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年中国“巨炮”现身南海,攻克技术难题,若出租每月可获1300万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2-09-09 发布于山东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技强国的脚步从未停歇。七十多年来,无数人日日夜夜的探索,不求回报的奉献,才有了中国今天的成就。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往太空的国家。

文章图片1

2016年,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再一次证明了我国的科技力量。

然而我们的梦想不只有星辰,还有大海,对地球海洋的开发也是重中之重,海洋的资源之丰富是不可想象的,若能加以正确利用,对我国的发展无疑是意义重大。

文章图片2

为此,中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苦心钻研,终于在2018年,一座“巨型炮”在南海现身,霸气的身影一举震撼世界。

然而全世界都没想到的是,它的真身,竟是一艘深海采矿船。

文章图片3

海上巨炮,震撼世界

人类在陆地探索了几千年的时间,所获得的也不过千分之一,更不用说那广袤无垠的海洋了,它的广阔和神秘就像潘多拉魔盒一般吸引着人类。

日本的科学家曾在一次探索中发现,海洋中拥有着大量的稀土资源,这一发现更加激发了人类探索的心理,许多国家开始投身到发展海洋科技的项目中去。

不过,令整个世界都大吃一惊的是,在他们还在苦苦钻研的时候,我国已经成功建造了世界第一艘深海采矿船——“鹦鹉螺新纪元”号。

文章图片4

深海采矿船,顾名思义是用于海上采矿的船只,也是深海矿物采集最重要的支持系统。日本当初在深海发现稀土后,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科技设备,只能空手而归。

中国也曾在探索海洋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挫败,长久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都被西方国家打压,所以最初并没有人相信中国可以造出深海采矿船。

虽然在陆地挖矿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但毕竟海底不同于陆地,我国的科学家发现,当潜入海底的深度达到1000米时,对事物的能见度几乎为0,而此时海底的气压则为陆地的100多倍。

文章图片5

由于设备不够先进,相关研究一度停滞不前,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科学家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验、更新,攻克了这一难关,“鹦鹉螺新纪元”号横空出世。

这艘船如同海上堡垒一般,全长227米,宽40米,外形好似一座大炮,排水量超过4万吨,作业水深可达2500米。

除了外形威武之外,“鹦鹉螺新纪元”号的配件设施也十分豪华,拥有水下机器人、大型甲板吊车、直升机平台等等大型设备,可以同时容纳199人在此居住及工作,其水下作业周期可持续五年以上,并能储存39000吨的矿石资源,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采矿设备。

文章图片6

2018年,“鹦鹉螺新纪元”号在全球媒体的注视下成功出坞,这艘深海采矿船的出现令世界为之一振,中国也由此向世界证明了她的实力。

“鹦鹉螺新纪元”号作为世界第一艘深海采矿船,它的各项技术都处于世界前沿,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之作,更为人类探索海洋世界增添了便利,可谓是意义重大。

因此,“鹦鹉螺新纪元”号诞生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蠢蠢欲动。

学者曾计算过,若将这艘船租出去,每月光收租就可获得1300万,更别提若是拿来进行采矿生产,会获取多大的利润了。

文章图片7

更有趣的是,有传言称日本在看到这艘船的各项数据后,曾想花高价买走它,对于日本这样一个陆地资源匮乏、四面临海的岛国来说,若是有”鹦鹉螺新纪元”号来开采海底矿产,恐怕会是一件有利于国运的大事。

然而,日本的求购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这艘我国生产的国之重器需要优先供采购方使用,即加拿大鹦鹉螺矿业公司,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积攒经验,使这艘深海采矿船的技术能够应用于我国,然后才是日本之流的其他国家。

虽然这只是国际造船市场上的一个小小传闻,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国际市场对这艘船及相关技术的重视。

那么,其他国家究竟为何会对这艘深海采矿船有如此大的反应呢?这还要从深海采矿的难度说起。

文章图片8

深海挖矿,百年难题

1872年,英国的“挑战者”号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海洋科学调查,历时3年5个月后,船上的科学家带回来了他们这次旅行的收获。

