参与小组,组员学习到2种以上应对压力的方法。
2.通过参与小组,80%组员认为增强对压力的认识。
3.通过参与小组,70%组员的压力分值有所下降。
四、具体服务内容及安排
图片
五、预计困难及应对措施
(一)预计困难
1.组员带其他成员进入小组
2.组员中途离组
3.组员出现情绪问题
(二)应对措施
1.提前告知组员本小组的成员构成,并在小组规范中做出强调,若组员带其他成员进入小组,则需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并请其他小组成员工共同决定是否允许其参加小组。
2.了解离开原因并与其讨论解决办法,同时向其他组员及时解释。
3.停止正在进行中的小组,及时进行处理。
六、评估
评估项目
成效指标
评估方法及工具
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1.通过参与小组,组员学习到2种以上应对压力的方法。
在问卷反馈中,针对“学习到2种以上应对压力的方法。”一项评分达到4分及以上的人数达到填写有效问卷组员总人数的80%。
问卷法
问卷:小组参加者意见表
2.通过参与小组,80%组员认为增强了对压力的认识。
在问卷反馈中,针对“我认为增强了对压力的认识。”一项评分达到4分及以上的人数达到填写有效问卷组员总人数的80%。
问卷法
问卷:小组参加者意见表
3.通过参与小组,70%组员的压力分值有所下降。
根据压力量表前后测对比,后测分数低于前测分数的人数达到填写有效问卷组员总人数的70%。
前后测
问卷:压力量表
出席率
出席率达到80%及以上
观察法
签到表
七、服务过程
(一)内容及形式合适度
本小组的内容以互动性游戏和体验式训练的活动为主,在游戏和放松训练结束之后进行分享。通过小组开展过程中组员的表现、反馈以及社工的观察,结合各节小组的记录情况,以及小组成员填写的小组评估表所反映的情况,可知本次小组的内容和形式的合适度是较高的。
(二)服务对象的参与度
本次小组共五节,每天一节。在第一、二节中,活跃组员的参与度很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其他组员,但是部分组员由于自身和环境的因素,显得比较拘束和沉默。
在第三、四节中,之前显得稍微拘束的组员在相互熟悉之后也活跃起来,参与度也有较大的提高,与其他组员的讨论和互动频率增加。在第五节中,大家的参与度都很高,也促进了小组的顺利结束。结合小组过程中组员的表现以及反馈来看,整体而言,服务对象的参与度较高。
(三)参与者表现及变化
1.组员活跃程度:组员的活跃程度持续性提升,在中期达到一个小高峰,在后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组员对压力的认识:一开始组员对“压力”就有自己的见解,在小组的不断进行中,组员们逐渐意识增强对压力的认识,并且意识到面对压力时不仅需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应对能力。从感知压力到应对、释放压力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事情,如果不重视负性压力,将会对自己或者他人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社工角色的发挥
小组初期(1、2节),社工为主导,在小组进程中发挥领导者角色,引导组员在相互认识和了解基础上,形成对小组的初步印象。
小组中期(3、4节),组员之间熟悉度和默契度不断提升,这个逐渐演化为协助者,在小组过程中注重“次小组”的引导,支持组员参与、互动,同时引导组员注意聚焦小组。
小组后期(5节),小组进入后期成熟和结束阶段。社工在此过程中又逐渐回到主导地位,引导组员总结并强化在小组中的收获,同时关注小组结束时的离别情绪,以使得小组平稳结束。
(五)社工专业技巧运用
在小组进行过程中,社工注重专业技巧的组合运用,以促进小组的发展:
1.沟通与互动技巧:在小组进行过程中,社工注重营造轻松的小组氛围,以使组员能够更好的参与到小组当中。同时,关注和倾听组员的表达并及时给予适时地回应。
2.支持和倾听:在小组过程中,社工不断提醒组员注意认真倾听其他成员的发言,同时也鼓励大家积极表达不同的想法或观点,并促进组员之间的互动和反馈。
3.肯定和鼓励:由于小组成员此前并未有联系和接触,因此在小组中社工特别注重肯定和鼓励组员的表现,不仅强化组员个人在组员当中的收获,同时也对所有组员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作用。
4.示范。在游戏环节,社工充分运用示范技巧,使组员更加直观的掌握游戏规则,促进游戏互动环节的进行。
八、服务评估
(一)目标达成情况分析
本次小组的目标对应的成效指标为:
1.在问卷反馈中,针对“学习到2种以上应对压力的方法”一项评分达到4分及以上的人数达到填写有效问卷组员总人数的100%。
2.在问卷反馈中,针对“我认为增强了对压力的认识”一项评分达到4分及以上的人数达到填写有效问卷组员总人数的80%。
3.在压力量表反馈中,70%组员的压力分值有所下降。
为了测量本次小组的成效,对参与小组的组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份,回收问卷15份,其中有效问卷(至少参加3节小组的组员所填写、且至少问卷第一部分“服务评价”填写完整)15份。
一、服务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情况统计
非常满意 → 非常不满意
平均分值
5
4
3
2
1
1.您对以下目标达成情况的满意程度:
1.1学习到2种以上应对压力的方法。
15
0
0
0
0
5.000
1.2我认为增强了对压力的认识。
14
1
0
0
0
4.933
2.您对小组内容的满意程度
15
0
0
0
0
4.933
3.您对小组时间安排的满意程度
13
2
0
0
0
5.000
4.您对小组场地的满意程度
15
0
0
0
0
5.000
5.您在本次小组中的投入程度
14
1
0
0
0
5.000
6.您对工作员以下表现的满意程度:
6.1工作员的工作表现
15
0
0
0
0
5.000
6.2工作员的工作态度
15
0
0
0
0
5.000
7.整体来说,您对此次社工服务的满意程度
15
0
0
0
0
4.933
8.整体来说,社工开展的服务对您来说是有帮助的
14
1
0
0
0
4.933

