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山海梦——乡音袅袅蓬蒿屯(一)

 山人也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红楼山海梦——乡音袅袅蓬蒿屯(一)

俗话说,字不离母。俗话又说,秀才识字读半边。两句俗话,说的都是识字的“捷径”——根据声旁推测字音。

伟大作家曹子,也不能脱俗。例如,《红楼梦》里的叨登/蹬。

叨登/蹬,于东北人来说,可谓声入心通——听见语音就能明白语义。于非东北人乃至东北人来说,似乎无法形入心通——无法凭借字形理解语义。

叨,同饕。见于《康熙字典》。饕,贪也。见于《说文解字》。

读叨如刀,应属推测。登/蹬,应属借字代音。

语音层面,说动如登/蹬(临时),说农/脓如能(全时),说粽如憎/正(全时),在东北话里同出一辙。

字形层面,叨,似应作捯;登/蹬,似应作动。

语义层面,需要借助《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曲折求证。捯,同擣(捣)。擣,手椎也。《释名》:椎,推也。耒亦椎也。

捯,推也。初始义,由此手及彼手曰捯;引申义,由此地及彼地曰捯。

音随义转。捯,在当代东北话里应该有三个声调。第一个是阴平,如:捯菜(用筷子夹菜),捯齁儿(哮喘),捯灰(用勺子舀石灰或水泥),捯勺儿(捯灰之谓)。第二个是阳平,如:捯动,捯短儿(短途运输),捯气儿。第三个是上声,如:捯车(换乘),捯卖(换手),捯手(换手)。

例中“捯气儿”,《红楼梦》作“倒气儿”,周氏《辞典》(108)指“倒”应作“捯”。

捯动〔dáo deng〕,不是倒腾。捯,双向;倒,单向。动,多向;腾,单向。倒,向下;腾,向上。倒腾,既向下又向上,难以同步完成。

同理,折动〔zhē deng〕,也不是折腾,也不是仅限于向上腾跃。倒腾和折腾之“腾”,或均为“动”之方音。问题的关键在语义层面,不在语音层面。

王家惠《〈红楼百问〉“叨登”是什么意思?》(唐山劳动日报 20171024)认为,“叨登”是一个北京方言词汇,在当今的丰润也很流行,齐如山《北京土话》中对此有解释:“'捯登’者,掀腾也,翻转也。与'刀腾’略同。

文章说,在丰润话中,这个词的含义远较齐先生所释丰富得多,它略近于“折腾”,但亦比折腾含义丰富。这个字今多写作“倒腾”,但是读音还是读“叨登”。贩运货物,可以谓之“叨登”,如“这几天我叨登点花生卖。”由话中可知,这花生不是他自种,而是由别人手里买入,他再卖出。翻找东西,可以谓之“叨登”,如“你把那两个抽屉叨登叨登,看看我的发卡是不是在那里面。”搬运,可以谓之“叨登”,如“你把这堆破烂儿叨登到小棚子里去。”反复说一件事情,可以谓之“叨登”,如“这件事过去这么多年了,你还叨登啥呢?”整理,可以谓之“叨登”,如“星期天你把这屋子的东西叨登叨登。”爱串门子,可谓之“叨登”,如“这个人忒爱串门子,一天往我这里叨登好几回。”没事瞎忙,可以谓之“叨登”,如“没事儿待会儿多好,瞎叨登啥呢。”

那么,在东北话以外,捯动〔dong〕,是否向壁虚造呢?

莫言《红高粱家族·高粱殡》(中学生读书网 20160702):那匹老骡子渐渐适应了环境,四腿不抖了,安闲地捯动着破裂的苍白的蹄子。

天津日报《有趣的老鼠故事》(中国作家网 20200210):一只鼠儿就攀援到横梁之端,后两腿攀着梁缘,垂下身子,用前两腿捯着预先安好的木鱼,往复捯动。

合肥国际马拉松《感谢“媒人”合马》(搜狐 20201111):我开始发力,双腿密密捯动,呼呼生风,一连超过数人,很快到达第二名的位置。

捯动,褚氏《锦州》(244)释为:搬动;运输;买卖。

也是在褚氏《锦州》(244)中,捯把,义为换手;捯短儿,义为短途运输;捯茬,义为农作物轮种。

或许,方言里的某些字,实现音形义的统一,路漫漫其修远兮。甚至有方家认为,没有真相,只有阐释,因而将借字代音当成一个套路,甚至当成一条正道。

周汝昌《红楼梦辞典·序》指出,口语俗谚中的某些字音,并非有音无字,可以随便乱写。本字冷僻,俗常往往以他字充代,例多不可胜举。此处所涉,是一位文学家如何“处置”这种困难的问题,而不是指语文专家考定“本字”的那种治学之事。

本字冷僻,代以他字,多不胜举。概览东北话在《红楼梦》里“多不胜举”的呈现方式,或许能够略窥两百多年来东北话的演变和赓续。同时,或许有助于客观理解敦诚《寄怀曹雪芹 霑》诗的意蕴,借以推测彼时曹雪芹的立足之处——黄叶村还是蓬蒿屯。敦诚诗中,之所以说“不如著书黄叶村”,是否因为曹雪芹“于今环堵蓬蒿屯”——“于今”不在黄叶村?

倘若未曾住在这个屯——大荒山下蓬蒿屯,《红楼梦》里的屯人屯语屯物从何而来?倘若确实住在那个村——京都西郊黄叶村,《红楼梦》里的村人村语村物又在哪里?

特别是曹子假托“石上书”的载体——补天石。《红楼梦》成书之前可见的补天石,才有可能是灵感之源;《红楼梦》成书之后可见的补天石,有无可能是穿凿附会?

【参考文献】节省篇幅,详情欠奉。

【作者】吴歌,旧名吴戈,闲名山人。高级经济师。辽宁省语言学会会员,市级非物遗“锦州方言”代表性传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