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住院医师是如何炼成的】戴春峰:扎根临床,百炼成钢

 最后一个知道的 2022-09-09 发布于河南
【简介】
戴春峰,男,中共党员,浙江嘉善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9级内科专业基地住院医师,2022年顺利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且结业考核合格,并入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多次在国家级和上海市住院医师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且2021年荣获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院医师”称号。目前共发表各类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著5篇;主持中山医院住培青年基金1项。
图片

打好基础,扎根临床


从小立志学医的我顺利考上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2019年在我的导师心内科钱菊英教授的指导下获得了临床医学博士学位,顺利进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内科专业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凭借在医学院学习和八年制后阶段临床轮转时打下的基础,我较快地适应了临床轮转学习。问病史、查体、跟查房、开医嘱、做临床操作,每天做好一名住院医师的本职工作。
深知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因此我特别注重自己临床思维的培养。床位上有收治病人时,我一般会先自己想想这个病人接下去该怎么诊断?该怎么治疗?会发生哪些病情变化?应该如何去处理?然后对照着指导医师的思路,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同时,遵照我们基地倡导的“分层培养”模式,在住培低年级阶段,学习和掌握病房里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在住培高年级阶段,特别关注疑难危重病症的诊断和处理,并逐步接触和适应门急诊的工作。然而,上述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将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烂熟于心、烂熟于手。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看过几遍《内科学》教材了,但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体验和收获。因为我总坚信学习的过程就是循序渐进的,当你接触了临床,就会站在新的角度和高度去看待问题。不管指南如何更新,一本《内科学》教材里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最经得起考验的。
我在住培期间临床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每一位临床带教老师的辛勤付出。在中山医院,“教学相长”更是一种风气,弥漫在医院里的每一个角落。医院教育处、内科专业基地,也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我们这一级开始,内科专业基地开始倡导“分层培养”模式,即在住培低年级阶段,学习和掌握病房里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在住培高年级阶段,则特别关注疑难危重病症的诊断和处理,并逐步接触和适应门急诊的工作。对于这一“破天荒”式的改变,我们当初确实有些许困惑和不解,毕竟好端端的某个科室的轮转计划,要被拆分成几次,显得些许“麻烦”。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种“分层培养”模式十分有助于螺旋式地提升我们的临床能力。在住培期间,内科专业基地也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比如每周一次的内科专业基地小讲课,每月一次的内科疑难病例讨论,以及数不清的归属于每一个临床科室的业务学习和讨论。为了培养住院医师“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内科专业基地始终坚持举办内科读书报告会。每一期,住院医师们围绕一个主题深入研读文献并与大家分享,不断地充实、完善、提升住院医师的专业素养。一年一度的“内科故事会”更是从医学人文的角度鼓励大家分享自己在轮转过程中遇到的真人真事,通过叙事医学的方式,整合了医学的专业性与普世性,为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交流开辟了通道。教育处也为全体住院医师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学习课程和讲座:“危重病人转运”、“过敏反应的处理”、“无惧值班雷区”、“巴林特小组活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中山医院学习,一定让你感受到浓厚的教学氛围在潜移默化地指引着住院医师提升岗位胜任力。
通过不断努力,我在2020年上海市住培公共科目考试中,综合知识科目位列上海市第一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科目位列上海市第三名;在2021年全国住培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内科)中,成绩位列上海市第一名、全国第七名。
住培期间,我在临床科室的轮转工作中也获得了老师、同事们的认可。2021年9月我获得了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院医师”称号,并代表中山医院参加颁奖典礼。

图片


2021年9月参加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表彰大会

图片

立足临床,投身科研


医生不仅要拥有循证医学的思维,获取最佳证据,运用于临床实践;更应该紧密结合临床所需,开展研究,创造知识。得益于临床型研究生的背景,我一直对临床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研究生阶段,针对“临床上经验性地采用西洛他唑作为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药物,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缺乏大样本研究”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最终得到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结论,相关成果发表于抗血栓领域权威杂志上。通过这个课题,从选题、开题、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到最终发表,我熟悉了临床研究的基本过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住培时,我又进一步地在导师的指导下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抗栓策略领域的其他问题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相关课题获得了中山医院为住院医师专设的住培青年基金的资助。

另一方面,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特别是冠状动脉无复流是困扰冠心病介入医生的一大难题。为此,导师带领我们做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然而,目前临床上仍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冠状动脉无复流预测模型,这使得介入医生无法在术前准确评估患者是否会出现无复流、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相关临床试验也无法入组无复流高危患者,导致治疗效应被稀释。为此,我白手起家,潜心研究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终于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中国人数据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良好的预测模型——PIANO评分系统。未来将对该模型的具体临床价值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住培阶段,除非值班,我一直保持每天阅读文献的习惯。这已成为了深入骨髓的一个习惯。通过不断学习,我已经掌握了各类临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共发表各类论文10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著5篇。同时,我一直认为,临床医生的科研,应该来自于临床问题,也应该服务于临床实践,而不应该闭门造车。我也将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继续前进。


 
图片

参加活动,服务社会


在潜心临床的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例如,在2019年10月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同主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走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现场交流活动中,我有幸担任了会场志愿者并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表扬信一封。作为原上海医科大学(以下简称上医)校友,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担任演讲嘉宾或评委。希望在各种活动中,进一步发挥自己特长,服务于社会。积极参加教育处组织的2022年新春知识竞赛并获奖。2022年3月,上海疫情突然爆发,作为中山医院内科专业基地的一名住院医师,虽不能亲赴新冠救治的一线战场,但是仍努力坚守岗位,全心守护住院患者的健康,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

图片

住培阶段所获荣誉】

·2020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科目位列上海市第一名;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科目位列上海市第三名
·2020年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年度考核成绩为“优秀”
·2021年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业务能力水平测试(内科):位列上海市第一名,全国第七名
·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年基金(规培/专培专项)1项
·2021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住院医师”

【未来寄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每一位临床医生成长的必经之路。非常荣幸自己能在中山医院这个顶尖的平台完成了这一过程,并留在心内科继续学习和工作。我想,这离不开中山医院、内科专业基地和各临床科室带教老师们的辛勤指导,以及各位轮转小伙伴们的帮助。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山医院教会我的知识和能力,正化为一股股动力,激励我前行。也衷心希望各位在培住院医师牢记自己的初心,找准自己的定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扎根临床,方可百炼成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