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人在甜食这件事上特讲究!

 攒破烂儿的 2022-09-09 发布于浙江

民以食为天,

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

念叨起北京的传统风味,

北京的甜食,您了解吗?

它们能尝出甜蜜的回忆,味出甜蜜的情怀。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水边的胖麦克的妈妈)

糖葫芦

先说说糖葫芦吧,南方叫“糖球”,天津叫“糖墩”,咱们北京叫“糖葫芦”。北京的冰糖葫芦最盛行于民国时期。旧京时不同地区糖葫芦粗细档次和销售方式各不相同,有好几种类型,在食品店、公园的茶点部或影剧戏院里的,那糖葫芦常摆在玻璃罩的白瓷盘里销售。糖葫芦制作精致,品种众多,有山里红、白海棠、荸荠、山药、橘子以及加入豆沙、瓜子仁、芝麻馅的各种糖葫芦。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你可爱你先说)

在您的童年回忆里,也有那声吆喝吧,“葫芦…刚蘸的呀”

图片

豌豆黄

北京的豌豆黄儿有两种,一种是贵气十足的宫廷版,一种平民家常,这两种小吃都叫豌豆黄儿,但用料、工艺、价格有天壤之别。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凡是什么)

先说宫廷的小吃豌豆黄儿。精选上好的白豌豆,剔出杂质瘪豆,洗净焖烂,过细箩,沉淀后,加白糖桂花,冷却后切块装入精美的礼盒里,每块豌豆黄儿的边角再附几块金糕,红黄相衬,馈赠亲友很适宜。传闻西太后最喜欢吃了,这么一宣传,它的身价更不可一世。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柴大胖子)

另外这种,就是咱随处都能买着吃到的平常版,用砂鼓子(一种较厚的平底圆砂锅)将豌豆煮烂后,加入煮熟的小枣,凝固冷却,磕出锅来,切块出售。小贩推独轮车,车上扣着几锅熬好的豌豆黄儿。旧时小贩吆喝“豌豆黄儿哎——大块的!”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火烈鸟麦满分)

果脯蜜饯

北京的蜜饯,山楂红得像胭脂、海棠黄得如蜜腊,甭说吃,瞧着都痛快。北京果脯、蜜饯是传统风味食品之一,采用宫廷传统秘方,由鲜果加工精制而成,口味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甜而不腻,果味浓郁。

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其制作来源于皇宫御膳房。为了保证皇帝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果品,厨师们就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好让皇帝随时食用。来,这种制作方法从皇宫里传出来,北京就有了专门生产果脯的作坊。

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过去的的蜜饯大半都是果局子代卖。蜜饯在果局子里,都是放在三尺见方白地蓝花大海碗里,半块盖子是榆木红漆,半块是厚玻璃板,您要是走亲戚看朋友,有免费奉送的绿釉沙罐,所费不多,还不寒碜。

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酸梅汤

酸梅汤是老北京的饮料,民国雅客们对此多有描述。它以乌梅、甘草等为主料,冰块镇着,质地醇酽,口味清凉酸甜。

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大热天来这么一杯,冰凉的甘酸冲入口腔,咂咂嘴还有回味儿。夏天解渴,有些饮料越喝越渴,往往肚子饱了,嘴里还是干的。酸梅汤却是通体舒泰,去暑效果比碳酸饮料还好。

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酸梅汤的配方,网上有不少,简单来说就是乌梅、甘草、山楂、冰糖、桂花五样东西加水熬煮。可懂吃的人都知道,决定品质的不只是配方,还有经验——或者说火候——同样的配方,不同的人来做,口味也大相径庭。比如桂花不能用糖桂花,要用干桂花;糖不能用绵白糖,得用冰糖,适量有点红糖也不错。

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果子干

相传果子干曾是宫廷内部的一道药膳。在冬春换季时分,新鲜果品尚未进宫时,御膳房的厨师用来为宫内的达官贵人调养身体,避免上火。而在其传入民间之后,因为其成本低廉便于储藏和制作,很快便在京城的民家中传播开来。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陈散堂)

