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心不过“颤巍巍” ——《红楼梦》与东北话之七十

 山人也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身为票友,识字不多。红楼梦里,瞎乱挆缩。

挆缩,俗作“哆嗦”,《奉天通志》作“多缩”。

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之挆缩,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无意而为,表示应激而颤,通常读作duō suo”,有时读作“dē se”。挆缩变读为dē se”,如同“活络话”变读为“饸饹话”,都有规律可循。其二是有意而为,表示轻佻的举止,变读为“dè se”。

挆,“搖也”;缩,“纵缩,乱也”。——《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据此,“挆缩”,表示“缩慄而摇;瑟缩而动”,简言之曰“颤抖”或“打颤”。

金毓黼《奉天通志·方言》(辽海出版社 2003年)认为,“多缩”,义为“战惧瑟缩或苦楚耐得”,属“满语沿为方言”。“苦楚耐得”,应指坚忍,决不挆缩(duō suo)。而“战惧瑟缩”,与“瑟缩发抖”如出一辙。满语之说何来?

“挆缩(dè se)”,俗作“嘚瑟”。江蓝生《说“蹀躞”与“嘚瑟”》(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年4月23日)认为,“东北方言'哆嗦’变韵为'嘚瑟’”,而“'嘚瑟’二字是记音的,与词义无关。”转而又说,“'嘚瑟’的源头是'蹀躞’。”票友不才,莫名其妙!

颤,从“页”,在《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年)中,原指“头不正也”,又指“四支寒动也”。“四支,猶人手足”,今言应作“四肢”。

“寒动”,寒冷中蜷缩而摇,因何不是“挆缩(duō suo”呢?

最令人扎心的“挆缩”,怦(pěng)怕非“颤巍巍”莫属。

“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红楼梦》(新疆人民出版社等 1995年)第三十三回之“颤巍巍”,是否东北方言,不才我心里化过魂儿。但董联声《中国·东北方言》(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15年)认为“是”,咱就哷论(lǜ lin)哷论。

巍然“颤抖”,巍然“矗立”,巍然“屹立”,能够同“辞”而语么?

巍,高也”;“高大貌”;“巍巍乎唯天大,唯尧则之——《康熙字典》如是说。颤抖之状,如从“山”之“巍”,意味着什么?强烈地震?火山喷发?抑或二者同步?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013年)说,“捼,推也。一曰两手相切摩也。捼,音倭,音委。

顾名思义。“颤”与“”,同属肢体动作。“四支寒动”,为“颤”;“两手相切摩”,即“”。“颤捼捼”,应为“颤巍巍”之本字。“颤颤巍巍”,亦应如是。

不论(lìn)是谁,令“颤”与“巍”结成连理,都似逆天之举。寻(xín)思起来(qiě lai),就扎心。

忒扎心咧(lie/le)!

 ①方言相关内容,依据拙作《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②谨向所用网络图片的作者表示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