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串门(chuàn/chuàng mén) ——《红楼梦》与东北话之一四九

 山人也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你啥浅儿(shá qiǎn-er 什么时候)上我家串门(chuàng mén)?”——辽沈晚报(2017年4月18日)《来,领略咱辽宁方言的妙不可言》。顺便说下。“浅”,应为“前”之讹。

分清chuàn”与“chuàng”等,在东北话中不是问题。但“串门(chuàn mén)”,之所以会说成“串门(chuàng mén),概因为口齿“抄近儿”(省略动程)使然。

“俗谓戚友往还曰串门。”——金毓黼《奉天通志》(辽海出版社 2003年)中“串门”之释文,同时揭示“戚(qiě”之本源。往还“串门”者,皆为“戚友”

——简言之即为“戚”

“戚友”用例,可见于清代唐甄《潜书·善施》:千金之富,可惠戚友。彼时之“戚友”,与当下之“亲友”同义。东北话中的“戚友”或“亲友”,义犹普通话中的“亲戚”。诸如:

“逢年过节,各家各户总少不了走走亲戚、串串门儿,毕竟是老祖先留下来的老习俗。”——网易(2018年2月13日)《串亲戚》

“大调研 暖心春 | 年初四,迎灶王,他们去了这些'亲戚家’串门儿”——东方网(2018年2月19日)文章标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范围也在扩大。“戚友”或“亲友”之间的往还,相应地沿用到“宾客”身上。东北人称“客”为“戚(qiě”,与淘宝店称“客”为“亲”一样,皆属语义上的“忽诱”,而非语音上的训读。顺便说下。“忽诱”,非“忽悠”。

尽管如此,“戚”或“客”,在语用上并非没有边际。“客爷”之称,有;“戚爷”之谓,无。个中缘由很简单:“客”无亲缘,可“忽诱”为“爷”;“戚”有伦常,需“盘辈儿”相称。

如果说“串门”是东北话,那么它还缺乏东北味儿。东北味儿的“串门”,要说成“串门儿”或“串门子”。诸如:

郭颂演唱的民歌《串门儿》

“此时多浑虫外头去了,那灯姑娘吃了晚饭饭,去串门子……。”——《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七十七回

“串门儿”或“串门子”,也是订婚之俗称。“戚友往还”之说原本有订婚作序曲。如:

订婚时往往是男方在长辈陪同下,携带双方事先商定好的聘礼到女方家去,这种情况也叫'串门儿’。”——个图书馆(2007年5月25日)《订婚结婚礼仪》

 谨向所用网络图片的作者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