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七事变后的南京救亡运动

 梦想童年594 2022-09-09 发布于江西

1937年8月,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左二)到南京参加南京政府国防会议。

  国民政府当局对卢沟桥事变迅速作出积极反应,一面进行外交交涉,一面进行积极抵抗的准备。

  南京国民政府迅速作出积极反应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7月8日,国民政府外交部派亚洲司科长董道宁,赴鼓楼旁的日本驻华大使馆,向日本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要求日军停止违法背信行动,不要扩大事态,称:“此次事件之责任不在我方,显系日军挑衅,中日关系已至重要关头,不容再趋恶化;日方应立即制止一切军事行动,并与冀、察当局立谋和平解决,藉免事态之扩大”。7月9日,外交部次长陈介,在外交部,约见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日高信六郎,就卢沟桥事件,再次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并郑重声明,此次事件,责任不在我方,日方所提保留意见,未便接受。当日,外交部部长王宠惠自庐山赶回南京。7月10日,外交部就卢沟桥事件,向日本驻华大使馆提出书面抗议。

  南京国民政府在对日方进行严正的外交交涉的同时,积极进行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准备。

  蒋介石深知中日必有一战,因而在军事、经济、交通以及政治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作了积极应战的准备;尤其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接受了中共方面的倡议,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核心,逐步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他于7月8日得到第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报告后,就一方面积极准备应战,绝不妥协,一方面在思考、犹豫、观望。他于7月8日得到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报告,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之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7月8日至10日,蒋介石连电宋哲元,令其速从山东乐陵老家赶赴保定,坐镇指挥全军,“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此间已准备随时增援矣”,“从速构筑预定之国防工事,星夜赶筑,如限完成为要”。同时,他急电正在重庆、主持“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的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即刻飞京”,召开军事会议,组编部队;致电刘峙及各地行营主任,调兵北上,令第二十六路军军长孙连仲率两个师,即第四十军军长庞炳勋的第三十九师以及驻保定的万福麟部,兼程北上,“速开保、石,以备应援”,“均归宋主任指挥调遣” 。

  7月9日,何应钦从重庆赶回南京。自7月11日起,至8月12日,连续召集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就准备动员抗战,举行了33次会报,使一切军事准备由平时进入战时状态,并详细拟定作战方略,将全国军队悉数编入抗战序列,拟定大本营及各级司令部之编制,以及弹药准备、粮秣购备、兵员补充、交通通信之整理、防空器材与新兵器之分配、兵站之设置、民众组织训练、海军作战计划、南京与上海间江岸工事之设施,呈准设立总动员委员会等。军政部密拨给第二十九军300万发枪弹,并令将巩洛警备司令部高射炮队调赴保定,交宋哲元指挥。

  各地方的军政长官刘湘等人,亦纷纷致电国民政府,请缨抗战。各地民众组织与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声援与慰问前线将士。

  7月13日,在庐山的蒋介石再次致电宋哲元,更为鲜明地表明了他抗战到底的决心与态度。在指挥北方抗战的同时,国民政府军事当局加紧部署上海与南京一线的抗战军事。7月13日,蒋介石致电在南京的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程潜、训练总监唐生智等,下令:“京沪区着令张治中迅即前往负全责”。当日,张治中正式受命,担任京沪警备军司令官,负责南京、上海一线的抗战军事指挥。

  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的第一期庐山暑期谈话会,于7月15日至20日仍如期举行。全国各党派、各界知名人士158人参加了谈话会。席间,张志让、王云五、王亚明、江问渔、杜重远、朱经农、吴贻芳、蒋梦麟、曾琦、张君劢等各界知名人士20多人自由发言,共同表示,在此民族危险之际,民族生存之重要高于一切,全国应服从政府,一致抗日;但要求政府对抗战要切实准备,实行宪政等。

  7月17日,蒋介石对卢沟桥事件发表讲话,申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这则讲话,表达了全中华民族的意志与立场,又鼓舞了全中华民族的决心与斗志,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与中共中央的肯定。

  国共合作,确立抗战国策和“持久消耗战略”

  1937年7月28日,平、津局势骤变。这天清晨,日军集中强大兵力,并出动战机,猛攻南苑第二十九军部队;激战至下午中国守军被迫撤退,又在大红门遭日军伏击,伤亡惨重,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阵亡。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被迫于当夜,率部撤退到保定。7月29日,日军占领北平;7月30日,日军占领天津。

  1937年7月底、8月初,为了研究与确立对日的方针与最高国策,统一全国上层人物的思想,国民政府决定召集全国的党、政、军要人与各地军政首脑,包括国民党内各派系首领以及中共领导人,来南京会议,共赴国难。1937年8月1日,蒋介石通过一直与中共方面秘密谈判的代表张冲,密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即飞南京,共商抗日大计。

  1937年8月9日,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飞至南京,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代表,就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进行谈判,很快取得了重要成绩。在这前后,白崇禧、阎锡山、余汉谋、何键、何成浚、顾祝同、刘湘、黄绍竑、龙云等,分别飞抵南京。南京乃至全中国呈现出一派团结御侮抗日救亡的景象。

  因战事紧急,1937年8月7日上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国府礼堂提前召开国防会议。当晚8时,国民政府在中山东路的励志社礼堂,召开更加绝密的国防联席会议。

  蒋介石以国防会议议长的身份主持会议,并首先致辞说,今天“集合了全国各地高级将领长官,来共同商讨今后处置国防的计划……目前中国之情势,乃是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参谋总长兼国防会议秘书厅厅长程潜报告当日上午国防会议的经过;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报告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及至今的中日战事情况;国防会议秘书厅副厅长刘光 (即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吴思豫)报告敌我态势与我方4个战区和预备军的划分。林森、汪精卫、张继、阎锡山等人相继作了发言。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在发言中表示,“以两年为期,四川可筹出兵员五百万”。会议经过讨论,正式确立了“决心抗战”的国策。

  这次国防联席会议,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正式确立了“决心抗战”的最高国策和“持久消耗战略”,明确把持久战作为抗日战争的总战略,通令全国,对中国此后的抗战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以国共合作为核心,中国人民神圣的全面抗战开始了。(经盛鸿 黄郁萱 孙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