果子干在旧日京城的果子店多有出售,也有“打冰盏儿”的小贩,手持两只铜冰盏,上下颠动,敲出有节奏的响声,走街串巷贩卖果子干等果品小食。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ccrumbs)

果子干的做法,说起来简单之极,只是杏干、桃脯、柿饼三样泡在一起用温乎水发开就成啦。可是做法却各有巧妙不同,既不是液体,可也不能太稠,搁在冰柜里一镇,到吃的时候,在浮头儿上再切上两片细白脆嫩的鲜藕,吃到嘴里甜香爽脆,真是两腋生风,诚然是夏天最富诗意的小吃。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舞hime)

萨其马

萨其马作为北京的传统吃食,是京式著名的四季糕点之一。萨其马又叫沙琪玛,在北京的历史中可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想当年在清朝三陵,萨其马是重要的祭祀祭品,也是皇家重要的点心之一。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舞hime)

萨其马是用面条炸熟后,用冰糖、奶油和白面混合而成,色泽米黄,咬起来口感酥松,这一口下去,嚯,香甜可口,甜而不腻,老少皆宜。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南宫雨韵0728

这萨其马和咱北京的历史一样悠久,也一样有味道。甜甜的味道,就像是北京一贯给咱的感受,地道!绵绵的口感,就像是北京的胸怀,包容!方方的形象,就像是咱爸妈教咱的道理,正直不矫情!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糯米团子爱吃糯米)

藤萝饼

北京在春尾夏初白丁香紫藤花都灿烂盈枝、狂蜂闹蕊的时候,饽饽铺的藤萝饼就上市了。要说好吃,藤萝饼跟翻毛月饼做法一样,不过是把枣泥豆沙换成藤萝花,吃的时候带点儿淡淡的花香,平常净吃枣泥豆沙换换口味似乎滋味一新。还有一种是把藤萝花摘下来洗干净只留花瓣,用白糖、松子、小脂油丁拌匀,用发好的面粉像千层糕似的一层馅,一层面,叠起来蒸,蒸好切块来吃。藤萝香松子香,糅合到一块儿,那真是冷香绕舌满口甘沁,太好吃了。

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侵删!)

“勒特条”

“勒特条”,这种点心做来并不难,奶油面粉白糖和好切成条用牛油来炸,炸透沥于,这是从前满洲人出外行猎吃的点心,可以久存不坏,而且经饱。如今,对于小孩来说,勒特条,怕是听都没听说过...

图片

糖炒栗子

每年一立秋,北京大街上于果子铺的糖炒栗子就上市啦!卖糖炒栗子,得把临时炉灶、大铁锅、长烟筒,先搬到门口架上安好。等太阳一偏西,就把破芦席干劈柴点着,光在锅里炒黑铁砂子,等砂子炒热,放下栗子,用一种特制大平铲,翻来覆去地炒,不时还往锅里浇上几勺子蜜糖水。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ww小小的糖果)

等栗子炒熟,便往大铁丝筛子里盛,把砂子抖搂回锅,热栗子可就拿到柜台上用簸箩盛着,盖上棉挖单,趁热卖了。热栗子又香又粉,愈吃愈想吃,时常吃得挡住晚饭。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淘气的草莓猫猫1)

蜜贡

北平一般人家到了过年,拿蜜贡来上供,可是一桩大事。供灶王,供神佛,供祖宗,最少也要三堂。这三堂蜜贡,价钱可相当可观,所以点心铺就动脑筋,想出打蜜贡会的办法来。由点心铺发起,从二月初一开始,出红帖请人参加,说明您要多少斤重的多少堂,然后按月上会,一直上到腊月除夕之前,会上满了,您就有蜜贡啦。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喂LOVE)

据饽饽铺手艺人说:做蜜贡,虽然离不开油糖面,可是吃到嘴里,要松而且酥,还得不粘牙,可就不简单了。每个蜜贡条儿上,有过沟,还有一条细红丝,才能算是蜜贡。

图片

糖瓜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又被称作“小年”,北京人也将在这一天叫做祭灶节、灶王节。所谓的祭灶,就是祭祀灶王爷。而仪式上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将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希望他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言好话,少说坏话。这里提到的关东糖是用熬煮好的麦芽糖浆,在温度、人力的共同作用下制成的圆柱体糖滚。