那是一些大小、形状各异的“小石块”,后经研究发现,这些小石块的成分分别是锰、铁和镍。

这是人类首次在海底发现矿物资源,然而在当时,这些矿石却并没有引起人类的重视。

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人口激增,人类对资源的需求猛烈上升,科学家们这才将目光重新放到了当年发现的这些“小石块”上。

文章图片9

海洋在经过了数百万年的演化后,其水下世界也同陆地一样,分布着许多的山脉、平原、山谷及火山。在这些土地和岩石的覆盖下,藏着人类渴望的宝藏。

据勘察,在海底1000-2200米的水深处,拥有名为富钴结壳的矿石资源,其不仅可以提取出大量的钴元素,还拥有锰、镍、铜及稀土元素。

在海底1400-3700米的水深处,这里藏着许多的海底硫化物,其富含铜、锌及少量的金银元素。

而在水深4000-6000米的地方,这里是多金属结核物的藏身之处,其富含许多的镍、铜、钴锰等多种金属元素。

文章图片10

这些数据得出后,国际海底管理局的秘书长公开表示道:“海底的矿物资源可供人类持续使用数千年,并且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然而,虽然资源有了,可如何得到它成为了当时人们的难题。如果想要获取海底矿物,必须要解决海水腐蚀、海底气压、海底黑暗这些问题。

可当时的科技发展显然不能应对,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这二十年间,美国投入于深海采矿方面的花费约为近6亿5千万美元,但得到的回报却近乎颗粒无收。

文章图片11

此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国一直致力于海洋科技的发展,中国也发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口号并为此努力着。

2014年,全球第一家探索海底矿物资源的公司——鹦鹉螺矿业,与中国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中国将承建一艘深海采矿船。

起初,这个消息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嘲笑,他们认为凭中国的科技实力是无法成功造出的,然而中国却用自己的实力狠狠打了他们的脸。

2018年,世界第一艘深海采矿船在中国成功出坞,这也标志着中国距离海洋强国又迈进了一步。

文章图片12

攻坚克难,走向大海

中国建造”鹦鹉螺新纪元”号的过程,也不容易。由于我国对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不够精进,以至于在建造这艘深海采矿船时,其核心技术与所属权都不完全属于中国。

据数据统计,在当时我国80%的海洋工程装备都是从他国进口而来,这些装备的研发和设计基本被欧美国家垄断,其市场表现也十分不稳定,仅4年时间,就从700多亿美元下跌至50亿美元。

中国在承建”鹦鹉螺新纪元”号的过程中,就曾有两次因为资金问题被迫停工。

文章图片13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问题接踵而至。由于这是一个从未实现过的项目,许多的设计没有参照物,我国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和不断地实验来判断设计的可行性。

尽管困难重重,可我国工程师们依然不惧艰辛,勇往直前地向前冲,思索着如何建造船只的同时,也努力钻研,想要突破技术困局。

终于,在科研人员日日夜夜的研究和无数次的实验后,我国成功完成了“旋转导向钻井技术”——通过可以在几千米的地下任意拐弯的钻头,海上钻井平台能够一次性覆盖大范围的海域快速打井,从而提高效率节省成本。

文章图片14

这一技术不仅要求严格,并且还是保密的,以往我国想使用这项技术,只能通过租借,一天的费用就高达六万美元。

要命的是,这项技术曾困了我们20年之久。

如今,中国不仅成功攻克此项技术难题,并完美建造了”鹦鹉螺新纪元”号,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在此之后,中国的海洋工程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除了“旋转导向钻井技术”,中国宝钢集团还成功研发了殷瓦钢,成为世界上第二家成功研制薄膜型殷瓦合金的企业,中国也因此造出了LNG船。

文章图片15

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使中国迈向国际领先水平,更进一步使中国海洋军事力量得到了提升。

据悉,鹦鹉螺矿业原计划于2019年实行“鹦鹉螺新纪元”号的运营,但由于内部分歧以及遭到了环保投诉后,此项目的运营被迫延期。

然而,鹦鹉螺矿业对此项目仍十分有信心,他们已经与马尾造船厂签订了建造第二代深海采矿船的合作意向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二代“鹦鹉螺新纪元号”,中国必将再次令世界青睐。据悉,深海采矿最早可能在2024年再次启动。

参考文献:《福州227米深海采矿船出坞》新华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