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月思远,这是中秋节最美的唐诗了,前两句就是千古经典

 昵称tfKn5 2022-09-09 发布于甘肃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

文章图片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摘自杜甫

《月夜忆舍弟》

春江花月夜、山风酒云别,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

而月亮则被独宠,因为她神秘、遥远,悬苍穹之顶,群星围绕,常有阴晴圆缺。

乡愁时望月,王安石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离愁时叹月,李商隐写下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开怀时咏月,李白写下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孤单时感月,苏东坡写下了: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文章图片2

迷茫时问月,张若虚写下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回首时吟月,刘子翚写下了: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刘禹锡玩月,写下了: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月亮总是能承载很多复杂而又美好的感情,适逢中秋,思乡情更切,游子漂泊星月为伴,但只要想到家这个字眼,心中就能涌起一片温暖。

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云隐盈亏,张泌在《寄人》中写: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这是一种亘古的伤情,所以我们都希望这世间花长好、月长圆,有情人能终成眷属。

今天我们用一首经典的唐诗,来讲述一个别样的中秋节。

文章图片3

- 诗人简介 -

张九龄,唐代诗人,一代名相。

或者说,是盛唐最后的贤相,他提拔了王维和王昌龄两位顶尖诗人,与孟浩然相交甚笃,为开元年间文人之领袖。

张九龄自幼聪明,9岁读经卷,13岁能写文。前宰相张说因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而被流放到岭南,过韶州时,得阅张九龄文章,大加赞赏,后多有栽培。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张九龄得到了重用,因张说的鼎力举荐而擢中书舍人,此后平步青云,直至相位。

但是唐玄宗后期疏于朝政,听信权臣李林甫谗言,对张九龄多有打压,同时也因他总是直言上谏,最终被贬为荆州刺史。

也正是在那里,张九龄写下了一篇和中秋节有关,流传千古的诗篇。

这首诗很经典,可谓是“人尽皆知”,尤其是开头两句更是旷古绝今。

文章图片4

- 诗文赏析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贬官岭南后,心情郁郁的张九龄写下了著名的《感遇十二首》,同一时期适逢圆月,他又写下了这首《望月怀远》。

诗文大意可解为:

茫茫的海面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远隔天涯的人共同沐浴着明月的光辉。多情的人都会怨恨这月夜漫长,整夜不眠更是把伊人思念;

熄灭蜡烛只因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着衣服徘徊在深秋的寒露里。遗憾不能把如此美好的夜色捧给你,只盼望着能与你在梦中相见。

文章图片5

仕途不顺又远离故乡,面对明月难免起相思之情,孤单的时候,只有月光陪伴,但张九龄这首诗并不伤感,反而隐隐对未来有无限的期待。

甚至能感觉到借月托思,把这样一份情感通过月亮传递给远方的人。

固然被思念的人是无法知道的,但因为有明月高悬,共照你我,这相思便也就没那么苦了。

所以诗人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诗里蕴含了诗人美好的愿景,我抬头望月时,恰巧你也抬了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两句抒发内心的感情,“情人”喻指多情之人,“竟夕”是通宵之意。漫漫长夜,月光是谁缱绻的温柔?竟使得人难以入睡。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两句写得很微妙,既有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有具体的行动。怜惜月光不是真的怕月光消失,而是舍不得放下对远方之人的思念,所以吹灭蜡烛后,诗人依旧在房间里踱步。

短短两句,把相思之意刻画得细腻入骨。

文章图片6

最后“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两句,诗人还是选择去睡了,不是因为疲乏困意,而是盼望能与思念之人在梦中相见。

陆机在《拟明月何皎皎》曾有诗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把月光捧给心爱人,是很唯美的事情,但是伊人在天涯,只能在梦中才能实现,所以这是对相思之意的加深,也表明了诗人牵挂的程度。

明月虽美,却总是让人感到忧愁和伤感,它越明亮,思绪飘得越远。

因为,世人对它赋予了太多的情感,它也承载了很多人的往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