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地”的补天石

 山人也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落地”的补天石

——“外头”的《红楼梦》之一

【提示】《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外头”的“山坳海沿子上”的气象和物产,应为彼时山海关外辽西走廊的真实写照。皆因山与海的距离如此之近,方有明长城的“山海关”;皆因山与海的距离如此之近,方有山海关外的“山坳海沿子”;皆因山与海的距离如此之近,方有邓加荣著《全面破译红楼梦》将“山坳海沿子上”的“黑山村”破译为“锦州东北的黑山县”。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源于生活;罗伯特·弗罗斯特说过,文学始于地理。小说《红楼梦》大概也不例外。“都中”(今北京)和“南京”(昔江宁)不属于虚构,“外头”和“山坳海沿子”没必要虚构。作为故事背景中非同寻常的“第三地点”——张爱玲著《红楼梦魇》所称荣宁两府主要收入来源地,在《红楼梦》中都有怎样的呈现呢?通过解读文本,探索《红楼梦》与“外头”或曰东北在地理等层面的渊源,可谓笔者的初衷。

女娲补天所用的石头,何时“落地”于北方镇山医巫闾,似乎与女娲补天带有同样的神话色彩。

斗转星移。到明代中后期,巡抚辽东的都御史张学颜题写“补天石”,见载于清代张文治 项蕙纂修《广宁县志》:

北镇医巫闾山 巫古作无 在城西十里 高十余里 周围二百四十里 舜封十二山 以医巫闾为幽州之镇 故名北镇 掩抱六重 又名六山 下有北镇庙 历代帝王皆有封爵 明始尊为北镇医巫闾山之神 国朝考正祀典仍旧 凡遇大典 遣官祭告庙 东北有仙人岩 孤石峭拔 上镌吕仙像 又名吕公岩 庙西北有翠云屏一石 方广丈余 下有宝 南北相通 明巡抚张学颜刻补天石三字于上

广宁县,明代辽东镇设于此,今名北镇市(县)。北镇市以及北镇庙,皆因北方镇山医巫闾而得名。

镇山,补天,相得益彰。乾隆皇帝有诗云:

    嶊崣孤峰削玉华,

    山枢旁出古槎枒。

    何人解事为镌泐,

    语凿空犹道女娲。

清代弘历《游医巫闾杂咏》四首之一《翠云屏》,源出《御制诗二集卷五十三》(搜韵网)。其注脚云:上有旧镌明御史张学颜题补天石三字。

皇帝毕竟是皇帝,眼里揉不进沙子。《广宁县志》中张学颜“刻”,也被御笔更正为张学颜“题”。

乾隆皇帝借问“何人解事”之时,或许正是文坛泰斗动笔写记之日。《石头记》又名《红楼梦》,开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你道此书从何而来?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大荒”即东北,坊间学界多有论证。况且,第五十三回还有“外头”的明示。《红楼梦》里作为“大荒”或曰“外头”象征的“大荒山”,恐怕非医巫闾莫属。不仅因为祂是东北镇山,而且因为祂有更早“落地”的那块“顽石”。

  那么,医巫闾,又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呢?相较于清代《广宁县志》,中国国家地理的文章似乎更加详确更加可读:

  医巫闾山海拔虽不高 但由于辽河平原的衬托 每一米高度,都有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恰如《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所说:“冀州之境,由太行而东,尊严高峻,惟医巫闾山为诸山之冠。”

  五镇,是另外五座重要的山 千百年来 岳、镇、海、渎都有对应的神灵

直到今天 北京的地坛、先农坛 依然摆放着供奉它们的神位

华夏中原政权敕封的“五镇”名山中 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 都在长城以南 唯有医巫闾山在山海关外 如今的辽宁省西部 

  先秦战国 屈原在《远游》一诗中写下过 “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 其中的“(于)微闾” 被认为是指医巫闾山 屈原身处南方,当时不可能来到北方 但却在诗歌中表达了对这座名山的向往 

偏处一隅的医巫闾山似乎没什么特殊优势 整条山脉南北长不到100公里 主峰海拔只有866.6米 无论跨域、高度 即便只在东三省范围内 它也难占鳌头 不过,在文化意义上 它曾经长期名望列关外诸山之首 早在华夏文明诞生之初 它便被封为重要的圣山 先秦文献《周礼·职方氏》说:“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

医巫闾,最初是幽州一州的镇山 “镇山”之说最早见于《周礼·职方氏》,说舜帝时期,洪水滔天,命禹治水之后,舜帝“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即为了稳定天下局势,于每州境内选一座大山作为“镇压之山”。天下分为十二州,每州都有镇山,医巫闾便是幽州的镇山。

进入周代,医巫闾山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开始从一州的镇升级为“全国性名山” 至晚在东汉,有了“四镇”的说法 当时,“四镇”是最重要的四座山 祭祀四方神灵的圣地 隋朝之后,经过数次调整 衍化成东、南、西、北、中五大镇山 地位一度与五岳相当

  从此,“北镇”成了医巫闾山的同义词 隋之后,四大镇山被列入了国家祀典 并不断被“加官进爵” 其中,医巫闾山 在隋代时期被封为“广宁公”

    辽、金时封为“广宁王” 元代又加封为“贞德广宁王” 明初改封“北镇医巫闾山之神” 粗略统计,由隋到清 有多位皇帝亲临医巫闾山 专为祭山而来的

至少有辽、清两代皇帝12位 共祭拜了42次 康熙一生三次东巡祭祖 途中必经辽西走廊 1682年那次从医巫闾山下经过 他写了一首叫《过广宁望医巫闾山》的诗 其中有一句“万古镇幽州,秩祀同岱宗” 颇耐人寻味

中国国家地理地理知识 | 北镇圣山“医巫闾”》(搜狐20171216 下同)在节约标点符号的同时,又将该断开的句子断开,具有别样的形式感。

历史地理层面的医巫闾,是东北镇山、神山和圣山,不是经营出来的东北“第几”的名山。更早“落地”于医巫闾的补天石,明代有巡抚为其题字,清代有皇帝为其赋诗。也是在清代,有作家将其假托为《红楼梦》的载体,是否已经不那么“荒唐”?是否已经不那么“无稽”?

下篇:“玉山”医巫闾

【作者简介】

    吴 歌,曾用名吴 戈。高级经济师。市级非物遗“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锦州市“最佳写书人”。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锦州市凌河区作家协会前主席,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会员。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散文《丁香雨》入选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赛努呼和浩特系列文集·散文集》。出版专著《东北方言注疏》(白山出版社 2016年),参加编著《人文锦州·民俗风情卷·锦州方言》(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9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