图片

民谣中提到的糖瓜,和关东糖在成分、制作方法上一致,只是造型稍有区别。作家鲁迅对糖瓜是这样描述的:“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在当时,这用料简单的糖果,一年中却只在小年当天可以吃到。

图片

芸豆卷

芸豆卷算是老北京最大众的小吃了,宫廷里也有,旧时的饽饽铺其实不卖这个。小小一块做法相当复杂,芸豆得先泡再煮然后去皮最后蒸,经过细筛碾三遍以上。芸豆卷同羊脂玉般美貌,吃起来跟外面卖的也不一样,入口清凉绵润,既有山楂的酸甜又有芝麻的香味,不会过分甜腻。不宜放太久外皮会干裂。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宇宙小包子)

过去,北平还有这么一种点心,

有三号碗大小,面上沾满了芝麻,

中间还点上一个小红点,

酥不太甜,薄薄一片,一碰就碎,所以叫薄脆。

卖桂花酥糖挑子上也有的时候卖,

可是多半不够酥脆,

要吃好薄脆那您得到西直门外,

高亮桥路南一间门面的小铺去买。

甜薄脆北平城里还买得到,

掺了花椒盐的咸薄脆,

除了他家,北平城里城外,是没第二份的。

从前唱须生的言菊朋,吃东西最爱摆谱儿,

他说清早喝豆浆,清浆不放糖,

拿两块椒盐薄脆泡在浆里吃,有说不出的美味。

图片

其实北京人在甜点方面,是有情怀的

从古代宫廷就有的甜点到今日,

北京的甜点已有千年历史。

每一代北京人的成长历程里都少不了甜点的存在。

最后小编再跟您聊聊咱比较熟悉的三家点心铺:

中关村茶点

这家点心铺是当年专为苏联专家创办的,一直以来都以高水准的西点闻名北京。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barryjing55)


蝴蝶酥

奶香四溢、外圈酥脆、内圈些许绵软,绝对的老少咸宜,配上包裹的砂糖粒儿,真的很好吃!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糖分超标)


奶油卷

奶油卷的奶油都是动物黄油,一口咬下去那酥脆带着糖粒的外皮配上香浓的牛油,那味道真是吃了一口永远都忘不掉。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快乐的琪)

地址:中关村北一街18楼(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侧门对面)

人均:81元


富华斋饽饽铺

正宗宫廷糕点, 每一块都是手工制作。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如如不动如如不动)


玫瑰豆蓉酥

外皮如羽毛般轻薄,豆蓉酥软微甜,玫瑰酱独特的魅惑香甜包于中心,整个点心由外及内越来越绵软越来越香甜,层次感把握得感人。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Evilinf)


如意芸豆卷

不同于一般老北京饭馆里的白糖+花生芝麻碎或者白糖+山楂糕这种配搭。花生芝麻碎+山楂糕的这种组合,优点是少了砂糖固有的廉价感和生硬的甜,使得芸豆卷整体变得温和,冻状山楂糕同碎状坚果一起,为绵软的芸豆卷增添了一些大颗粒的口感。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艾艾艾米呀)

什么宫廷奶酪、瓜仁油松饼等这些快失传的老北京满汉点心都可以在这里吃到。没吃过的朋友们可以去试试,感受一下以前皇上吃的糕点是什么样子的~

地址:护国寺街85号

人均:71元


百年义利

这是好几辈人的记忆。他家的果子面包、麻酱威化、菊花瓣酥之类的都是咱熟悉的老吃食了,实惠好吃!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漫雨_2313)


奶昔葡萄酥

喜欢义利的一点就是所有东西一咬都特别实在 ,葡萄干给的是真不少。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meo0719)


手工果子面包

老式面包里加上足足的果脯,很朴实的一款面包,也是让人想念的老味道。

图片

(图片来自大众点评:KIWI_CE)

地址:北京多家分店,就近购买

人均:32元


本文部分文字来自唐鲁孙,《北平甜食》

图片: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

瓷,让我们知道您“在看”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