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儿来的“积粘” ——《红楼梦》与东北话之三十七

 山人也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你这么个响快人,怎么又这样积粘起来?”——《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第四十六回

“积粘”之“积”,核计来核计去,总觉得(jiǎo zhi)极似“积酸菜”之“积”。而“积酸菜”,乃“渍酸菜”之方音。顺便说下,核计,义同“考量”,不是“合计”——会计术语的“合计”。诸如:

“简单泡白菜吧!就像东北积酸菜一样,不用盐,几天就能吃了!”——今日头条(2017年12月14日)新闻标题

“特色美食迎立冬,积酸菜竟有如此妙招!”——北京时间(2017年11与7日)新闻标题

浩渺网络,幸遇知音。野藤斋_主人《说“积粘”》(新浪博客 2016年8月16日)也认为“积粘”需要推敲。他说:“……'积粘’,启功先生注里说,也作'滞粘’”。注册资料显示,野藤斋_主人先生来自上海浦东。

“假如感觉有点滞黏,就表明纤维填充物不是百分之百的七孔纤维……。”——中国质量新闻网(2006年3月2日)《棉被孔多未必暖和》之“滞黏”,应为“积粘”之本字和本音。另外,黏与粘,原相通,但后者在当今多用于“粘贴”之“粘(zhān”。

“滞黏”,旧时也作“黏滞”。“看文字要脱洒,不要黏滞。”——360百科引自[南宋]《朱子语类》

滞,有时读作jī,符合“声母j、q、x与z、c、s分别相互转换的非普遍规律”。在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里,符合这一规律的字,包括“畦(chí)子,渍(jī)菜,傻里巴滋(jī),自(jì)个儿,胳肢(ji)窝,磨滞(ji),逊(sún/shún)样,孝顺(xin)”等。厦,在通语中亦有同样变化。金毓黼《奉天通志·方言(辽海出版社 2003年)说,俗读如徐;松读如雄。当选,在闽南方言中读作“冻蒜”。

“滞”之方音“jī”,既令曹翁懵圈,令周汝昌们附和(周汝昌主编《红楼梦辞典》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年),也令诸多东北方言研究者坠入五里雾中。

磨滞(ji),董联声《中国·东北方言》(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15年)作“磨叽”,尹世超主编《东北方言概念词典》(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年)亦作“磨叽”。磨磨滞滞(jī jī),前者作“磨磨唧唧”,后者亦作“磨磨唧唧”。异口同声啊。

叽叽又唧唧,票友徒叹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