A.通过问卷反馈结果可知,通过参加本次小组,针对“学习到2种以上应对压力的方法”一项评分达到4分的有0人,5分的有15人,人数占填写有效问卷组员总人数比例为(15/15)*100%=100%,由此可见目标一“通过参与小组,组员学习到2种以上应对压力的方法”达成。
B.通过问卷反馈结果可知,通过参加本次小组,针对“我认为增强了对压力的认识”一项评分达到4分的有1人,5分的有14人,人数占填写有效问卷组员总人数比例为(15/15)*100%=100%,由此可见目标二“通过参与小组,80%组员认为增强对压力的认识”达成。
C.通过压力量表前后测反馈结果可知,15名组员出席三节小组以上并进行了前后测压力量表填写,压力分值下降的人数达到组员总人数比例为(11/15)*100%=73.3%,由此可见目标三“70%组员的压力分值有所下降”达成。
综上所述,通过小组参与者的评估,本次小组达到了预期成效,小组的目标均已达成。
(二)服务对象评价及反馈
在各节以及小组最后一节的分享中,组员均认为自己通过参加小组,不仅认识新的小伙伴,还在参加小组和大家互动中收获良多。组员在分享过程中提到,通过参加小组,不仅对压力多了一些认识,还学到了减压方法,感觉很有用,希望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另外,根据问卷反馈结果,小组总体满意度达到100%。(在问卷反馈中,针对“整体来说,您对此次社工服务的满意程度”一项评分4分的有0人,5分的有15人,人数占填写有效问卷组员总人数比例为(15/15)*100%=100%)
(三)工作员观察
小组第一节,通过自我介绍及破冰游戏“五指山”较快打破了组员之间不熟悉而产生的隔膜,为形成良好的小组气氛打下基础,在随后订立小组规范时,组员的参与度也较高,也为接下来小组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组第二节在“抢凳子”游戏中开始,通过游戏让组员体验和认识压力的产生,虽然不是第一次玩,但是组员都很认真参与到游戏中,游戏效果比较好。接着社工讲解压力的含义和分类,组员写下自己的烦恼并进行分类。
在小组中有很活跃的成员,对于小组氛围的营造、提高其他组员参与度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组第三节,社工引导组员进行呼吸放松训练和音乐冥想放松训练,以及结束后讨论与分享感受或收获。
有两名组员进入不了冥想状态,其他组员们在小组中的表现较好,能够跟着指导语的指引得到放松的体验。在分享过程中,有组员提到确实感觉到很放松,差点就睡着了。
小组第四节,讨论负面情绪种类及日常所用的舒缓压力的方法,在前几节中较沉默的组员,在熟悉了其他组员和小组之后显得不那么拘束,开始积极参与讨论。
接着社工引导组员跟着指令和音乐共同跳兔子舞,部分组员一开始因为害羞、要面子等原因拒绝参加,经过其他组员的带动和社工的鼓励,除了腿脚不便和身体不适的两名组员,大家都愿意参与并且练习了十几分钟。后期越跳越整齐,节奏感也踩得更准,组员相互之间还会交流心得,纠正动作。
小组第五节,带领组员开展送祝福和回顾环节。人手一片叶子,组员在叶子上写下祝福,然后贴在第一节小组时画的“契约”树上,有的组员觉得一片叶子不够,自己的祝福太多了至少要两片。
不管是全程参与小组,还是未能经历全部小组过程的组员,在分享环节都真诚的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有组员认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思,有组员认为自己本来觉得没什么压力但是学习之后可以介绍给其他人。
最后是填写压力量表(后测)环节,组员参与本次小组后对自身压力状态进行评估。在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下,社工表达了对组员的期许和祝愿,小组顺利结束。
(四)协助者评估
小组整体来说进行顺利,能够按照计划如期开展和结束,各个环节紧密相扣,且切合小组主题与目标。在加强组员压力应对能力上,设计思路从认识压力、感知压力到放松练习再到压力评估,形成比较系统的过程或流程。
九、服务经验总结
1.在小组进行过程中,社工注重强调小组规范,在中期阶段,组员已经能够非常自觉的遵守和维护小组规范。最后一节当社工再一次重温小组规范时,已将其发展成为组员对小组记忆的“符号”。当组员对小组有“符号”能够产生联结时,更加有利于其小组收获的巩固。
2.关于次小组:小组进行到中期阶段出现了“次小组”,社工对其采取包容的态度,稍加引导发挥它正向的力量,为小组带来了动力。
3.关于活动风险的把控: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我国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管理,社工在开展活动期间要关注和遵守防疫政策,严格筛选符合防疫要求的组员,定时收集组员的健康码,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与结束。
十、跟进工作
小组篇幅和时间等存在一定的限制,社工计划在小组结束后邀请部分组员编排一部心理情景短剧并展演。结合本次小组观察学习和亲历学习的经验设置场景,创编情节,通过5分钟情境表演,启发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帮助存在较大压力的青少年正确应对压力,找到生活的动力和希望,让心情就像佳肴一样美味!

图片

作者:覃秀娟

单位:深圳市北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来源:“邂逅社工”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